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组织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2020-09-10吕春峰
吕春峰
摘 要:物理学科的分类归属于自然科学,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规律,学好物理则可让学生从科学角度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都不同,需要通过层次化的物理教学活动去引导学生实现异步成长。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及时优化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保证物理教育真正面对全体学生。本文将从确定学生层次结构、设计分层目标、组织分层作业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一直以来,高中物理教师都会用统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因为教师遵循的是“唯知识论”思想,看重的是学科教学进度,希望可以通过统一的物理教学活动去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但是,一旦物理教学进度较快,或者课堂知识容量超出学生的认知负荷程度,那么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认知效果,使其承受过重的学习负担,难以保证学生以积极姿态去学习物理知识。对于这一现实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则必要坚持实施分层教学活动,让智能优势不同、认知能力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都能及时内化物理知识,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使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如此,则可有效优化学生的物理认知状态,使其实现有意义学习。
一、确定学生层次结构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条件便是要确定学生的层次结构,保证学生在特定层次下可以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由此引导学生内化物理概念。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确定学生层次结构,综合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与动手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在科学的分层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认知能力,使其实现学习进步。
为了确定最终的学生层次结构,笔者就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包括纸笔理论考试与实验摸底考试两轮,前者可以考查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后者则可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长期的课堂观察与师生互动,最终可确定如下学生层次:第一层是指具备创新意识,且实验操作能力水平较高,能够自主完成物理探究任务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检验活动的学生;第二层是指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且能够取得良好考试成绩,学习认真刻苦、不气不馁的学生;第三层是指自主意识淡薄,且动手经验不足,学习成果不甚理想,甚至经常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退步的学生。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在特定层次结构内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受到打击,笔者则会真诚解释实施分层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希望学生能够客观面对自己的学习问题。
二、设计分层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合理的目标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驱动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整合物理学习材料,使其积极展开物理探究。但是,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物理教学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由此确定具体的物理学习计划,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行为。
就如在“力的合成”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前期的学生分层结果确定了具体的课时任务。针对第三层学生,课时目标为:掌握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尝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去解释这几个物理概念。针对第二层学生,课时目标为:通过等效替代原理去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情况,初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第一层学生,课时目标为: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理去分析、求解分力与合力大小关系、具体数值的方式方法。如此,本班学生则能以差异性、层次化、个性化的状态去学习物理知识,而这就可以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能够切实内化物理知识。
三、组织分层作业
物理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因素,也让学生又爱又恨,因为物理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其针对性地弥补知识盲区,让学生及时全面内化物理概念,但是繁重的作业压力经常让学生感到不堪重负,使其深感疲惫与乏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组织层次化的物理作业,让各层学生都可及时弥补知识盲区,切实优化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就如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各层学生的真实反馈确定了具体的层次化作业。针对第三层学生,笔者所设计的课后作业主要是针对物体做运动的位移、速度与时间等知识的选择题、計算题;针对第二层学生,则是以实验活动为背景的实验证明题;针对第三层学生,则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多变性的主观题,本层学生需全面分析加速度、初速度等计算公式,且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分析物体做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才能顺利解题。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分层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发展诉求,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探寻生命价值,使其切实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意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综合分析学情特点,设计丰富的层次化教学任务、探究活动与专项作业,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使其真正实现异步发展,切实保护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功》的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90-191.
[2]刘艳辉.高中物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