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拉“点彩派”与沈寿“仿真绣”比较研究
2020-09-10马翠文
马翠文
摘要:新印象派“点彩派”,为什么会与中国传统工艺“仿真绣”产生联系呢?笔者通过刺绣创作实践以及在点彩派诞生地留学深入研究修拉原作,通过研究比较和层层分析笔者发现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很难说点彩派对沈寿产生直接影响,沈寿和修拉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她本人游学中西,兼收并蓄,借鉴点彩派也不无可能?本文首先从两种风格特点进行概述,得以论证可行性,再用比较研究的方式从历史脉络,分色方法,创作技法,著作理论,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层层深入,探讨两者的本质与内涵。
关键词:仿真;刺绣;分色;点彩;技法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1859-1891),出生于巴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受过完整的学院教育,19世纪80年代后期,修拉受印象派的影响开始研究色彩视觉的科学理论,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让无数小点在观者视觉中进行色调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合的形象。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亦称”点彩派”。
仿真绣的创始人沈寿(1874-1921)清末苏州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宦,出身于书香名门,从小研习刺绣,即有针神之美誉,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她开始研究西洋画技法和中国传统刺绣结合,开创“仿真绣”。
上文提到1904年,沈寿到访过日本,此时日本又和新印象派又有什么渊源?“印象派”、“印象主义”这个词最早是由日本人所翻译的,印象派的观念和手法最先也是从邻国日本传到中国来的, 这己经没有疑义。1896年,东京美术学校的校长岡倉天心,欲复兴美术运动,发表了要增设“泰西画派”的新教学大纲,恰好有出身高贵、游学法国、在巴黎沙龙饮誉的黑田清辉(1866-1924)[1]回国,他被聘为洋画科的第一任主任教授。黑田清辉(1884-1893)年留学法国巴黎,黑田清辉经历新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后期至1891年)兴起发展结束的全过程,在那时他不仅见证印象派后印象的成果,还目睹新印象派的昙花一现的兴起陨落,在黑田主持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期间,这种学院印象主义便成为日本油画的学院派传统。19世纪初,黑田创立色彩闻名的油画团体“白马会”,在日本声名鹊起名噪一时,印象派可谓在日本如火如荼的传播开来,而1904沈寿游历日本,肯定观看过黑田从法国带来的“印象派”作品,其受到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阿尔森·波里布尼曾评价过“起主要作用的圈圈点点几何形体等形式因素,他们并非用于摹绘自然物象,而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而唤起心中审美情感的共鸣,画面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几何形体的种种不同结构,圈圈点点的疏密、色调的冷暖,都造成种种韵律和情调,都寄托着画家的匠心” [2]。社会科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在二十世纪中期定义了匠人的特征:“把自己当成匠人的劳动者专注于工作本身;从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本身成为一种回报。” [3]点彩派专注于非混合的色点,仿真绣专注于“一针一笔,一线一墨”的用线(即用色)技法,张謇“色有定也, 色之用无定。” [4],虽然同为匠心之作,它们颜色的材质大不相同,一是颜料,一是绣线,但是“点彩派”的“分色主义”与“仿真绣”分层加色技法其实殊途同归,确切地说是把颜色运用的更为精确和机械。
修拉在早期热衷于色彩组合的理论和原理,西涅克是修拉的朋友兼弟子,他们一起探讨着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实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想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直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5]他们合著的《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书,从德拉克洛瓦-印象派-新印象派,在历史发展中寻求艺术抱柱,前篇将德拉克洛瓦对于色彩与结构的技艺重视来认领依循,将对应的线状笔触-逗点笔触-分割笔触规划为一种方法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了并置色素的视觉调和,产生出色彩的光感,使颜色表现出最大可能的鲜亮。定义新印象派的核心笔法——“分割”就是通过它的纯色素再现出色彩的光辉,以及按照对比和层次的基本规律,使用定量的、分离这些纯色素的视觉调和,来寻求色彩的和谐和力量。
由沈寿口述,张謇运用渊博的学识进行提炼、概括,整理出一套中国刺绣史详细介绍傳统手工刺绣的理论专著《雪宦绣谱》。 在“绣要”一节中,张謇将沈寿的仿真绣技法归纳为6个要素,即审势、配色、求 光、肖神、妙用、慎性,而“求光”与“肖神”是仿真绣的精髓,“妙用”则是一个刺绣艺术家之所以能有杰出成就的奥秘。这两部著作皆从色彩原理、结构技法道出了各自流派的特点,可谓是艺术理论巅峰之作。
总结
本文围绕新印象派“点彩派”“仿真绣”展开,通过历史脉络时间顺序的梳理,从《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和《雪宦绣谱》两个著作比较,一来自19世纪末,一兴在20世纪初,一诞于巴黎,一诞生于江苏,二者承上启下,交错呼应,若言逻辑展开,不如称交错而谈更为确切。
通过以上点彩派和仿真绣的比较,总结出它们诸多的相似之处。一、《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耶稣像》各自代表流派中最高的成就,均耗时两年完成。二、作为短命的运动,均有理论著作,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最重要的文献参考,修拉、西涅克合著《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沈寿、张謇合著《雪宦绣谱》。三、代表作意义重大,修拉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于1886年在第8次印象派展览中展出后,成为新印象派里程碑意义的作品,1920年被收藏于芝加哥美术学院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沈寿代表作《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一等奖。为中国的刺绣在博览会上赢得了世界性的最高荣誉。四、“点彩派”和“仿真绣”同时运用了美术领域的色彩学、透视学、物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解剖学,均创造了永载史册的流派。五、 “点彩派”和“仿真绣”均精确费神,就像在一场美学的棋盘中小心谨慎地计算、移动,导致修拉和沈寿都英年早逝。六、 修拉的点彩派不仅影响了野兽派、立体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德国表现主义。他的艺术为每一个重要的实验性绘画性派别提供启发,其影响具有更长的历史,可以通过蒙德里安和构成主义一直追溯至今。沈寿仿真绣的追随者是民国江苏人杨守玉,一改传统刺绣“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技法,根据西化笔触、透视等原理,运用线条长短交叉和分层加色的手法创造了纵横交错的“乱针绣”,现如今世界各地刺绣艺术家仍然追随中国刺绣的脚步,探究新刺绣的奥秘与意义。
注释:
[1]黑田清辉1884-1893年留学法国,起初学法律,1886年因给同学做翻译而改学油画。
[2][德]阿尔森·波里布尼/著 王端延/译 吴申丰/校译 《抽象绘画》金城出版社
[3]查尔斯·赖特·米尔斯
[4]沈寿口述,张謇整理《雪宦绣谱》南通翰墨林书局刊印,1919年
[5][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见2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沈寿口述,张謇整理《雪宧绣谱》,南通翰墨林书局刊印,1919年
[2][德]阿尔森·波里布尼/著 王端延/译 吴申丰/校译 《抽象绘画》金城出版社
[3][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见2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