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创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2020-09-10王利
王利
初中体育教学相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多了份专业、少了份趣味;多了份成绩、少了份欢快;多了份紧张、少了份从容,总的来说在中考中加入体育考核是有利有弊的,有利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认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身习惯;有弊是因其过度训练而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当没有考试压力后便会“打回原形”,如何在利弊中权衡、寻找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已经成热议话题。在课上、课下我们不难看见很多学生在操场上的活跃身影,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来说,其是喜欢玩、热爱运动的,他们有自己擅长的游戏或项目,但现阶段体育教师用机械化训练扼杀了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此背景下,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内涵、深刻体会体育魅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照顾到学生的内心需求,凸显体育的价值所在,以助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1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中考体育有确定的几个项目,所以在初中中后期教师往往围绕几个重点环节展开训练,如熟知的中長跑800、1000米,在做完准备活动后便让学生一次次的练习,从上课到下课就是在不停的跑、跑、跑,学生苦不堪言,我们不可否认这样做确实能有效利用课上时间集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但不少学生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单一训练方式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跑不快会被说、跑不动会受同学嘲笑,长此以往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畏惧体育课堂,以至于在课下根本不愿运动、谈“跑”色变。单一的训练模式只为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过程性,忽略了学生的具体需求,未能在集体共性与个体特性间找准平衡点,多多少少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1.2 学生观念上存在偏差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中“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他们印象里的体育课堂是充满欢声笑语、趣味横生的,是以游戏为主、能在操场上无拘无束放纵青春的;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体育中“学”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印象里的体育课堂是专业知识与运动美的有效结合,是以体能训练与技巧讲解为主的殿堂;而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中“累”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他们印象里的体育课堂是“累死累活”、“负担满满”的,是以突破极限、考取高分为导向的。不同学生对初中体育的认知上存在差异,那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参与感差、学生积极性低、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2 创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2.1 注重层级差异,教学要有针对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在对体育的认知、身体素质、个人情感需求、项目技能水平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像是“一锅烩”有点不近人情,那些能力强、身体素质棒的学生完成训练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能力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想要完成训练可是“难于上青天”,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教学质量与学生体育综合成绩的提升,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根据班级内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大层,身体素质棒、项目成绩好的学生为A层级;身体素质稍差、项目成绩一版的学生为B层级;身体素质与项目成绩都差的学生为C层级。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A层级学生的特性,有侧重的加入拓展训练内容,如在1000米中长跑训练时,将其与其他两层级的学生剥离开来,设置额外的训练内容,如400米短跑内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体力分配方法,在可控范围内去寻找提高中长跑前半段平均速度的措施,学会控制运动幅度、运动频率,调整呼吸。而从B层级学生的特性出发,教师则要根据其特性需求加强技术动作引导,该层级中的很多人并不是身体素质差而是掌握不到动作要领,如在实心球投掷中,但从腰腹、大小臂爆发力来说学生是没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促进各肌肉群间的有效结合,把整个身体当做一根“皮筋”将球弹射出去,而不是用手推出去。这时教师可通过体育项目间的互通性,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让学生感受身体的“一致性”,如男生们喜欢展示自我,喜欢拳击等竞技项目,在他们看来“暴力”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形体美,为此,教师可融入拳击训练内容,就直拳的出拳动作进行讲解,借助手靶让学生感受但用臂力出拳与蹬腿、扭胯、手臂借势这一发力体系间的差异,明白单靠某一部位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发挥上下合力、将全身力量集中一点迸发出去。在引入拳击教学后,男生的兴趣一下被吸引,纷纷实验起来,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学生充足热身、戴好护具的前提下进行,讲解动作要领,避免手腕、手指出现运动性损伤。
为了满足C层级学生的具体需要,教师要以树立项目自信为出发点,通过思想意识引导与体能训练双向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了解到自身不足,明确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采取灵活适用的分层手段,高效组织、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 为学生创设合作竞争的大环境
中学生有着好胜心强、爱表现的特点,而在合作与竞争中,不仅能促进其主观能动性发挥,更能为其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改变其各自为战的状态,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在为组争光、为班增光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得到他人的赞许与认同。我们还以中长跑为例,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可男女混合搭配,但考虑到欧女生在身体素质上的特性最好将目标距离控制在800米,并保障那女比例均等),要保障小组间的可比性,随后公布竞赛规则:“不同小组成员选择一位代表拿接力棒从起始位置出发,前三棒每人需要跑800米,而最后一棒的同学要跑200米直至终点。”看似简单的规则却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其需要考虑到组内每位成员的特点,如体能差的同学若在前三棒是否会花费大量时间而导致最后一棒追不回来、女生是否要安排到最后一棒、耐力强速度快的成员安排到哪一棒等,都是需要通过讨论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可深刻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拼尽了全力,其他小组成员更是在边上打气助威,有一种运动会时的感觉。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做好总结,用鼓励性的话语去评价学生,肯定每个人的付出与收获,使其感受到集体关怀与教师关爱,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树立自信,以集体荣誉感与个人使命感为出发点,积极开展自主训练,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体育教师间也要相互配合,操场上有其它班级上课时,教师可进行联动,创造班级竞争、年级竞争的大环境,激发学生斗志,在比赛中清楚的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当然在设计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内容,尽量要做到“换汤换药”,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乐中炼,并且适当融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创设特色情景,这样才能更有带入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融入到合作之中、提高合作效率团队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创建高效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逐步改变其对传统体育课堂的认知,使其能够在身边人的影响、帮助与鼓励下砥砺前行、坚持不懈,创设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其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