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击队》主人公原型的传奇人生
2020-09-10郭红敏
郭红敏
2018年11月29日,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敌后武工队长李向阳的原型、曾任北疆军区司令员的郭兴,在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去世,享年94岁。抗战时期,郭兴领导的太行军区敌后武工队,同日军进行英勇斗争,被晋冀鲁豫军区授予“模范武工队”称号,郭兴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如今,“双枪李向阳”的英雄形象已经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被附近群众称为“向阳院”,向阳院外有条“向阳路”,郭兴老家河南辉县建有郭兴事迹展览馆。
让敌人胆寒的武工队长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一经上映,在全国引起轰动。“不许动,我是李向阳!”这句经典的台词曾陪伴了无数观众。
郭兴生前曾说,他只是李向阳的原型之一。电影里是把各种英雄故事组合到一起,才塑造了一个驰骋豫北平原、神出鬼没、机智勇敢的游击队长。“跟着我出来打鬼子的战士牺牲了很多,我现在却在享受荣誉,问心有愧。”
1924年11月,郭兴出生在河南省辉县高庄乡金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郭兴,目睹了日军在他家乡烧杀抢掠的暴行,他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1940年8月的一天,一支八路军队伍路过郭兴家乡,他想跟部队走,但因为他岁数小,部队不要他。郭兴一直跟了部队三天,部队领导最终把他留下了,他成了山西省平顺县抗日政府的一名通讯兵。
部队里有文化的人少,郭兴上过四年学。几个月后,他被调到平顺县公安局公安队,16岁的他当上了代理队长。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见郭兴机智勇敢,很是喜爱,就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
1941年春天的一天,皮定均让郭兴当太行军区五分区武工队队长,到敌后开展斗争,给郭兴配了一个班长和两个战士,并给他们配备了两支步枪,5发子弹和8颗手榴弹。临别时,皮定均司令员给郭兴布置了三项任务:一年内武工队要发展到七八十人;要缴获100支步枪;要消灭105个敌人,其中包括5名日本兵。为了斗争的需要,郭兴到分区敌工部学了两个月日语。
正像电影《平原游击队》里演的那样,郭兴带领这支敌后武工队在敌后杀鬼子、除汉奸、袭火车、炸炮楼、扒铁路,打得敌人闻风丧胆。1941年12月份的一天中午,郭兴化装成日军小队长,骑马带着两个队员来到日军盘踞的一座县城。城门边一个日军带着两个伪军正在站岗,见“小队长”过来,急忙敬礼,郭兴“啪!啪”就是两枪。站在旁边的两名伪军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也被郭兴的两名队员击毙。他们在县城一阵猛打后,趁着混乱,冲出东门。这一次,他们打死了4个敌人,打伤了3个。
1943年麦收之后,日伪军把搜刮的10万多斤粮食堆放在辉县县城南关的一座大院内。武工队接到上级命令:“不能让敌人运走一粒粮食!”这天,郭兴和3名队员乔装成新乡来辉县的日军宪兵队,他们赶着一辆装满杂草的马车,柴草下藏着煤油和手榴弹,大摇大摆地进了南关街。车到粮仓门口,一个伪军拦着不让进,郭兴一顿痛骂,随行的两个队员连推带拉,将伪军架到门旁的一间房子里,一刀便结果了他的性命。
大院里有七八个伪军正光着膀子乘凉,郭兴叽里咕噜一通,一个队员“翻译”说:“太君让你们集合。”伪军站好队后,郭兴又叽里咕噜一通,队员指着一间空屋子说:“太君让你们到那里休息。”伪军进去后,郭兴随即将门一锁,和队员们一起飞快冲进粮仓,将手榴弹插在粮袋中间,将煤油泼在粮袋之上,将柴草堆在粮袋周围,将粮仓点燃。
武工队员向外撤退时,遇到了前来救火的敌人,郭兴翻墙跳入一户宅院。院内的一个老头得知来人是武工队,乘郭兴换衣服的时候,老头就往外跑。郭兴一把将他拉回屋里,看见墙上挂着伪军四大队队长秦守英的照片。一问,原来他是秦守英的叔叔,是想跑出去给敌人报信儿。郭兴一枪就把他处决了。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打死那个送信的地主老头,就取材于这个故事。
饱经战火洗礼
