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2020-09-10韩芳
韩芳
摘要:音乐是美的一种表现,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育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从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策略
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用来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生活方式,音乐活动是核心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普遍开设音乐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音乐,自己唱歌跳舞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引导幼儿联想、创造,提升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让幼儿倾听音乐,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即通过旋律来倾听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及给幼儿体会、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他们体会音乐的美感。老师可以放不同旋律的音乐,让孩子们从曲调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欢乐愉快的还是忧伤哀怨的,这是体会音乐美感的第一步。音乐的欣赏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要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来进行,老师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播放不同音乐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怀。例如在每日早操开始的时候,播放一些轻快愉快的音乐,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午休时播放一些平缓温和的音乐,使孩子们心绪宁静,能较快地进入梦乡,它可以播放不同国家的音乐,来提高孩子辨别不同曲调的能力。还可以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如欣赏傣族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解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拓展孩子们的文化视野。
二、增强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理解能力
音乐活动的选材是老师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成部分,所选用的音乐活动材料,不仅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应该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富有变化的曲调能给幼儿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学习欣赏《小星星》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肢体运动,比如在唱“亮晶晶”的时候,让孩子们做出一闪一闪的动作。这样使孩子产生兴趣,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自由表现所想所感,有效的提升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比如在欣赏《小燕子》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张开双臂学习小燕子飞的样子,愉快的音乐活动会强烈的感染幼儿的情绪,他们能更加主动地用动作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对音乐活动的感受,更加有利于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理解能力,为今后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设有效的音乐活动,培育幼儿的审美表现力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轻松有趣为主,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教育中独有的一部分,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是大多数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理念,将音乐教育寓于音乐游戏中,让孩子们参与游戏,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来充分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1]。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首音乐,老师可以准备小蝌蚪头饰若干,青蛙头饰一个,幼儿带上小蝌蚪的同时跟着音乐节奏边唱歌,边做简单的动作,如扭来扭去,转一转等,“唱到小蝌蚪游游游”的时候,全体幼儿用手蒙住眼睛,老师带着青蛙头饰迅速藏在教室的角落,等幼儿们唱到“妈妈妈妈在哪里?”的时候,幼儿装作寻找的样子,等到歌曲结束后,老师叫两声“呱呱”,他们听到老师的声音,跑到老师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这个简单的音樂游戏不仅给孩子们创造了快乐轻松的游戏氛围,还让孩子们拥有了自由创作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样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小乐器,道具等,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喜爱,孩子们的审美表现力得以提高。
四、培育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创造音乐欣赏活动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和感受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音乐创造。首先作为老师要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通过利用不同的音乐乐谱创造出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节奏,让幼儿产生充分的音乐联想。
例如: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再挑出其中一副孩子的图画,让幼儿看图创作。老师在孩子们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编曲,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曲子,所以孩子们学唱起来十分积极主动,在一个积极主动的音乐氛围中,一个孩子都会被感染加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孩子们完全学会歌曲之后,老师在帮助孩子进行舞蹈的动作创作,因为青蛙要吃害虫的,所以让孩子们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动作,充分表现自己。不同的孩子创作的动作不同,老师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维护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新意识,允许孩子根据不同的音乐理解发挥不同的舞蹈动作,这对培养孩子审美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创作环境,尽量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音乐活动的创作。同时老师还要对孩子们创作的内容进行自己的鼓励,只有使孩子们足够自信,创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断涌现。
五、重视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对于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老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启蒙者,其自身对美的音乐要有善于发现、捕捉的眼睛,能够敏感地品味出不同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例如《摇篮曲》能够使人平静,《歌唱祖国》能够振奋人心,《花儿与少年》能够使人放松,美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它可以使人们在音乐的感受中获得力量。老师在唱歌、跳舞时应充满情感,这样才能有效的感染孩子,引导孩子们发现关注音乐活动中的各种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的表现出来。例如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大灰狼等角色,老师充满情感的扮演这些角色,将孩子们带入到角色之中。老师可以扮作大灰狼,孩子们扮作小红帽,一边唱歌一边进行游戏,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总之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带着孩子通过倾听歌唱,做音乐游戏的方式培育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
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萌芽时期打好良好的素养基础,会让孩子受益终生。通过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四个方面相结合来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出积极乐观的环境,通过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兴趣,让孩子们受益终生。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学校和老师需要通过创作不同的音乐活动,来培育幼儿的审美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秀兰. 浅议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J]. 新教师, 2015(12):71-72.
[2]陆彩萍.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 2017, 000(009):P.200-201.
[3]王孝丹.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的常规培养措施分析[J]. 好家长, 2019(22):233-233.
[4]刘仲元. 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的幼儿审美能力[J]. 神州(上旬刊), 2017, 000(004):64.
[5]徐晨晖. 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J]. 青春岁月, 2019, 000(01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