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报道新“三度”

2020-09-10凌泽英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度报道记者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似乎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了。然而真正优秀的记者并不多见。本文探索高度、角度、尺度这“三度”与新闻记者采写工作的紧密联系。细究起来,这“三度”,自古以来就有诗歌文字的丰富记载,它们生命力的长久,也道出了真理之所存。笔者循着过去与现在、未来的结合点,寻找适应新时代融媒体发展的新闻记者成长之路。这对于刚踏入新闻行业的新人,抑或在新闻战线还有迷惑的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新“三度”,渡“真人”,实则是记者自己和报道对象、读者的共同成长;渡“真品”,是记者须采写经得起时间、空间、历史、道德、良知检验的品质新闻,也是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可贵之处。

关键词:记者;高度;角度;尺度;新闻;报道

在新闻采访一线的工作中,记者大都遭遇过失败的困惑,也收获过成功的喜悦;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1],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2]……的确,要写出真正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并非易事。

笔者常常自问:“记者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3]“记者该怎么做?”,習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此外,习总书记还强调:“记者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不久,《光明日报》刊登了赫涛《增强眼力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一文,提出“脚力是基础,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落点。”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综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多年的实践,笔者将自己今后的工作标准概括成新“三度”进行自励自勉,即“高度、角度、尺度”;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一、高度决定视野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古以来,诗人圣者就已经把人类生物学的视野引伸到了人生的豪情壮志之上,告诉人们登高远眺,就会视野开阔,风光无限。推而广之,记者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采访,有了高度,豁然开朗;写作,上了高度,云淡风轻。“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当你写出了有深度的好稿子,你就站上了新的高度;在新的高度,你会逐渐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良性循环,催人奋进,再上新台阶。

但是,高度从哪儿来?

(一)高度源于国家大政方针。2005年,国家出台好多利民惠民政策,它使笔者总想把这些喜讯通过笔头和镜头传递给广大老百姓。那年年底,笔者采写了《数字彰显执政为民》一稿,里面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基础,也有党报平台全区的视野,稿件带着温度与深度,向百姓传递出了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情怀。这篇稿件在记者节获得永川新闻奖一等奖。不得不说,记者是沾了“政策”的光,是政策的高度与温度,奠定了稿件的站位与记者的作为。因为,从那年起全国农民免缴农税,这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皇粮国税”制度被打破,它是带着露珠的鲜活的好新闻。

(二)高度源于与时俱进。记者要用职业敏感推动社会进步。媒体人捕捉党报媒体想要向下传达的信息,收集民生民心民意向上传递,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只要每个媒体记者凝心聚力,就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会与日俱增。记者要有职业敏感,增强“融媒”能力。打铁还需自身腰杆硬,如今,传播渠道和平台多元化,新闻呈现方式多样化,仰望星空,未来已来。新闻报道的传承与创新,要求每位记者着眼当前,放眼未来;立足身边,放眼周边;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增强新媒体驾驭能力。学习添活力,“艺多不压身”,归来仍是“少年”,拥有激情,拥有梦想,拥抱生活,拥抱幸福。

(三)高度源于人性关怀。2014年,笔者到永川区永荣镇采访,发现该镇机关收到了一大摞纸质书信,全是监狱服刑人员写来的。众所周知,在上世纪或许书信是平常物,但在现今这个电子快餐时代,这些书信便显得弥足珍贵了。采访中得知,这是该镇党委政府领导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服刑人员不安心改造,一是担心家里亲人无人照料,二是担心自己出狱后会被人瞧不起。站在法制的高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他们也大多是普通农民。于是,该镇通过多方协商、多次座谈,以帮助其家人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在出狱后的身份证上去除特殊“记号”,使服刑人员在监狱专心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笔者的《两地书 “三方”情——永荣镇一摞特殊感谢信背后的故事》就是在这背景下产生的,报道出了当地党委政府人性关怀的高度和温度。

