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再思考
2020-09-10徐洵陈航徐明庆
徐洵 陈航 徐明庆
【摘 要】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从儿童阅读空间的服务理念规划、设计理念规划以及设计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本文认为,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并没有固定的设计思路,只有从读者服务的角度入手,转换服务理念才能做到具有持久而广泛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儿童阅读空间;设计策划;交互空间
阅读空间的基本承载方式是建筑结构。空间的所有设置都是依靠其功能实用性与视觉审美性决定的。当代儿童阅读空间的创设目标在于储存与传递文化信息,其设置的基础必须依托于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馆藏资源和文化服务。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儿童对文化展示形式的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在提供基本的借阅等基础性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开创性的进行阅读推广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知识传递、文化交流等多样性需求,使得儿童阅读空间成为一个既包括资源借阅、信息咨询、展览讲座、艺术与文化展示和数字化网络服务又可进行公众学习、研究与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我们之所以强调如此多的功能设置,是基于以两点考虑:第一、儿童阅读空间得设置纵然与成人相关空间设置有较大差异,诸如装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等等,但是科技创新、时代变迁的基本格局并不会仅为某一类别的人所使用,其覆盖面应当是全方位、各层次的。第二,随着相关社会理念的进步,诸如资源借阅这些基本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同时许多资源的保存方式也与传统媒介相异。所以,对于儿童阅读空间的创设思考必须首先进行理念规划和空间功能布局功能设计,其次才是思考装饰手法与元素搭配。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服务理念规划
书籍是承载知识的核心主体,但是脱离人的使用,书籍也就失去了其拥有的价值。时至今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知识已经有了多样的需求,这当然不限于静态视觉与动态视觉之间的需求转换,而更多的是获取渠道的革新。如果阅读空间的设计没有办法做到不可替代性的,那么既然在家或其他空间中就能实现的功能,何必又必须来阅读空间中完成呢?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儿童阅读空间,其服务理念如果依旧停留在“以书籍为中心”,那么随着数字化的革新,必然会走向淘汰。我们认为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必须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只有从“以读者为本”的角度进行设计理念的相关思考,儿童阅读空间的相关设计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比如容纳各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依靠其特色资源服务所体现的,阅读空间所依托的图书馆必须将特色资源的建设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向广大读者提供服务。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将精力放置在资源的建设上,而忽视读者的需求,其资源的建设目标也就自然无法达成,因为没有使用的资源,其价值自然也就无从体现。所以儿童阅读空间的创设就是核心资源建设的又一硬件标准。通过对阅读空间的创设吸引大量的目标人群,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规划
儿童阅读空间除了考虑图书的借阅等基本功能和服务,还应考虑诸如休闲阅读、文化交流、知识分享、学习研究等多元化的功能。这就要求其所承载的建筑布局必须改造为开放式的结构布局特征,以方便目标人群可以自由出入,享受多功能的便利。而这就必须依靠适当的隔断设计来完成。我们经过调研认为儿童阅读空间可以单设讲座、展览、沙龙等多样化文化服务内容。其目的是在儿童及其家长群体中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改变了传统阅读空间的单一服务模式。使其变为一个功能多变且具有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间。
此外,儿童阅读空间的功能布局还需要注重实用性。一般而言,对于图书馆的设计需要兼顾藏书、读者、馆员三大流线设计顺畅与便捷,使用功能的多样不可控油气表还要注意达到适用性、方便性、灵活性、科学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现代图书馆使用功能及科学管理的要求。比如,广州图书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成人和儿童的不同特点以及文化交流和知识分享的场地的不同要求,将南楼二层至四层设立为少儿区域。其中,二层设有亲子绘本阅读馆、玩具馆、小剧场、母婴室;三层有中小学生文学艺术图书区;四层有中小学生综合书刊区、中小学生视听资料区、阅创空间。少儿区域的服务设施全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在满足少儿文化知识需求的同时,又有效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我们认为,儿童阅读空间的创设的根本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新颖、轻松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这个空间中,阅读只是其基本功能中的一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依靠一个空间,消除读者相互交流的障碍,使其成为一个既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又可以进行知识分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因此,为了全方位的体现阅读空间的应有功能,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儿童阅读空间的含义远远大于了其字面意思。在一个合格的儿童阅读空间中,不仅仅是儿童与青少年可以找到自己活动区域,家长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最终达到学习、阅览、休闲、社交、共享、体验等等既相互包含又可以独立成为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阅读空间的服务对象不能依靠其岁数来定义,虽然我们冠以儿童阅读空间,但其实许多非家长身份的成年人也会进入儿童阅读空间中。所以与其对儿童空间的具体设计做出规范性的設计要求,不如将其放置于一个充满公益性与人性化服务的特性中来进行思考。除了基本的文献性资源服务,其他相关活动也应当在这一框架下经过充分的考虑,而被应用其中。不仅如此,有关人性化服务的设施,也应当被充分的考虑其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为残障人士、老人、孕妇等等特殊的目标人群。比如,设置母婴室、阅读辅助设备(老花镜)等。
三、设计内容的思考
钟启泉从反思“儿童阅读的课程化”的角度梳理了儿童阅读实践的方式。认为儿童阅读实践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过程,要能够使得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还需要依赖于培养其“阅读信念”与“阅读兴趣”。阅读空间的整体塑造应当是将人与人、人与文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的容纳与结合,通过塑造情景的方式将模拟的空间情景通过视觉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景入情,提升阅读的空间感与识别特征,进而将资源、技术、空间、服务等元素进行融合,打造出特色鲜明的阅读空间。
当然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不应当仅仅思考单纯的形态样貌,应当结合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视知觉能力等等,进行通盘思考。基于此,西方设计界提出了服务设计理念,指出在公共服务流程中包含政府或公共组织、服务工作人员、被服务者、其他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等多种复杂的人物角色关系。服务设计的本质是设计管理的工具,设计师在服务设计的组织规划中要进行情景研究、服务创新与设计、组织与实施。结合儿童阅读空间的服务对象,我们认为服务设计师首先就是要在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中始终确立起问题意识,结合目标群体的具体要求,制定服务战略计划。如果说,儿童阅读空间的基本活动可以使用阅读活动、阅读空间、阅读共同体三个要素进行概括,那么如何使得儿童阅读的主体成伙伴关系,就是服务战略设计的突破口。钟启泉认为阅读活动的目的是设计一个极具认知冲突的活动行为。为了实现这个空间设计的目标,环境设计就必须服务于空间一切活动。而确定哪些活动是适用于在此空间中进行的,则需要进一步调研与确认。比如在儿童阅读空间中放置钢琴与放置交互式查询平台,哪一项更能获得更为高效的使用率,或是有助于目标人群的使用?回答这个问题,就绝对不能依靠视觉语言的判断而妄下结论。可见,在服务设计中,人类质性研究方法比如,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在数据收集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儿童阅读空间的创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改变环境空间的被动接受性以及变革“集中服务模式”,特别是延伸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儿童空间中具体应用并不突出等问题。此外,对于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几乎都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对于显性又或是隐形的残疾儿童群体而言,都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给予关照。
【參考文献】
[1]万群华,张清宇,贺定安.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52-55,9.
[2]钟伟.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J].图馆,2020(5):93-98.
[3]钟启泉.儿童阅读的本质及其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9(05):41-46.
[4]李四达,丁肇臣.服务设计概论:创新实践十二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