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020-09-10肖瑞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近几年来,已有研究大多针对在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少部分研究关注家庭开展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法上还不够具体,不具有太多可借鉴的意义。为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工作经验与专家建议,改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并结合访谈法了解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本研究将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指导性,注重在家庭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提高家园配合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
1.使用问卷法,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揭示幼儿自理能力现状,以期引起幼儿家长与相关教育者的重视。
2.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建议与策略作为参考,提高教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使本年级的四个新入园的小班,更科学地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新入园幼儿的235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找出我园在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采用多种形式,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开展课题的经验,在课题组负责人的组织下,与其他课题组人员积极沟通交流与研讨,探究开展课题的一些方法。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
2.论文。肖瑞老师撰写论文《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家庭、社会》上。
(二)实践成果
1.(创新点)针对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现状,我们将《指南》中关于3-4岁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和教育建议,及”起居、个人清洁、盥洗、饮食、入厕、整理“六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细分,结合临床心理学家马尔茨博士提出的“21天法则”,共设置了4*21天的打卡内容,内容以绘本、儿歌、视频、实操等形式出现,具有少而精、好操作的特点,在我园的小班级中进行了实践。
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运用于2020年秋季的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的反响良好。
2.将3-4岁幼儿生活自理内容通过玩教具“分部卡片”图形化地表现,除了应用于集体教学,也投放在生活区域活动中,符合新入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效果良好。
3.每周开展1-2节和“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
4.利用“家园联系栏”窗口,积极宣传关于“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各类小知识。
5.充分利用环境创设、区域材料投放等,开展“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活动。
6. 举行家长座谈会,园本教研活动,有效推广。
7.加强课题成员的继续教育,提高课题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1.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策略部分,虽然“21天打卡”内容依据《指南》内涵进行细化、形式符合年龄特点,但是选取的绘本、视频等内容,不一定是最佳,还需要不断优化。
2.由于此课题涉及家庭,而抚养人关于幼儿生活自理的观念不一,包办代替现象严重,这种观念的扭转需要一个长期过程。“21天打卡”需要家庭人员配合完成,但部分幼儿的抚养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完成,导致有些实操很难实施。孩子在对内容的接受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需要抚养者根据每个孩子特点耐心引导。
3.由于大班额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很难进行对每个幼儿的一对一指导、个案追踪等,幼儿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对于问卷的分析停留于表面,对本质的分析不足。
5. 在课题资料的整理和累积方面,要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及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参考文献:
[1]劉月民.《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第19-35页.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李佳昱.《幼儿入园前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课题立项号:【2020】plz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