1943年8月份,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攻打占领河南省林县和辉县北部的日伪军的战斗中,一部分伪军被我军包围。郭兴受命牵制辉县城内的一百多名伪军,打破他们的增援计划。晚上,郭兴带着6名队员悄悄埋伏到增援敌人必经之路一侧的玉米地里。郭兴看到不远处日军的炮楼,计上心来,制订了一个绝妙的作战计划。
按照计划,伪军从他们埋伏的地方过去后,4名武工队队员向炮楼的日军射击,3人向路上的伪军开枪。突如其来的枪声让炮楼上的日军误认为是八路军袭击他们,就急忙开火。而伪军则认为,炮楼已经被八路军端掉,也急忙还击。敌军双方一直打到天亮才发现上当,而此时被围困的伪军已被八路军消灭。
神出鬼没的郭兴和他带领的武工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不惜重金悬赏捉拿郭兴。在敌人的强力围剿下,郭兴的妻子不幸被俘虏,后来惨遭杀害。一位通讯员抱着郭兴三个月的孩子跑,日军就在后边紧追。跑到一个老百姓家时,通信员把孩子递给一位马姓大嫂说,这是敌后武工队郭队长的孩子,想办法把孩子保护起来。敌人追进来后,问哪个孩子是郭兴的,马大嫂把她自己的孩子指了一下,敌人一刺刀就把她的孩子给戳死了。
因作战勇敢,1944年2月,郭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个人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太行军区授予“一级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1947年年初,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郭兴率领的武工队为“模范武工队”。中共太行三地委也作出决定,号召“边沿各县向郭兴学习”。新华社记者朱穆之随武工队采访,写了长篇通讯《人民的旗帜——记太行群英会郭兴模范武工队》。
郭兴的前半生,可谓饱经战火洗礼。解放战争时期,郭兴率部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抗美援朝期间,郭兴担任志愿军某团副团长兼参谋长。1953年6月14日,郭兴所在的团在火炮支援下,向驻守1089.6高地及其以南两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发起攻击。几经激战,占领阵地,共毙伤俘南朝鲜军1900余人。他也荣获抗美援朝“独立自由勋章”。
郭兴1988年10月离休,老伴和儿女们都希望他能安度晚年。然而《洛阳日报》上的一条“李向阳”定居洛阳的消息,一下子又使他忙了起来,很多地方邀请他去作报告。他先后在洛阳、郑州、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全国数十个城市和北海舰队、空军部队作报告上千场,听众达60多万人次。
2013年9月,辉县郭兴事迹展览馆建成开放,郭兴应邀参加开馆仪式,郭兴事迹展览馆已经成为新乡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真正的战斗比电影残酷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小说摄制成电影《平原游击队》。这部影片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受上级安排的任务,深入敌后,为牵制日寇松井部队,同时保住坚壁在李庄的公粮,而英勇机智斗争并获全胜的故事。影片一经上映,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自此,抗日英雄李向阳的故事传遍了祖国各地。
电影中的李向阳使的是双枪,百发百中。实际情况是,郭兴挎了三支枪,左右各一支,上衣口袋一支小手枪。不过,他从来没有双手打过枪。那时子弹太贵,他不舍得使双枪。
郭兴认为,电影里有几个地方与真正的战斗场景相比,有点简化。比如,影片中李向阳骑着高头大马,和两个队员大模大样进城袭敌这个场景。电影里就那么一溜烟过去了,其实他们是从城东门跑到城西门,穿城而过。还有烧敌人粮食的那个场面,电影里一把火就点着了。实际情况是,鬼子的粮食是用草袋子装的,他们先往里面埋了好多颗手榴弹,然后才点着,这样手榴弹不断爆炸,弹片乱飞,谁也不敢来救。
建军80周年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亲历80年辉煌》一书,书中收录了郭兴的故事。书中评价说:“敌后武工队这种斗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创造,虽然敌后武工队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所凝聚的革命军队对敌斗争的智慧和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