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策略研究
2020-09-10冯洪恩袁红
冯洪恩 袁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各类学校应创建一批教育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课程教学尤其是公共体育课承待打破长期以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承待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灵活調动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课堂和课外的有机融合。
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策略的优势分析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实施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体育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在课程中加强体育精神的挖掘和教育,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2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四个维度分析
2.1学生维度—学生对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相关性认知度
上述图表从学生维度阐述58.57%的学生对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关系紧密度认知不足,其中24%的学生明确表达出体育选课只是重视学分,另76%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或是被动性接受学习或是完全缺乏对体育与思政的相关性认知。
2.2课堂维度—在课堂学生对教师对不同思政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期待程度
上述图表从课堂维度阐述学生对不同思政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期待程度,60%的学生倾向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采用典型事例教育法,其中41.43%兼选榜样示范法;在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上,50%的学生倾向比赛法,其中31.43%兼选游戏法,与学生在规则意识的数据选择上相似;而在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上学生倾向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学生期待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3教师维度—相关层面阻碍教师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育人
上述图表从教师维度阐述41.94%的教师欠缺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嵌入课程思政理念意识,其中38.71%或是该校管理层面不要求或是缺乏相关指导培训;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落实中,48.39%的教师缺乏相关指导培训,另有35.48%的教师欠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意识;在教师教学评价跟进上受相关层面影响差异性显著。
2.4课下维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从总体现状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功能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应用,高校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管理层面和指导培训方面缺乏了对课程思政同向育人重视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和教学评价中忽视了体育的思政功能,重技能轻育人,缺乏融合意识,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3 探索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同向育人新策略
3.1 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道德修养以及言传身教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在‘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体育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保证言辞和行为的健康、优雅,应以严谨的教学态度,身先垂范、言传身教。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仪表教态、语言行为等影响和教育大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2在教学目标中嵌入思政理念,构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思政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网球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绅士的运动,教师可通过传授网球文化与礼仪,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技能目标—教师通过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 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合作与交往能力。思政目标—是通过“项目品德”教育,网球比赛中采用 “信任制”比赛规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传统武术教学中,通过传授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3.3拓展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内容
体育各专项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等思政元素。在传统“武术”项目课程中,通过武术教育和武术课程充分挖掘武术中的思政元素,将“武术”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爱国精神、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对学生的体能有一定要求,教师需要人为增加负荷深度与强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团体运动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奉献、团结精神以及比赛中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的社会交际能力。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与体验此类运动所配乐曲的音律之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体能主导类项目在800米或1000米的耐力跑中,体育教师就学生因氧气不能充分供应身体所需而出现“极点”的现象,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同样在跳高、跳远等项目中,学生经常会失败,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3.4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中嵌入思政理念
教师通过竞赛评比和比赛法相结合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行思政理念的嵌入,篮球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加以组织, 使学生能够以“对抗赛”的形式,来参与进其中,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胜负欲激发出来,同时让学生在组织比赛和担任裁判员的过程中培养其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典型事例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对我国乒坛内著名的乒乓明星事迹进行分享,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进行强化,还能够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培养。对体能、技能差学生进行鼓励培养自信,在800米或1000米的耐力跑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法来鼓舞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体育以特有的方式促使学生建立竞争与协作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对其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5过程性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政元素
过程性评价体系侧重于评价的作用,并贯穿于体育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测定指标和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更清晰地认知自己及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体育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评价中增设思想政治表现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并将其纳入考核成绩,包括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学意表现、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态度表现评价,如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尊重他人等。使评价体系向人文素质、修养等方向适度延伸,逐步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6课外体育实践双层面嵌入思政内容和理念
(1)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可开展体育教学的比赛、体育节和体育周等一些体育系列的活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在体育活动地开展中来对课程思政内容和理念进行渗透和引入,这样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思政校园环境,同时在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中能够为课程思政工作地开展提供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活动中使学生自制晨練、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旨在通过意志力训练、人格体能锻炼、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等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充分拓展思政教育的现实载体
大型体育赛事具有思想建设和情感塑造的作用,高校应积极承担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并以此为教育契机,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观看国家队和外国球队的比赛过程中,感受中国球员挥洒汗水、辛勤工作、收获荣誉的过程,体会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本质。同时学生在志愿期间,也能感受到转播台工作人员专心致志对竞赛场面观察取景,国际裁判始终如一进行严谨的赛事判断,各球队随队队员全心全意为场上伙伴保驾护航,各国球员奋力拼搏为体育精神和国家荣誉而战。
4 结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大力挖掘所授体育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资源,创新日常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和师生四个维度有机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凸显体育与课程思政的同向育人功能,为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题:东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课题 SJGY20190104
通讯作者:袁红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