二、角度转变观念

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告诉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于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也就是说,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采写新闻报道也如此,角度、立场不同,所写报道自然有所侧重。这也是政治家办报思想所决定的。1957年,毛泽东告诫即将到《人民日报》走马上任总编辑的吴冷西:“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就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政治家办报”思想。“政治家办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具体的国情、舆情,并结合宣传思想战线多年的经验提出来的,具有非常现实指导意义的著名思想论断。它有助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实现新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有助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角度、立场,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绷紧的一根“生命弦”。记者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采写的新闻报道才会鲜活而精彩,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元芳,你怎么看?”说的就是看问题角度的重要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为明证。新闻报道是把“双刃剑”,选好角度宣传效果翻倍,打偏主题可能得不偿失。

(一)选好角度,新闻服务民生。有人抱怨,年年都唱“四季歌”,哪有什么新闻好采写?一个地方就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年度感动人物”可采写?……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如医生治疗住院病人,每天的病情是会不一样的,所以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作为记者,采写稿件是天职,不管是面对普通百姓,还是教师医生干部企业家科学家,他们都会在一年一年的岁月里得到新的成长,其作法、行为、思想、技术、水平都会有所变化。记者要选好角度采写真正的新闻,而非随随便便、马虎了事,也不能得过且过、混点工分。同时,各地党委政府每年都会有中心工作和宣传重点,各级各部门工作也会围绕中心努力实施,规划建设的执行有连续性,但阶段性的不同;各企业在不同年度,面对不同的内部外部形势,其生产销售也会有所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他们也会有新的举措;退一步来说,即使普通农民,每年遇到的市场行情、天气情况会不一样,他们也会在种植、养殖的品种,生产过程的管理上会有所区别……诸如此类,都为媒体人采写报道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正是这些不同的角度,变化的新闻,给了新闻不竭的源泉。

2003年,笔者首次独立采访一位贫困女生考上重点大学寻求社会救助。采访中发现她家贫穷全是她母亲懒惰、赌博所致,从感情上笔者接受不了好吃懒做家庭还索要社会救助,采访后久久无从下笔。后来,一位同行前辈向笔者了解情况,他问“她家是不是很穷?她是不是读书很用心考上了好大学?是不是没钱读大学?……”情况的确如此,笔者无法否认。“那她的贫穷不是她造成的,我们是不是该帮她?……”报道出来后,有爱心人士给她捐了款,助她圆了大学梦。2005年11月,有读者爆料:某烟花爆竹生产厂爆炸了,笔者随即前往采访。如果记者去渲染事故之惨烈(网络吸睛引流会这样做),那就不是党报媒体的做法。笔者从上午11点过到达现场采访,受伤人员的送医救治均很及时,发掘爆炸原因,直到晚上7点过月亮挂上树梢,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埋在墙泥中的工人,已经身亡。稿件《紧急救援》敲响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警钟

(二)选好角度,新闻服务大局。2011年11月,全国上下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永川全区也不例外,永川区委宣传部组织大型报道采访活动。当时报社领导带领记者团队到了永川区五间镇,走走看看,说说听听,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到单位,笔者却丝毫没有头绪,也没有写作欲望。平时公交车上笔者也在思考,如何将他们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经历了半个月的思考和准备,加上一个通宵的写作、修改,稿件终于绽放异彩,《瓜菜桃园“三结义”一湾圣水育小康》一文得到了百姓的赞扬。标题是不是就特别亮眼?前些年,高校领导寄语毕业生的讲话稿频频流出,笔者抓住其中的一个点:“人生修养”,从这角度深入思考后写了言论——《修养永远没有毕业季》一文,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立意高远,选题恰当,正当其时。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释放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发展格局的强烈信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主力军。新华社记者提出提高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会算“经济账”、吃上“生态饭”,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这是国家领导人从全国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主张,也正是记者采写报道《高质量可持续,事关你我的幸福未来》的最佳角度和切入点。文中的“含金量”、“含绿量”,“经济账”、“生态饭”都是选取的好角度,因此,选好角度,新闻取之不竭。

