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2020-09-10阚广斌
阚广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对语篇的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是一种强调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活动。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分别从围绕主题引入教学素材、围绕主题深入教学、围绕主题组织读后活动三方面探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
一、围绕主题引入教学素材,拓展学生阅读容量
围绕主题引入教学素材,让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主题开展,让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展开互动学习。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阅读文本的主题,提前进行相关阅读材料的搜集整理,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容量,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教师在教学译林版高中必修一Unit 1时,本节课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小作者Wei Hua在英国读高中期间的所见所闻,并且从中看到了中西方巨大的教学形式差异,让作者感到非常的新奇。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英国课程表的图片、学生在校园一天的视频等资料,可视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学习环境的差异,也为学生的阅读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后期开展深层次的教学。
二、围绕主题深入教学,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经过上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已经被有效地调动起来。那么在这个深入学习的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学习语篇。教师可以设计与主题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对语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着文章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立足语篇的主题以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语篇理解当中。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在学生完成阅读School Life in the UK后可以设置文本细度类的问题:“What subject did Wei Hua study in the past year?”也可以是主題类的问题:“What did Wei Hua think of her life in UK?”也可以是开放式的问题:“What is your ideal campus life?”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就会对这一单元的主题意义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与理解。
三、基于主题组织读后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英语阅读有三个层次,即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就是借助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深入理解主题后产生个性化理解。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继续带领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丰富的课后学习活动,深化对主题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其他两个国家同一主题的英语阅读文章,并积累相关主题的词汇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后阅读活动中,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澳大利亚学校生活的介绍,了解了当地学生由于气候原因,每年有四个学期,而且学生在周六周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通过课后的迁移阅读,学生在阅读笔记上表达了对澳大利亚高中校园生活的向往。这样,基于主题的课后迁移阅读,不仅让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积累,还丰富了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所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如教师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模仿Unit1 School Life的写作方式,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自己对理想高中生活的期许,写一篇“My ideal high school life”的作文,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践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认真研读、分析、梳理文本内容,使学生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中提高深入分析文本内涵的能力,切实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