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九省(区)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2020-09-10吕燕宇姜红如张兵王惠君王志宏王柳森贾小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1期
关键词:变化趋势肥胖农民

吕燕宇 姜红如 张兵 王惠君 王志宏 王柳森 贾小芳

摘要: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發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关键词:农民;肥胖;人口经济因素;变化趋势

研究发现,肥胖的流行不仅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超重和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上升速度甚至超过城市[13]。关注农民的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以及影响肥胖的因素,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可减少农村地区慢性病的产生,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以及社会压力。本研究分析1991—2015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以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旨在帮助降低农民超重肥胖的发病危险性。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为基础的纵向追踪研究。该项目始于1989年,至2015年共计在黑龙江、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九省(区)进行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以县城居委会、城市居委会、村和郊区作为基本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20户,户内所有家庭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体格测量、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在2009、2015年增加了血液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具体抽样方法、调查方案和内容[46]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之前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1991—2015年九省(区)18~64岁的农民进行分析,删去缺失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相关信息(收入、地理位置、文化程度)、体格测量信息(身高、体重)的观测以及<18岁或>64岁的观测,纳入21 906名观测,分别为1991年3 423人、1993年3 164人、1997年3 091人、2000年3 204人、2004年2 027人、2006年2 100人、2009年2 164人、2011年1 864人、2015年869人。

13人口经济学因素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相关人口学信息,通过体格测量获得身高、体重等信息。将年龄划分为3组:18~34岁、35~49岁、50~64岁;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均等分为低、中、高3组;将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组、初中组、高中及以上组;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方(黑龙江、辽宁)、中部(山东、江苏、河南)、南方(湖北、湖南、广西、贵州)。

14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

使用身高计测量身高,精确度为01cm。使用电子体重秤测定,精确度为01kg。以上医学体检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标准方法统一进行,并进行质量控制。BMI=体重(kg)/身高(m)2,BMI<185为低体重、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2]。

15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农民超重肥胖的单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卡方检验分析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对农民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信息以及肥胖率变化趋势

在21 906名观测中,男性有10 433人,占总人数的522% 。18~34岁年龄组有5 286人,占总人数的241%;35~49岁年龄组有9 448人,占总人数的431%;50~64岁年龄组有7 172人,占总人数的327%。北方地区、中部及南方地区组分别有4 035、6 871、11 00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84%、314%、502%。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组分别有10 253、2 965、8 688人,占比分别为468%、135%、397%(表1)。1991—2015年农民超重肥胖率逐渐上升,超重率由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由137%上升至1392%(表2)。CochranArmitage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肥胖率随时间变化有线性趋势(P<0001),肥胖率逐年上升。

221991年与2015年我国九省(区)农民超重、肥胖的人口经济特征

在1991年,女性超重、肥胖比例高于男性,超重肥胖率总体不高。到2015年,约50%的研究对象处于超重、肥胖状态,且北方地区的农民超重、肥胖比例高于其他地区(表3)。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增加;北方、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农民;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表4)。

3讨论

本研究发现,1991—2015年间,农民肥胖率逐渐上升,从137%上升至1392%,约50%的农民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这与其他调查结果一致[79]。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女性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是男性的131倍,提示农村地区的女性应更加注意自身体重水平,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升高,35~49岁、50~64岁年龄组超重肥胖危险性分别是18~34岁年龄组的218、237倍,这可能与低年龄组体力活动大而高年龄组的人群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减轻、生活安逸有关[10],因此,中老年农民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人群。北方地区农民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这可能与南、北方居民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有关[11]。高收入水平组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是低收入水平组的118倍,提示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可能更需要营养宣教。

本研究发现,性别、地理位置、年龄、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肥胖的关键因素。除了年龄、性别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膳食因素也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1991—2011年间,中国农民的膳食结构水平略有提升,但食物消费状况仍存在问题,如食盐、食用油摄入过多,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等[12]。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引起超重、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3],如何减小经济发展带来的国民身体健康素质的下降[1416],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农民肥胖率高、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应采取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帮助农民获得营养知识、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应加强北方地区农民的营养教育,尤其注意中老年人群。◇

参考文献

[1]刘新燕北京市海淀区青壮年农民超重与肥胖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4):22002202

[2]任琳,裴磊磊,颜虹,等陕西汉中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现况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1):4751

[3]李青,蔡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

[4]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组1989—2009年中国九省(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一)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总体方案[J].营养学报,2011,33(3):234236

[5]翟凤英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追踪[C].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2005

[6]张兵,王惠君,杜文雯,等队列研究的进展及其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启示[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4):295298

[7]孙献周,郭影,申明慧,等河南农村居民肥胖患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3):488490

[8]翟屹,房红芸,于文涛,等2010—2012年中国成年人腰围水平与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6):506512

[9]黄峥强农村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的抽樣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0]马立芳,郭红卫,何霭娜,等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4):375378

[11]黄晖明,王人卫,汤强,等江苏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5(4):99104

[12]王柳森,郭春雷,张一平,等1991—2011年中国9省(自治区)农民食物摄入变化趋势[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6):495499

[13]王跃进,何玉伏河北农村农民30年膳食结构变化分析[C].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2008

[14]杨夏丽,黄莹城镇化进程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8,39(8):15601562

[15]王临虹慢性病防控要高度重视导致慢性病的社会决定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5):388389

[16]郭春雷,王柳森,王惠君,等中国九省(区)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0):59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肥胖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