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改变看得见

2020-09-10王经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改变预习提问

王经

摘要:数学预习对于学习数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袋袋本”下的预习,让孩子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愿望,通过填写“袋袋本”中几个问题,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去预习,通过阅读学生填写的“袋袋本”,让老师的课堂设计的出发点能正真的来自于学生,“袋袋本”让预习变的看得见,让预习不再只是说说而已的一种形式,让预习变的有效果。

关键词:预习;袋袋本;提问;改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一、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數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

(二)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了心理方面的准备。

(三)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二、“袋袋本”让我们的预习看得见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预习真正的有效果,而不仅仅让预习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过场呢?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什么才叫做预习,怎样的预习才是对第二天的教学课堂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呢?而不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虽满口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以下就结合我校“袋袋本”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袋袋本”的设计和想法

“袋袋本”一共有5大块内容组成:我发现、我想问、我探究、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每一部分的设计想法:

学习中,我发现:

主要写:自己在预习之后对于新知识有什么了解或是要解决今天的新知,我可以运用到那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在脑中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网,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

我想问:

主要写:预习之后,针对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你有那些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首先是让老师能够清楚学生对于这块知识已经掌握的情况,在新课的教学中,能够真正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教学,其次是让学生有个动脑的过程,在课堂上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我探究了:

主要写:对于新的知识,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动脑,在老师讲之前能先尝试去完成新的知识,老师也能从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注意到那些方面是特别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自我评价:

主要写:有四个表情,学生主要针对自己在预习中的成果,勾画      出相应的表情即可。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其次能让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

教师评价:

主要写:教师阅读过学生的预习以后,给与相应的点评,那些问题提的是有价值的,那些解决的方法是有新意,有想法的。

设计意图:这里的评价主要是以鼓励表扬为主,希望通过激励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二)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袋袋本”进行预习

下面我就具体和各位老师说一下我的具体做法:在每次预习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先把这节课内容看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主要解决3个问题: ①这节课到底是要学习什么内容?②具体的课题是什么?③要想解决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呢?(填写在“袋袋本”中的我发现板块中)

第一遍的3个问题都解决以后要再一次认真的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要解决2个问题, ①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去解决例题和试一试上面的题目;(填写在“袋袋本”中的我探究板块中)②写出自己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时遇到的困难(填写在“袋袋本”中的我想问板块中)。

这样的预习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去边看边思考,预习看书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了。

(三)“袋袋本”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在“袋袋本”上面进行了预习以后,一定要在课堂上把学生的预习体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产生预习的愿望。

可以在上课之前把学生提的问题整理好,课堂中展示出来(一定要实名制)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三上)时,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出示了整理好问题,后面的整个教学就围绕着学生提的问题去教学。

在例题的学习中,也可以把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自己来当当小老师,去和大家讲解解题思路。

这些问题和方法的确都是来自孩子的思考,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是他们通过预习通过动脑真正思考得出来的,因此上课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乐于与交流,孩子们知道要说什么了,愿意说,小组交流也不再是沉闷的,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活跃。

三、“袋袋本”让我们的改变看得见

(一)思想上的改变

“袋袋本”作为一种常规预习让预习不再只停留在看、想上面,还需要学生动手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写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预习变的重视了,感觉到了预习的重要性。

(二)思维上的改变

刚刚开始写“袋袋本”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就连最简单的课题,很多同学都写不对,提的问题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问题和这课要学的知识一点都没有关系,后来慢慢的通过指导,通过模仿,通过学习,很多学生的问题从开始的毫无深度,到后来很有价值;很多学生从开始不敢,不愿提问,逐步的变得敢提问,要提问;现在每次批改学生的“袋袋本”我都会被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惊喜到。

在解题方面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刚开始很多学生不愿动脑就直接把书上例题的解答抄写下来,后来我在课堂上设计了“看我‘袋袋本’来做小老师”这个环节,学生越来越爱动脑思考,希望自己的解题方法能和别人的不同,这样就可以第二天得到展示的机会。

(三)教学上的改变

备课一直在强调不仅要备教材,更应该要备学生,但是我一直在备课的时候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还是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也总是提出、强调我认为学生不懂的问题,但自从有了“袋袋本”我可以很直观的从“袋袋本”上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那些是不清楚的,在解题上我也能了解到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从而及时的调整我的备课,让我的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真正的是为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的。我还能能从学生的预习中了解到孩子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课堂上就可以及时的对症下药了,相比之前要通过学生做过练习再发现问题去强调,效率高了很多。

“袋袋本”的预习作业已经坚持了快三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开始一提到“袋袋本”就皺眉,到后来盼望着写“袋袋本”。这项预习作业我会一直持续下去。我相信学生通过“袋袋本”的预习,改变会越来越多,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会越来越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金魁.“袋袋本”:引发“个别化关注”——以《清平乐村居》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03):47-52.

[2]刘敏.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以“袋袋本”“袋袋簿”为载体的课堂改革[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02):31-38.

猜你喜欢

改变预习提问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