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0-09-10刘勤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图象直观图形

刘勤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多媒体直观、便捷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抽样、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学生如果具备了较强的数学抽象能力,就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定理等,通过抽象、概括等方式去认识、理解、把握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数量与数量、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会从问题的背景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结论,并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将其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笔者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某个城市一天温度的变化图,如图1,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图形,求出时刻t、温度T的变化范围,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得出:时刻t的變化范围是A={t︱0≤t ≤24},温度T的变化范围是B={T︱-2 ≤T ≤10}.然后要求他们分别找出t=1, 1.5,2,3,…时T的取值,引导学生总结集合A中的每一个t与集合B中T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学生找出t与T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引导他们总结对于函数y=f(x),若其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进而得到函数的定义.

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出相关图形、曲线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概括和抽象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想象素养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让学生感知图象、曲线等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知识和解答数学问题的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等方式,理解并掌握知识.

在讲解“余弦函数的图象”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多个正弦函数的图象,如图2,再利用几何画板将该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就得到了余弦函数的图象,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余弦函数 与函数 是同一个函数 ,并且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正弦曲线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二维图形、三维、静态图形、动态图形以及图形的生成过程展示出来,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直观想象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数据分析是指学生从研究对象中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推断,得到结论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统计数据,然后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表格、直方图、条形图、圆饼图等,进行分析、推断、模拟、验证等.运用这样的方式分析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例如,在教学“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了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学生得到如表1的数据.然后要求他们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求出居民月均用水量的最小值、最大值、极差、众数等.学生会发现该数据集中在2.0-4.3之间,可将数据分成9组,其组距为0.5,得到如表2频率分布表,并绘制了如图3的频率直方图.

这样便能精确地反映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学生结合上面的图表,就能得到更加精准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分析的正确率和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猜你喜欢

图象直观图形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分图形
找图形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