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2020-09-10赵艺
赵艺
摘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的装饰主题入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的装饰元素造型设计、装饰色彩设计、装饰材料设计,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室内装饰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主题元素;装饰色彩;装饰材料
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空间,其交通功能属性是第一位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功能满足的同时,对于精神美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所以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环境的装饰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案例对其环境装饰与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再是拥挤的地下或地上通道作为单独的空间元素存在于城市之中,更是作为整个城市的空间节点与窗口,体现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化风格。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的环境装饰主要是通过装饰元素符号、环境色彩搭配、装饰材料选择、照明设计等方面来形成呼应关系,共同营造出具有主题特色的環境氛围,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成为都市人们心中的舒适驿站。
(一)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装饰主题元素造型设计
空间的主题是空间的灵魂,空间有了灵魂才会有灵性,才能表达出特定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作为城市的窗口和门户体现着城市的形象,所以其空间主题的确立,往往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环境相结合。主题性设计通常借助隐喻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所涉及的语境从而产生特定的空间语义。
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主题的选题内容十分宽泛,传统文学、传统艺术、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文化符号、历史人物、民俗民风、地域风格传统建筑、特色动物或植物、生态与自然等等都可以作为创作主题,其装饰效果明显,能够使空间环境变得生动富有活力,并且能够展现出极具地域性的文化内涵。
设计师通过设计语言对主题元素进行简化与提炼,形成点、线、面等具有视觉化的装饰符号,按照设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设计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营造出具有主题性的空间氛围环境。主题元素符号对空间的装饰主要作用于空间的界面之上,空间的界面指的是空间的限定元素,即水平限定元素(基面、顶面)和垂直限定元素(墙面、隔断)等。当确定空间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组织之后,空间界面的处理与装饰就显得尤为重要。界面的造型、材质、色彩、灯光等是表现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品质与内涵的重要环节。主题元素符号在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的运用要注意把握统一与变化的设计原则,不应该把各个界面分开设计,以免产生空间的割裂感和拼凑感。在明确设计主题的前提下,根据主题概念构成系列化的设计要素,从而使空间在视觉上相互衬托并且有一定的秩序感。例如美国纽约建立的飞鸟车站,以翱翔的飞鸟为基本造型,寓意着浴火重生。整座建筑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张开双翅,正欲展翅飞翔。走进飞鸟车站,整齐的白色支架次序排开,阳光透过中心的玻璃照射进来,像是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纽约的一线天空,采用白色钢管、大理石和玻璃打造而成,将自然光线引入中心内部,亮堂而充满希望,光与影的合作到达极致。
(二)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装饰色彩
设计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室内环境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色彩的知觉效应,例如色彩的冷暖、轻重、远近以及情感联想等来调节和创造室内环境气氛。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色彩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色彩的搭配、对比与调和问题。色彩的对比产生差异,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起到强调的作用,多用在指示信息设计等方面,通过对比色或者高纯度色彩吸引人们的注意,引导人们在空间中有序的流动。在空间色彩的组合与搭配中,可以运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巧妙有机地调度各种色彩,按照一定的层次与比例,从而构成和谐的空间色彩整体。例如德国慕尼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中的色彩运用十分强烈鲜明,采用纯度较高的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进行空间装饰,尤其是采用红色与蓝绿色进行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打破了地下沉闷、单调、封闭、压抑的空间感。
