APP下载

变“态”·变“法”·变“行”

2020-09-10潘承忠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定量错题心理学

潘承忠

目下,距高考时日不多,无数考生正酣战备考,他们进行着的不止是一场高耗能的脑力和体力大战,更是一场不见刀光剑影却动魄惊心的心理战。现在,许多考生已身心俱疲,甚至产生“弹尽粮绝”的窘迫感。整天生活在诗人所谓“活得匆忙,来不及思考”的紧张状态中,极易形成心理学上所说的“套板效应”。于是,学习和生活的程式化,直接导致的将是备考的低效化。而这种不得其法的备考,不仅给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隐患,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准备高考,高三的莘莘学子又将如何改进自我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呢?人的惯常思维从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顺势而为,而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与应对,结局也大都意料之中,难以有所突破。因此,在备战高考这一人生大考上,必须让思维转个弯,主动求“变”,以“变”求“蝶”!

首先,须变“态”。

心大一点,即谓“态”,变“态”即改变心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影响考生成绩诸多重要因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一)考试中间的心理状态;(二)考试前的心理状态;(三)学习方法;(四)学习基础。由此可见,学会心理调节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人是十分情绪化的动物,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与支配,所以,学会心理调节对人的心身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绝不止对高考有着积极的意义。心理调节或者说掌控情绪的方法与技术众多,备战高考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其中一些就会让他受益无穷。那么,考生如何改变固有心态,实现备战高考的主动性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发展在一个阶段中是一种定量的线性改变”,而处于备考的考生多数处于成年或者接近成年段,其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个较高层次。所以,深度认知高考并重新自我审视以改变心态,是当务之急。

第一、深度认知高考;即明确高考其实质上也是一种考试,大可不必言高考必色变心悸,不妨留心“远观近察”。“远观”是谓高考也只是一场考试而已,都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检测,此之谓战略上的藐视;“近察”则指俯下身形,专注于每一天具体内容的学习而不旁骛,此之谓战术上的重视。

第二、重新自我审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理定位自己,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思考梳理自我学习上的优劣短长,以备自我确立合乎自己实情的高考目标。

由此,即能够厘清自我与高考之间,是“役物而非役于物”的关系,从而胸心豁然地走近并融入高考。在实际高三学生备考过程中,有的因高考考试动机过强,有的则过于夸大考试的作用,还有的甚至赋予高考以极其重大的意义,以为高考“只许胜不许败”等。于是,在备考之路上负重前行的他们,就会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以致于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复习备考。

改变认知,在自我心态上“空杯清零”,才能让思想和状态变得轻松上阵,也才能让更多的知识“活水”进入!变“态”的意义就在于,重置前提,一切新鲜!

其二,须变“法”。

变“法”,即改变学习上的一些不合理做法,重视并运用适合于此时的学习方法。“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法”,备战高考的方法不一而足,各人都应努力在实战中,找寻到适合于自己的最好办法。然而高考究竟是区别于学科竞赛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其试题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但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则是高考的永恒主题!鉴于此,以下两种方法当予以重视:

(一)“究”错题本法

“究”,即探究错题原因;错题本乃是指将不断练习过程中自己出现的错题,尤其是典型错题,及时搜集整理,譬如归类、标明时间段、点出错因等而专门配备的一个习题本。紧接着是对错题进行独立且深入地归因后的纠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而言,面对自己解答过程中所出现的基础性错题切不可以题目简单,态度马虎等归因方式搪塞敷衍,正视错题并不再犯,是错题本配备的根本目的。基础题上出现的错误往往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效,不容小觑。

(二)定时定量法

所谓定时定量法,即在一定的时间限定内,进行适量的考题训练,对于相对弱科的基础题而言,如此操作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种训练的最大好处,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适量问题,强化时间观念,有紧张感,增强实战意识,是“平常练习高考化”的一种极为有效地备考演习方式,为最终能达成“高考平常化”的良好效果做铺垫。定时定量法,不仅是对基础和重要知识点的检阅与巩固,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极好的考前自我挑战与心理训练!

其三,须变“行”。

在备战高考中,經常发现高三学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良或者低效的学习行为习惯,譬如边吃零食边解题、练习时不考虑时长地硬钻难题、重题海战术轻课堂效率等等。所谓变“行”,即改变原先的诸多不当行为习惯,进而以良好高效的学习行为习惯取而代之。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一切思想都只是希望的种子,行动是结出硕果的最可靠保证!因为所有美好希望的变现,没有了行动的支撑,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可是,人的心理习惯多倾向于“套板反应”,因为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改变更省力,而改变则意味着痛苦,意志力薄弱者常死守教条,将就度日,消极迎考,其结果可想而知!《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变“行”之法,由“细“入手,从“易”做起,假以“21日”,则良好习惯可成,提高自我可待也!

全力备战的高三学子,自今日始,审视自己的努力程度,是否配得上自己的理想目标。每日三省“三变”:今天我变“态”了吗?今天我变“法”了吗?今天我变“行”了吗?摒弃冗杂,专注当下,求备考之高效,成为考场上的最后赢家!

参考文献

[1]《认知心理学》(第6版)[美]罗伯特·L·索尔索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定量错题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形成初步定量思维。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
跟踪导练(二)5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