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出高效,“体验”得真知
2020-09-10谈东鑫
谈东鑫
我曾经观看过一档求职类的節目《非你莫属》,其中一期是某位女硕士生应聘培训师的职位。BOSS团让她对其中一位老板进行礼仪培训。这位女硕士把学校学到的那一套照搬到了舞台上,举手投足俨然是老师:“你看着我做啊,要面带微笑,半弯下身子,伸出右手……这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强。”但是老板并不满意,点评道:“这个‘培训’完全是学校式的比较呆板的教学,不能称之为‘培训’,因为其中缺少了学生体验的过程。这在我们的培训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其实,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死板和严肃的,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精心组织策划的一场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都能参与,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应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安排与规划。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课堂活动中的细节。教师一方面要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预设学生会在活动中出现什么问题,会有哪些疑难,思考应该如何引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之前,考虑到文章的篇幅较长,笔者就从文章的体裁人手,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容,对文本获得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中使用双线索的好处。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抓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情感。但这还远远不够。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较早,与如今的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学生不了解什么是包身工,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如何让学生切身体会包身工遭受到的非人折磨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联想到一些报纸上关于“日本企业逼中国工人下跪”“黑心砖窑煤矿”的报道。通过介绍这些新闻,能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直观感受普通民工的处境,让他们通过包身工悲惨的境遇去理解和揣摩作者的情感。
二、以活动为引擎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当然,教师可以像演讲家一样,鼓励不愿表达的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像导演一样,引导不喜欢上台的学生以多样的形式演绎特定的角色。我在讲解《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篇游记,就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学生介绍褒禅山。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写了各种各样的导游词,既能忠实于原文,介绍了相关景点,又能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补充相关内容。有的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各位游客早上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人间胜景褒禅山。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位叫慧褒的和尚云游到此,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就在这里造房居住,死后葬在这里,此山由此而得名。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平坦而开阔的山洞叫前洞。这里时而有山泉涌出,泉水凉爽至极,大家可以去尝一尝甘洌的山泉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对文意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以体验为核心
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要设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喜欢“满堂灌”,讲授的内容比较丰富,要点也很突出,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将其充分吸收。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微妙的感受、刹那间的触动、美好的情感都呈现在课堂上。记得有一位教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并没有过多地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文中的思想感情,而是饱含深情地当堂吟诵这首长篇叙事诗,读到动人之处不禁泪流满面,学生也无一不被其打动。流年的风,风干了写着诗句的叶子;岁月的雨,打湿了泛黄的旧照片。也许很多年以后,学生还能记起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珍贵情谊,还能记得那位吟诵《孔雀东南飞》的老师,还能记得自己曾在课堂上泪流满面……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诵读,去品味,不管是以什么形式,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重在丰富他们的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真知。
总之,教师想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感知、欣赏,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