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视域下大理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20-09-10李佩遥
李佩遥
摘要: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古镇既是文化保护传承的场域,也是旅游发展的场域。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古镇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促关系至关重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沙溪古镇“保护优先,合理活化利用”的发展模式是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
关键词:大理沙溪古镇;保护;旅游开发
传统村镇因其保存完整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能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色资源,也因此更容易被选定为发展特色小镇的空间区域。云南省80%左右的特色小镇都属于文旅型特色小镇,都是在原有古城、古镇、古村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在小镇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实产生碰撞,小镇聚焦产业发展,而传统村镇诉诸于历史文化保护,由此引发了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沙溪是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镇区所在地寺登村又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村落风貌和生活方式,与众多旅游业发展更快更强的小镇相比,沙溪旅游发展相对缓慢的背后是对古村镇传统的坚守。
1.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1.1沙溪古镇基本概况
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的沙溪镇坝区中部,是以白族为主的千年古镇,其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镇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片区东南端,森林资源、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古镇四面良田环绕,黑潓江侧贯而过,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浓郁。沙溪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大量的明清建筑、民居院落、戏台和特色建筑,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兴教寺是国内现今仅存的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区域内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些彰显了沙溪的独特性与唯一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等荣誉称号就是最好的证明。
1.2沙溪古镇保护工作
2001年10月,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MF)公布为“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同年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所共同开始组织沙溪寺登街的复兴工程,并于2003年正式启动。在海外资金的主导下,沙溪从一开始先避开旅游开发而锁定修复与保护。
(1)原真性修复。寺登街是昔日茶马古道上沙溪繁华集市的历史见证,围绕寺登街对戏台,兴教寺,东、南寨门及其庭院,老马店等核心建筑群展开一系列修复。修复团队在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建筑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完整保留了过去的历史空间和功能设施,尽可能还原历史细节,凸显历史价值。
(2)科学整体规划。2004年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与云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指导保护工作的开展,良好的保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开发商、游客的大量涌入对古镇历史文化保护、风貌特色保持等带来压力,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中国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详细规划》对建设强度、建筑退线等做了规定,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2012年又编制了新的《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现弹性规划和控制引导。
(3)尊重原住民权利。古镇保护工作也包括保留原住民的生活空间,延续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复兴工程在确保古镇整体风貌保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还原它曾经的使用功能,并对部分建筑进行相应的功能置换,实现当地居民在历史场景里享受现代生活。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多次沟通征询原住民意见,大大提升了文化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
1.3沙溪古镇旅游开发
复兴工程通过合理的控制引导,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塑造了沙溪良好的历史文化本底、民俗文化本底、生态本底,依托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旅游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沙溪也开始了旅游发展之路。尤其是2017年,沙溪被列入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古镇定位为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文化创意为特色产业,辅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茶马古道千年古镇、创意阶层休闲天堂,充分挖掘茶马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了以非遗体验、精品居住、特色购物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体系。沙溪曾因保存完整的古镇古村落建筑原貌和原生态乡村生活风貌对欧美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近年来越来越快的旅游发展态势所引发的古镇空间格局改变、原住民与迁入者比例的变化、文化原真性失色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其不得不思考是否会步入过度商业化的俗套。
2.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启示
2.1保护优先但不能回避发展
遵循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优先的原则,要做好古镇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既要注重其“形”,把古迹遗存完好地留下,更要保护其“神”,把活化的民俗文化留住;利用要有准确的定位,必须立足于发挥优势,充分体现沙溪特质,在“不同”上下足功夫。而沙溪的不同正是其深耕古镇保护工作而积淀的民族文化魅力。将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以及合理的旅游开发进行发扬光大,也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
沙溪古镇的旅游文化资源并不像大理、丽江古城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沙溪古镇的开发思路一开始就是注重保护的。正因为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因此,更不能忽略旅游开发对古镇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并重才能够拓宽民族文化在当代的生存空间,并且旅游业发展所释放的经济效益也能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支撑。
2.2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
沙溪古镇的修复保护根本上是对历史文化信息的保护,体现的是过去的生活轨迹,展现出来的是古色古香的人文价值与情怀。保留历史的沉淀与精华,更能提升当地原住居民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修复历史文化建筑,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既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其中蕴含着的人文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3根据实际把控速度
沙溪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要有科学规划,立足古镇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古村落的特色风貌及民俗传统,建立一种适合古镇的开发策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过度开发,容易导致当地文化“架空”,后续将会出现发展瓶颈,实际上是对古镇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把控古镇的开发发展速度,实现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潜力,从历史建筑上升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弘扬。
基金項目:本文属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比较优势视域下大理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编号:2020Y029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