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我国都市夜间经济的发展

2020-09-10项园园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摘要: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推动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繁荣与发展也已经成为国内都市经济转型成熟的一項重要指征。本文在分析夜间经济对都市经济的贡献的前提下,着重研究了目前国内城市夜间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夜间经济;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为了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纷纷对城市夜景进行了改造和亮化。美轮美奂,撼人眼球的灯光秀已经成为游客除了当地名胜古迹、主题乐园之外不可错过的旅行打卡点。地标性建筑、美食夜市、观光长廊……,共同催生了都市夜间经济的繁荣与兴盛。

一、夜间经济的产生

夜间经济是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代表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是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夜间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都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都市夜间经济对经济的贡献

(一)丰富都市经济类型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大背景之下,夜间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接地气,产品类型丰富有特色,价格实惠平民化而成为城市消费经济新的亮点。夜间经济大多属于“地摊经济”,经营的项目遍及饮食、零售、演艺、娱乐、服务等各个门类,经营条件简单,经营项目不受太多限制,时间上与正规的商场门店营业时间交错,既丰富和便利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吸引了外来游客的关注和驻足,成为城市夜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提升都市品牌形象

夜间经济所涵盖的商业活动、日常生活片段、社会习俗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在品牌竞争的时代,城市夜间经济发展依托地方文化特点,充分挖掘地方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夜间经济的地方特色,逐渐使得城市夜间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夜间经济区”,形成并提升了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成都的夜间经济主打休闲牌,休闲就是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而构筑上海夜生活的品牌形象的则是上海的“新天地”、外滩周边的夜间经济带,本身也成为了都市夜晚的旅游景观。

(三)促进城市就业

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它创造价值,带动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闲散人口的就业。夜间经济多为传统的饮食、零售和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门槛较低,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吸纳了众多的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就业,化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难题与城乡隔阂,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安定。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停摆的城市经济亟须重新激活的时期,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提振居民消费、保障基本民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二、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区域局限性

近年来国内的夜间经济尽管发展迅速,但分布并非均衡,绝大多数依托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老城区周边存在,区域局限性较为明显,形成了“热点火热、冷点清冷”的不均衡局面。究其原因,很多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并没有全局性的规划,仅仅把白天街头的游商、小商贩的自发经济行为在夜晚进行扩大化、组织化、合法化而已,所经营商品也主要针对外来游客群体,有“专宰外地客”的嫌疑。同时,夜间经济的活跃也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引发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部分区域缺乏合理设施与服务配套也成为夜间经济的发展瓶颈。

(二)内容比较单调无特色

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趋势较好,但是大多数项目规模较小,内容平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创意新颖的产品较少。这些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主要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等常规项目,业态单一,亟需开发商业夜游、演艺娱乐、庙会灯会、摄影展览、工艺品DIY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创新型夜间经济新业态。同时,许多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缺乏文化性内核,单纯地追求场面的热闹和炫目,没有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深层次、体验感的夜间文旅消费需求。

(三)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国内各大都市夜间经济发展迅猛,但大多数运营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多数素质较低,特色品牌创新不够,宣传营销力度不大,“千店一面”的现象较为普遍。市场运营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不强。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理念较为滞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管理服务还不到位,缺少高标准、高水平的谋划提升和组织推动,在将适合夜间运行的产业打造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

三、进一步发展都市夜间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城市功能的统筹规划

针对国内部分城市夜间经济无序扩张所造成的区域局限性,应当由政府主导,根据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气候环境等因素,制定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各方的资源,强化城市夜间的功能性布局,有效构建起夜间经济产业网络,积极引导“夜间经济”向多元化、功能化、差异化发展。同时,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公共厕所改造提升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增强“夜间经济”的服务功能;优化周边公交、地铁线路以及协调夜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的内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等各项措施,为做大做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

(二)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

嫁接地方文化特色,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区”。在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或者重点规划的独立区域,引入地方戏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商业性画廊、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构建高品位、成熟的商业生态。在河流、湖滨、海滨、运河开发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夜游项目,丰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形成夜间经济集群。依托自然文化景观,运用高科技技术,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的整体效果,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感受到都市夜间经济的繁荣,更获得品质化的文化体验。

(三)强化夜间经济的系统化管理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高位协调、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夜间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区自治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在夜间经济集聚区建立商户和周边居民共同参与的自治联盟,推进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系统化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每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建立应急管理服务保障队伍,为夜间经济提供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邹统钎,常梦倩,韩全.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9.4.19第03版

[2]周瑞雪.休闲视角下开封夜市旅游现状分析和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

[3]刘园香.夜市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21)

[4]来有为.上海夜间经济的发展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J].上海经济,2019(5)

[5]查梦娜,胡菁,钟博文.基于两岸差异对比的夜市功能分析与定位研究[J].科技视界,2013(21)

作者简介:

项园园(1970-),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