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
2020-09-10陆年春
陆年春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如何在满足学生发展诉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問。
一、找到提问的切入点
找到切入点,教师才能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不够专心,对文章内容不感兴趣,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从本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不宁静”?你能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谈谈作者“不宁静”的原因吗?这三个问题从文章的文眼切入,环环相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学生开始主动思考,慢慢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此时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不宁静”的,他看不到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于是内心深处便有了“不宁静”。通过阅读文章,他们发现以下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内心的“不宁静”:
1.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2.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
3.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5.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有的学生说:“从第三个句子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不宁静’的心绪。看到如此美丽的荷塘美景,听到如此热闹的蝉声和蛙声,一般人一定也会感到非常开心,可是作者却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没有受到这热闹氛围的感染,反而从中脱离了出来,更显孤寂和无助。”
通过提问,教师将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课变得充满趣味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也慢慢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明确了作者“不宁静”的根本原因。
二、注意问题的梯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梯度,设计的问题最好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如登山一般拾级而上。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 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2. 这些人物在看到林黛玉时有何反应?有些什么动作?说了哪些话?
3. 由这些细节,能看出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一个问题最简单,学生往往能快速回答出来。作者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主要描写了林黛玉、贾母、贾氏三姐妹、王熙凤、邢夫人、贾宝玉等人物。
第二个问题稍有难度,需要学生细读文章,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比如,王熙凤在见到林黛玉后: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横线部分是王熙凤的神态、动作,波浪线部分是她见到林黛玉后说的话。
第三个问题相对较难,学生往往无法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必须结合文本来分析和归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让他们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视频中的画面来品味。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以上要点,找到切入点,注意问题的梯度,提出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江苏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