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0-09-10胡佳璋
胡佳璋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的变革,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产业,对老年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国的老年教育宗旨,分析温州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按教育对象和内容对人才分类培养的模式,对温州地区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老年教育;服务人才;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老龄化日益增长的今天,老年教育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产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除了基本需求外,其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以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成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虽然,我国政府目前就供给有限的老龄教育资源这一命题写进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从省、市(州)、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老年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公益事业,但仍然不能满足庞大的老龄群体的学习需求。老年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温州地区老年教育还未进入产业化,大部分的老年教育项目都是由国家、政府层面出资,以公益为主要目的民生项目,整个产业化的发展还在探索的阶段。
二、老年教育人才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截止2019年5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49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1]。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这一时期的老年人由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带来的社会福利,使其身体状况和精神追求,社会资源等各方面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同龄人口[2]。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国从事老年教育服务的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基数。然而,我国的老年教育人才以政府为主要提供对象,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层面。纵向是由地方政府出资提供各类社会资源,形成省(市)、市(区/县)、街道和居村委相结合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以温州市为例,温州有2所市级老年大学,下设21所区县老年大学;1613所街道(乡镇)老年教育学习点,实现全覆盖,覆盖率高达95.1%;135个养老机构学习点,占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54%。这些教学点的老年教育人才其专业大多来自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鲜少有专业的老龄学专业研究方向的管理人才;横向是由各种社会力量自发性组织的教育网络。涉及高等院校为服务社会开设的老年教育课程、远程教育协会支持的老年教育课程、各类社会办学力量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等民间组织形式。这类老年服务人才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为专业化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者;另一类为非专业化的老年教育志愿者[3]。
但是,研究当前高校的招生专业目录时会发现,没有老年教育学这一专业。幼儿因其自身特点,需要学前教育学专业。而老年人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应当专门培养从事老年教育的服务型人才。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在成人教育学及职业教育这两个专业中有涉及到一些老年教育的内容,还缺乏与老年教育服务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老年教育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培养都有待提高”,老年教育专业化建设相较于发达国家稍显滞后。因此,建立老年教育服务型人才队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温州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温州地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老年教育人才质量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
对于老年教育的认识,老年教育机构的服务者们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般只满足老年人的直接学习需求,而不能发挥社会能动性,组织社会各界老年教育资源。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老年人具体需求时有脱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知一代退休,现阶段的老年人对于其个人的自我实现价值等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而许多老年教育课程仅限于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或休闲娱乐类需求,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老年教育人才梯队不清晰
目前,在温州95%以上的老年教育组织依托于政府行政部门下,大部分老年教育服务人员来自行政机构的管理者和社工等工作人员,并不是专门做老年教育的专业人士,而且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对当下老年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开设的班级出现一些热门专业爆满,冷门专业学生寥寥无几的情况。老年教育人才队伍中,老年教育服务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不足,护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营养学等专业人才的短缺,阻碍了人才队伍的发展。
四、温州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解决对策
在温州老年教育人才梯队建设目前相对滞后,在温高校的专业中没有开设相关老年教育方面的专业课程,在温的职业教育学校中,也没有培养相应的老年教育服务型人才。在组建老年教育人才队伍时,主要是以艺术型为主,娱乐性的课程,没有考虑到对专业人才和相关服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因此,可以按教育对象和内容的人才分类培养,将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4]。
(一)老年教育的组织、管理人员
老年教育機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行政管理人员,绝大多数人主要解决简单而且显而易见的需求问题, 只是问题的解决者,而对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老年教育体系不能进行合理的政策规划和制度安排。结合温州地区老年教育人才短缺的特点,培养这一类人才首先要加强基础性学科的学习,比如老年生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教育学以及老年护理学等专业性课程,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5]。第二,由于目前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所以开设公共管理学、社会政策与工作、网络工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与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6]。
(2)家政服务人员
老年教育人才培训的一个重点是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因为老年教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家政服务人员支持。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引入了居家养老、居家入户教育的新理念,这对家政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以往的家政服务主要以照顾看护为要求,洗衣、做饭和打扫卫生这些满足生存需求的服务,这些低层次的服务让家政服务人员缺乏耐心和同理心,从而导致了家政服务人员与老年服务家庭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温州在外经商就业的年轻人非常多,使得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让老年人更渴望社会和家人的爱与关注,这也产生了新的老年心理问题。此外,随着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退休日趋增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其退休工资子女赡养费等能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势必会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将居家入户教育以及远程教育引入到家,使家政服务人员能够掌握化解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问题的能力。
在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中开展对家政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开设老年心理学、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只有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才可以结业。而且结业后还须参加国家的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持有由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机构颁发的相关上岗证书才能上岗。这样,家政服务人员不仅能提供老年人生活上的帮助,还能提供其精神支持。将家政服务人员由低端的看护者向受人尊敬的指导者转变,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3)志愿服务者
由于老年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因此老年教育志愿者是老年教育中的中坚力量,也是老年教育课程师资的主要来源。通过公益事业的社会影响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包括社会福利和非盈利组织,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提供福利性老年教育服务活动。可以参考英国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调动一部分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退休老年人,能亲身参与到老年教育服务工作中,成为老年教育的师资库[7]。当前,大多数志愿服务者没有经过老年教育服务相关的培训,也没有一个机构组织他们成为专门的志愿者队伍,使得当需要老年教育类活动时,难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另外,因为老年人自身的特点,致使老年教育有别于中小学教育或高等教育。因此,志愿者必须由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有序的管理,经过一定的老年教育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培训。比如新的志愿者,在上岗前组织志愿者学习老年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其掌握护理及老年人饮食健康、老年心理学等知识,学习和烙守志愿服务者守则,增强其责任心和耐心,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有效的老年教育服务志愿者队伍。
(4)生命教育者
目前,美国、日本以及台湾等地区提出了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为其进行临终关怀,对老年人进行生死观方面的教育。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结局,但同时死亡也是人所面临的最大恐惧之一。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忌讳谈生死,在生命教育研究较少,但正确地对待死亡,是老年教育研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根据研究表明, 80%以上的老年人在某个阶段内会恐惧和排斥死亡,通过生命教育使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体验到自尊感和价值感。如果没有能力从恐惧阶段跨越到豁达阶段,会致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降低,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有碍其正常生活和全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8]。因此,积极培养生命教育者,在各大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开展老年生死观教育及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生命教育者主要来自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对这一类人才,要引进国外超前的生命教育理念,普及健康的生死观。聘请国外知名生命教育专家到来进行讲座,或派遣优秀学者到国外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课题,培养一支能够担起临终关怀责任的生命教育者队伍[9]。
五、总结
对比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其主要人才队伍组建模式是针对温州地区的特点和基本情况,做好老年教育顶层设计,将老年教育宗旨与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按教育对象和内容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老年教育人才队伍进行“升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乐传永,孙立新.回顾与展望:2017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7年人大復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03):4-12.
[2] 毛丽萍.从老龄群体学习现状看我国老龄教育发展[J].教育评论,2017(12):48-51.
[3] 杨亚玉,欧阳忠明.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8(08):93-100.
[4] 姚晓丹.珍惜“银发族”这份宝贵资源[N].光明日报, 2016-11-28
[5] 楚良勋.日本老年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6(04):63-64.
[7] 余星,姚国章.国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比较研究——以日本、德国、丹麦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7(06):46-51.
[8] 李洁.韩国老年教育相关法律、政策的考察及启示[J].终身教育研究,2018,29(03):35-42.
[9] 高娟. 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