在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否能够展现和烘托出城市轨道交通空间氛围主题;第二,色彩对于乘客会带来哪些情感联想。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在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特征与目标人群的基础上,认真的研究色彩感情,从中找出恰当的色彩语言。目前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大多采用标识色设计理念,通过特定的颜色作为线路的标识,起到导向作用,方便乘客对线路快速识别,并且统一了各个线路的色彩设计风格,通过标识色在空间中的运用丰富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环境。以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色彩设计为例,室内空间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色调,针对不同的线路设计规划出线路标识色,并且将标识色彩融汇贯穿于线路站点室内空间界面的细节装饰之中,包括出入口、电梯、顶面穿插、立柱、墙面装饰、环境导视系统、环境设施等方面,通过系统性的色彩规划与空间装饰,将空间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效地展现出来。例如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草场门站的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途经包括颐和路公馆片区、省市政府以及紫金山在内的诸多景点,称得上是紫气东来,所以以紫色为标识色。草场门站靠近南京艺术学院,所以在以紫色为空间标识色的基础上,搭配紫藤花设计了拟人化的卡通吉祥物“阿紫”,并衍生出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三)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装饰材料
设计装饰材料的选择与搭配设计对于空间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材料由于其质感不同,所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只有进行恰当的选择,才能达到空间形态、色彩、材质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使空间富有更多的表情与意义。装饰材料的质感主要是指材料表面特征给人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触觉质感是指人们通过皮肤触及材料而感知的材料表面特性,是人们感知和体验材料的主要途径。视觉质感大部分是通过触觉感受经验积累获得的,通过视觉来识别材料类别,从而产生对材料表面特性的感知。
材料表面的光泽、色彩、肌理和透明度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形成材料的精细感、粗犷感、均匀感、工整感、光洁感、透明感等感觉。不同材质由于其自身属性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气氛感觉。相对于触觉质感而言,视觉质感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所以人们根据这一特点,运用多种的材料加工工艺与技术手段,可以达到仿造材质以假乱真的效果。例如,运用塑料产生木纹的效果,在塑料上进行喷涂产生金属效果,以及纹理丰富的人造大理石等材料,在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室内设计中都具有普遍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空间,其设计选材及安装不仅要满足空间氛围营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关设计规范,选材的各项指标均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符合防火、防潮、防蚀、防滑、耐久、无毒、无异味、防静电和低放射性等要求。
目前材料市场更新换代很快,材料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不同于家居空间中大量使用木材类材料,为了满足防火、防潮、耐久的使用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常用装饰材料主要有金属类、石材类、陶瓷类、玻璃类等。金属类材料根据其形状又可以分为线材、板材等类型,具体来说,常用的金属装饰材料有轻钢龙骨、鋁合金、搪瓷钢板、氧化铝板、不锈钢线条等。铝合金材料多用于顶面设计,与钢板相比重量较轻,抗腐蚀性能好。搪瓷钢板以及烤瓷铝板材料以金属板材作为基础,对其表面进行搪瓷或烤瓷工艺处理,防撞性能优越,质感好,色彩表现能力强,安装方便,目前多用于站台柱面的装饰。另外门套、窗框以及楼梯扶手、护栏等细节也多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室内空间界面装饰石材的应用以地面铺设为主,墙面装饰为辅。出于经济性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大多使用人造石英石材,其优点是环保性高,色彩易控制,广泛应用于车站站厅、站台、通道地面、楼梯踏步、墙柱面踢脚线等,另外,水磨石、花岗岩等材料也均有应用。
二、案例分析
某城市轨道交通总长17.1km,均采用的是地下线设计形式,沿线设置有8座车站与1座中间风井,为提供便捷化出行功能,标段内共设置有2座换乘站。本文重点针对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公共环境艺术的装饰装修展开探讨。
(一)空间功能分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平面布置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与功能布局息息相关。其中,功能布局建立在客流流向的基础之上,从人群流动特性来看,客流自入口进入后,逐步转移到扶梯、站台各个区域。从乘客角度来看,其在站台处呈均匀分布状态,且具有进出站客流互逆的特点。从客流量的角度来看,以付费区通往站台这一阶段最为明显,而此部分区域也是乘客最为关键的视觉感受区。
通过对人视觉重点的分析,若从竖直方向考虑,主要体现在视点较近的柱面与墙面两部分,此处可辅以适量的特色文字,甚至可以增添具有装饰性的图案。例如地面、天花等区域,其与人的视点相对较远,并不具备较高的视觉敏感度,但此类区域需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分析客流走向,最为明显的属扶梯与流体的竖向空间,该处给乘客带来的视觉感受更加强烈。若从空间功能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从视觉浏览密度的角度出发,针对车站公共区域展开分析,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可将扶梯、楼梯作为核心的功能空间。尽管此类空间面积较小,但无论是在功能性还是装饰性上,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则考虑次服务空间,由于其具有的空间面积相对较大,但对于装饰性并未提出过高的要求,因此,要倾向于功能性这一层面的设计。
(二)公共区空间的效果控制
