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对云南高校美术教育的审美意义
2020-09-10王燕珍
王燕珍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整理云南民族丰富的文化元素,研究云南高校美术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点,主要从教学的理论指导、技法实践、交流总结、课外延生、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这几方面研究探讨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应用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元素;高校美术;教育;审美;意义
一、云南民族文化元素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高山盘踞,有25个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分地而居,各民族文化简朴、自然充满生命力,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各领风骚。
云南民族文化拥有纯粹、奔放、鲜活的艺术特点,其发展是比较缓慢、既定的过程,有代表性的遗迹包括:古滇青铜艺术、剑川石窟雕像、丽江宗教壁画等。民族文化遗迹是民族情感的直观体现,那些分散、割裂的原始材料是当地民族最真挚的审美追求。
保护民族文化是世界性的课题,多元化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丰富了云南高校美术教育资源,对高校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云南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相互交融、和谐发展的社会趋势,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推进和融入本土民族文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民族文化遗迹中的图腾、壁画、青铜器、服饰、工艺品等,需要我们选取、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的艺术形态与元素并将其融入道高校美术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收集整理可以通过当地文物资源、民间艺人创作室或艺术作坊、民间文化博物馆进行调研,从而领略和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拓展了学校美术教育资源。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中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讲话作为主题思想。“以古人之规矩”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迹历经千百年的流变,是我们祖辈智慧的积累为后代的生活生存带来了启示,需要我们一代接续一代传承并学习;“开自己之生面”资古而鉴今,少数民族先辈的优秀传统文化,开高校美术教育的生面,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为己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加深,云南省各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云南民族文化的价值促进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云南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中都在广泛应用本土文化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西南林业大学的美术基础课程中以《五朵金花》的电影素材进行平面招贴画创作;将滇青铜器的纹样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装饰中;云南艺术学院将云南特有的蓝孔雀形象进行漆画创作;昆明理工注重于民族村里的保护研究;云南大学将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应用到艺术创作中;文山学院将当地的三七进行国画创作。通过高校美术教育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创新意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希望和动力。
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以通过高校美术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璀璨的云南民族文化为本土的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来源,折射出源于民族文化又具有新时代独特审美趣味的艺术精神。
三、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义
云南丰富而又独特的本土民族文化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是高校美术教学一部丰富多彩的美术史书,是不朽的文化素材。云南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两者彼此成就,云南民族文化需要通过高校美术教育为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云南丰富而又独特的本土民族文化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教学资源,更是本土地方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希望。引进云南民族文化拓展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使其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是民族化和多元化现代主义的美术教育观所积极提倡的。从未来的发展历程来看,有着深厚的积淀民族文化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难以比拟的丰富的资源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四、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在高校美术教育应用中的问题与展望
1993年12月由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艺术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为专家参加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重在引导各地艺术教育能更好的发掘本土传统文化做出了指示。云南高校正积极将本土民族文化融合到教学中,并有一定的成效。璀璨的云南民族文化为美术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来源。云南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两者彼此成就,云南民族文化需要高校美术教育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尊重多元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为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文化土壤,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及生存环境,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民族统一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全面冲击,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正迅速消逝。我们可以通过高校的教学资源对云南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递、融合,使其得到延续,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云南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对传承本土民族文化已作出了一定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是两者的融合还需要多方位、深层次地探讨和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的应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心血,相信会带来更持久更多元的收获,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和谐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希望。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要加强与本土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美术教育能为民族文化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值得我们一代接续一代传承并学习。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需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各民族文化差异之间的协调,还需要注重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美术教育为主导之间的协调。
高校美术教育生命力在于多样的民族性,它的根源来自于中华文化之美。少数民族文化是对生命本质的歌颂,其独特魅力引人神往是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在目前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民族文化通过高校美术教育正在走向创造性的新的探索之道,必将会有一个美好前景。目前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关于本土民族文化的渗透还是有所欠缺,对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深刻。高校美术教育承载着培养出更多爱国爱家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美术人才的责任,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本土传统文化,从而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云南民族文化深厚的积淀对高校美术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手段在高校美术教学对云南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地继承和创新是重中之重,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正待我们去保护、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李伟卿.云南民族美术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995
(2)王伯敏.中国美术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增祺. 滇萃—云南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4
(4)林平,孔令生.中国少数民族绘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12
(5)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G].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9月
(6)宋丽英.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7)李昆声,周文林.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2
(8)段锡. 云南美术50年. 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9)李昆声. 云南艺术史.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9
(10)普学旺,吉彤.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集成.云南美术出版社,2016,7
(11)宋丽英.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