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0-09-10金颖慧
金颖慧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会差。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知道,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引导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要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要联系新学的知识,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能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清晰。
例如,在讲解《寡人之于国也》时,有的教师可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却忽视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问环节,学生往往只能提出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问题,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如果你有机会问梁惠王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学生为了向梁惠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必然会深入地阅读文本,了解梁惠王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所作所为、思想主张,了解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一条完整的有逻辑的思维链就形成了。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大王,您为什么想要百姓增多呢?
2.大王,您理解了孟子的主张吗?
3.大王,您调整了治国方针吗?
4.大王,你知道体恤百姓、养育人民的实质是什么吗?
5.大王,您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国争雄,征战四方,导致百姓大批迁徙或死亡。百姓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国家安身立命,因为当时既没有国籍的束缚,也没有移民的限制。一个国家相对而言比较安定、富强,人们就会迁徙到那个国家去。而在当时,人民的数量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因此,各诸侯为了称霸,都希望自己国家的百姓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所以,他的目的其实是称霸,并非希望自己国家的百姓安居乐业。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梁惠王能意识到:君王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着想,为他们提供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才能得到百姓信赖、拥护。”
这名学生通过概括、分析、推理、判断,找出了梁惠王想要百姓增多的根本原因,也清楚了封建统治者以追求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本质。最后,学生得出结论:这种出于私心的追求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战争,根本无法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
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分支和关键字等元素,充分调动大脑进行记录和表达,是一种可视的工具。图中不同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能展示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呐喊》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中挑选一篇文章,繪制思维导图。图中需呈现人物形象、社会环境、情节等。绘制完后,小组内互相点评和修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以其中一名学生的思维导图为例:
这名学生的思维导图将文本梳理得很清晰,分别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虽然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有一定的逻辑性。
这名学生还在课堂上提出了三个问题:①单四嫂子走上悲剧之路的原因有哪些?②题目“明天”有什么深层意义?③单四嫂子和祥林嫂的异同点有哪些?这三个问题都非常有深度,值得探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该生的逻辑也比较严谨,不仅抓住了文本中的关键内容,还将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书中的基础知识,还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