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2020-09-10熊玫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效果产科护理高龄产妇

熊玫

【摘要】目的:研讨风险管理实践于高龄产妇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龄产妇为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产妇列入风险组、普通组,各组108例,普通组予以常规产妇护理,风险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评比两组产妇护理期间的护患纠纷率、风险事件出现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组高龄产妇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都显著低于普通组;且风险组高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均<0.05)。结论:风险管理实践于高龄产妇护理工作当中,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使产妇及胎儿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高龄产妇;风险管理;实践效果

女性受孕时年满34岁或分娩、生产第一胎时年满35岁即视为高龄产妇,这类产妇容易出现产程延长、滞产率高等分娩问题,相较于普通产妇,高龄产妇更易出现妊高征、早产、羊膜早破等不良事件[1]。伴随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数量在临床上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对此,医护人员急需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做好高龄产妇的风险管理工作,使其临床分娩顺利完成,并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此文择取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龄产妇为对象,旨在研析风险管理运用于高龄产妇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详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龄产妇为观察对象,所有对象均属于高龄产妇,对该项研究的方法、目的知情同意,临床依从性良好;排除伴精神异常、严重器质性病变、临床配合度差等病例;妊娠合并症情况:14例妊娠高血压,8例妊娠肾病,15例前置胎盘,6例先兆早产;年龄34-42岁,平均(37.5±2.29)歲;怀孕36-42周,平均(38.2±1.75)周;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产妇列入风险组、普通组,各组108例,两组高龄产妇的各项基线资料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普通组予以常规产妇护理,工作内容主要为常规的心理疏导干预、健康知识教育及产程护理等;风险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详细内容为:

(1)评估和识别护理风险。①一些高龄产妇缺少分娩经验,同时存在妊娠合并症,其容易担心胎儿及自身健康,进而出现紧张、担忧、抑郁等负性心理,使护理风险增大。护士需全面熟知产妇的基本状况,实时评估其心理动态,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施予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措施。②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要主动和产妇进行交谈、沟通,积极开展安全分娩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增强产妇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医疗依从性。③定期召集全体护士进行产科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让护士掌握各种风险事件的处理办法,并提升岗位责任意识与风险护理意识。

(2)科学防范护理风险。①加强产科护士的风险防范培训。定期组织产科护士集体学习相关的法律规章,着重强调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点,特别需要重视产前、产后合并症的临床处理,同时关注高龄产妇的心理状态,并予以客观评估,继而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救助方案,帮助减轻其负面心理,增强临床配合度,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以合理维护医患双方利益。②明确护士岗位职责。正确划分各岗位护士的具体职责,将责任落实于个人,并建立风险防控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商讨会议,及时反映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信息,并对上一阶段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讨论,并制定下一阶段科学、高效的风险防范预案。

(3)加强各个产程护理干预。①第一产程护理干预。第一产程中,重视高龄产妇的心理疏导,帮助缓解其产前不良情绪,使产妇保持相对稳定、轻松的心态;同时,做好饮食指导,产妇宜多吃高营养、高能量类食物,使全身状况得到改善。②第二产程护理干预。第二产程中,护士对产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重点讲解安全分娩知识,引导产妇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按照自身子宫收缩状态调节呼吸方式和频率,并随时关注产程。③第三产程护理干预。此产程中,护士应给予产妇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安慰,使产妇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与关怀,并保持心态平稳,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出胎儿,并对胎儿进行精心护理,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1.3效果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护理期间的护患纠纷率、风险事件出现率;使用自制问卷表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 (n/%),数据对比经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高龄产妇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情况

风险组高龄产妇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分别为2.78%(3/108)、1.85%(2/108);普通组高龄产妇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分别为12.96%(14/108)、10.19%(11/108);风险组高龄产妇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都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

2.2两组高龄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

风险组高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详细数据记于表1:

3.讨论

高龄产妇属于产科临床中比较特殊的服务群体,其分娩过程会受到身体状况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妊娠风险相对较多,使其自身及胎儿的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将风险管理理念贯彻于高龄产妇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使护理服务兼具普遍性、个性化两种特点,尽量满足高龄产妇的身心需求,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差错,并注意消除护理中的风险隐患,使产妇及胎儿的人身安全得到充分保障[2]。此研究中,风险组对高龄产妇施予风险管理,通过评估和识别护理风险、科学防范护理风险、加强各个产程护理干预等有效措施,使高龄产妇体验到舒适、优质的临床服务,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自身的负面心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协助护士完成各项医疗操作,这样一来,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使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3]。该项研究结果指出:风险组高龄产妇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护患纠纷率都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风险组高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

综上,将风险管理实践于高龄产妇的护理工作当中,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使产妇及胎儿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齐晓艳.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3):65-66.

[2]陈兴碧,陈星涛.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1):166+168.

[3]温素芬.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6):906-907.

猜你喜欢

实践效果产科护理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龄产妇,备战2胎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