主服务空间需适配完善的功能设施,应当采用集中块、体的形式,借助形态组合、装饰等手段,适当地彰显出个性化特点。而在次服务空间中,在展开装饰装修时更倾向于统一性设计。色彩的选择应遵循主色调统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部分组合型材料,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三)项目用材分析
本工程在不同界面选材上凸显出轨道交通车站现代快捷的风格,公共区域吊顶采用铝合金、不锈钢弯板等材质,墙柱面以装饰板与铝板为主,配合地面花岗石。现代金属材料与石材的相得益彰,让项目充满了现代工业风设计风格,凸显出本工程的时代感。
(四)空间照明设计
轨道交通空间中的照明设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基础照明、工作照明、装饰照明、节电照明、事故照明、导向标识照明、区间照明、广告照明等等。按照其照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两大类。直接照明是运用最多最高效的一种照明方式。但是过多的运用直接照明容易产生眩光,给乘客带来视觉上的混乱。因此,在设计上需要注意灯光照度以及空间布局形式,在保证实现照明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灯具外观与装饰材料及空间建构之间相互融合。间接照明一般是将灯具安装在暗槽或者装饰材料内部,或者将光线投射到需要的空间或平面上,再通过照射面的反射间接为空间提供照明。间接照明能够解决光源外露产生的眩光问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照明环境氛围。
照明设施系统除了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需要之外,作为轨道交通空间的设计与装饰要素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灯具本身的造型具有一定的、清爽的格调。所以空间的照明设计往往需要根据环境的具体需要,利用光色、灯具造型、照明方式等,打造多种照明效果从而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
三、车站环境艺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针对案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概念设计。
(一)天花
从空间功能分配的角度来看,天花可细分为三大部分,两边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较特殊的是中间区域,此处的设计风格需适当突破,彰显出个性化特征。例如,天花两边以白色吊顶为宜,并挑选颜色一致的龙骨;而在中间区域可尝试使用蓝灰色空骨架,从而构成镂空天花基底。关于主服务功能区的设计,该处可采用喷砂面不锈钢弯板,在此基础上处理其余区域,较为可行的方式是设置黑色穿孔板。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厅层基本特点,需综合考虑骨架附件、站厅宽度等因素,可行手段有单、双排板材的方式。站台的设计,需建立在宽度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单排板材的设计方式较为可行。而在天花中间区域,考虑到照明功能与美感要求,可设置拉杆造型灯,于两侧增设标准灯管,在确保照明系统的同时发挥出较好的装饰效果。广播探头多安装在天花中间,且采取的是设置于天花上空的方式,各自连接的接口则统一置于天花两侧。针对天花空隙部分,需发挥出该处的作用,可增设导向系统。
(二)墙面
墙面装饰所用材料较为讲究,以大面积块状形为宜,合理调节灯箱广告、指示导向等设施,尽可能将其整合至乘客视觉敏感区内。在概念设计中,面对不同规格的物体时采取均衡性原则,例如广告灯箱为3130mm×1580mm,同时该空间内的主要设施为800mm×1200mm,为兼顾二者,需采用合适规格的墙面装饰板,此时以1600mm×540mm为宜。实际施工中,所用板材可适当缩小,即1590mm×530mm的模数,此时各板材之间将出現部分空隙,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墙面设计的灵活性。关于踢脚线的合理位置,需以地面装修基础为准,设置在上方150mm处,在此基础上再向上530mm,自该处开始可相继设置墙面板。需注意的是,各墙面板不可完全贴合,需设置10mm空隙。关于横向方向的布置,遵循连续布置原则,有必要将所有设备洞口与门洞预留出来,且在施工中尽可能使用标准板。
(三)柱面
柱面材料的选择,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矩形材料,从而达到外观、模数化等要求。柱面与公共墙面设计时,需使用到相同的分格,还可在横向方向上做出空间区域的划分,使其形成个性区域与共性区域两个部分。较特殊的是共性区域,该处的柱子侧面并不具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基于此特性,可使用基础色调的铝板。而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诸如柱子正面等,该处可使用具有丰富色彩的搪瓷钢材,还可将车站站名巧妙地布置在其中。
(四)地面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面的设计,若均为600mm×600mm花岗石,在铺设时需要满足“横向两块×纵向两块”的原则,即1200mm×1200mm。需强调的是,标准模数块之间不可完全连接,此处有必要设置3mm的缝隙。城市轨道交通站厅处,在铺设地面材料时有必要将中线作为起点区,遵循纵向铺设的方式逐步延展。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时,纵向铺设作业时可将屏蔽门边线作为起点,除此之外,将柱跨跨中作为起点,从该处开始展开横向铺设。
四、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提出了功能与美感的双重需求,在装饰装修工程中,通过概念设计的方式能够提升车站整体性,考虑到空间功能、天花、柱面等各个部分,在确保各处功能性的同时提升其装饰性,从而增强工程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承来,赵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空间装修与装饰设计初探[J].林业科技情报,2003,31(3):16-17.
[2]孙宗军,刘松玉,朱业飞.概念设计在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防水工程中的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3]徐晓升.地域文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0):32.
[4]陈朔.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2019(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