(三)选好角度,观念一转天地宽。美国蒂姆.赫森有本书叫《不换思想就换人》,里面妙趣横生的创意思考训练深受读者喜爱。这些年来,不少单位管理提出了“不换思想就换人”,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适时换个角度转变观念效果会更好。在笔者看来,引发对方思考的采访才是成功的采访,引导读者思考的报道才是好的新闻。工作多年,笔者养成了“静夜思”的习惯。有时遇到报道题目一时无法突破,笔者会转移注意力,或去爬山、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看场电影、球赛,又或者逛市场商场公园,看经济生活、人间烟火、人生百态,甚至静坐练书法、听纯音乐,查看学习强国、央视影音、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它们会像阳光下的珍珠,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做新闻也如此,切忌钻牛角尖,否则害了别人,苦了自己。

三、尺度把握人生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与人交往的尺度,度出了人生的品德与修养;新闻宣传要守土有责、有所背负不可辜负,时间、空间、道德、历史的尺度,“渡”出了新闻的真人与真品。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仔细一读,这诗仿若新闻采写尺度把握的“绝配”。

(一)時间尺度,新闻的生命。在网络媒体兴盛时代,纸质报已然跟不上时间的节奏。目前,重庆市永川区融媒体中心已拥有《永川日报》(网络版数字报)、永川网、永川头条微信公众号、永川头条APP、永川手机报、永川广播电台、永川电视台、永川抖音、永川微发布等新闻编发刊播平台和渠道,全媒体矩阵宣传。对于记者来说,采访后第一时间完成写稿传稿就是份内之事。现在写稿也有语音读转化为文字,手写输入QQ、微信,纸上写好拍照后手机识别等方式,编辑文图网络传送;单位编辑则需要及时对接,及时编发,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命力。2011年9月1日,秋季开学,我的《永川区近万贫困生吃上了爱心午餐,6万名农村小学生喝上免费牛奶》,这一时效性极强的报道,开学当日采写交稿第二天见报,网络则当天及时编发与粉丝互动。对于通讯采写,时间跨度会加大,它可能是一个人大半辈子,也可能是他闪光的一瞬定格的短暂人生。

2018年8月17日,重庆市永川区一位健身教练卢白杨在神女湖勇救落水女,最终女生得救了,他却永远消逝在那个七夕的夜晚。我采写稿件《勇救落水女 他的人生定格在23岁》时,斯人已逝,只得通过采访他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还原了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二)空间尺度,新闻的地气。一个人身边的空间有限,有些人进来了,注定有些人得离开。新闻的空间尺度,就是定位一家媒体单位所在之地发生的人和事,以及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人所发生的事。接地气的新闻才有读者,才有生命,才能插上翅膀。永川日报曾开设过“逐梦他乡的永川人”“浙商在永川”“创业故事”“脱贫故事”“奔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栏目,他们都有空间的局限,这是地方党报媒体的宣传任务,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决定的。没有地气的新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道德尺度,新闻的良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自满则败。道德尺度告诉媒体人,无论说话做人做事,还是对报道对象的赞美(贬损)都不能太满,过于夸大或缩小都不是好事。本着新闻良知,守望公平正义,记者要慎重采写典型人物(事件)的报道。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誉毁忠奸,切忌将表扬稿搞成负面新闻,切忌曲意逢迎混淆视听。

(四)历史尺度,新闻的后续。“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就是历史性。记者采写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会让人铭记终生的。有的报道,对方会因此感谢记者,有的会因此记恨终生。曾有一位记者采访某街道社会治理,对方介绍纠纷调解实例,记者按照街道机关干部随意介绍的一个不该写的“真实”事例写了出来,见报后当事人称报道“失实”,来找记者理论,并以影响名誉又哭又闹,最后好不容易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双方才取得谅解……所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样的新闻才是好的新闻,有品质的新闻。

孔子《论语》中说,“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20]新“三度”,渡“真人”,共成长;新“三度”,渡“真品”,永流传。

参考文献:

[1] 流行歌手姜育恒专辑《忧郁王子·再回首》中的歌詞

[2] 流行歌手姜育恒专辑《忧郁王子·再回首》在的歌词

[3] 《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

作者简介:

凌泽英(1971 -),女,籍贯:重庆永川 ,本科,助理记者,工作单位及职务:重庆市永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

猜你喜欢

高度报道记者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