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0-09-10孙凤龙
孙凤龙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在新型冠状病毒危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缺乏,以及在疫情面前拥有健康体魄和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民众的健康直至生命造成威胁,暴露出普遍现象即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提高而不断缩减。此次疫情也为生活在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下居家自我隔离的人们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体育生活方式的机会。为提高自身免疫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增强体质,缓解长时间居家而产生的焦虑、迷茫、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民众对自身的体育生活方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 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下体育生活方式嬗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人们难以处理好工作和休息参加体育锻炼的关系,“透支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传统的思维习惯中, 废寝忘食地工作还是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有充足时间来享受体育锻炼带给我们的裨益,有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疫情”前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变化情况可明显看出,在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下居民日常锻炼习惯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劳动方式的改变、脑力劳动时间的不断增加、体力劳动的减少、室内工作时间的加长、久坐行为和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加大等,伴随而来的是“亚健康”人数的不断增长,慢性病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使得人民对身体健康诉求愈发强烈。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对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很强,而民众还没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新冠肺炎目前属于自愈性疾病,抗击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期人们的活动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放慢,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出于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视与对生命的珍爱,在新型冠状病危机下,居民在以往体育生活方式上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也大大增加。
2 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拷问体育生活方式
突如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可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体育生活方式,反思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 “储存健康” 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体育锻炼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人们心理健康, 在生理上:可以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可以调节人体产生的焦虑、迷茫、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可以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缓解,从而能更好的投身于工作和学习当中。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剂“彰显剂”,将民众以往生活中通常进行(或采用)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弊端全部暴露了出来。
(1)身体参与层面:线上与线下失衡,体育锻炼行为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不参与体育锻炼而带来的脂肪堆积,一些居民便会产生恐慌,同时又激于对美好身材的向往,促使人们极速投身于体育锻炼当中。由于民众急于求成的心理,促使人们进行超出正常负荷的运动,采用非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运动性损伤。
(2)生活意识层面:过于追求“锦标主义”、打卡、晒朋友圈,体育价值观念异化。“拍照1小时,锻炼5分钟”这类人群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没有具体的锻炼目标,盲目的进行运动、跟风,自觉性和自制力已然消失殆尽,这只会让这些人离健康的体魄越来越远。
(3)制度建设层面:防止新冠肺炎,我们必须要正视并改变我们以往不良的体育生活方式,要积极采取相对措施,优化居民健身路径,努力达成“全民健身”总目标。以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携手、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3 “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对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大部分居民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当中,每天积极投身于朝九晚五,甚至朝八晚十的加班工作当中,在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下民众所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等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多少能成为疫情后人们所固有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重压下,会在形式上对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后新型冠状时代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而,笔者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居民形成的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或许也只是民众为了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举措。同“SARS”危机一样,也许待疫情散去后,大部分人的健康体育生活方式也会离人们远去,剩下还在坚守的一部分人,其实也只是那些原本就自律的人。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对我国各地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民众的心理变化可能更多集中表现在疫情爆发初期的短暂恐慌,而后因相关部门防疫措施及时到位等因素以及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感染,时间长了大多数民众心里即产生了做好自我防护听之任之的“佛”系心态。因而,在总体上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不会对这些地区的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
体育健身意识是人们对体育运动实践的感受、经验、知识等的集合,也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地位、功用、价值、现实状况以及发展态势的主观认识。中国公民体育健身意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且個体之间差异较大,表现出“高认同、低认知、行为意愿滞后”的特点。因此,要想民众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够做到真正的改变,除了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与整体公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需要加强相关专业的体育人士对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加强人们体育意识的形态建设,加强体育传播渠道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意识层面的体育价值观、建立完善的体育监管机制、挖掘体育衍生价值、改变原有体育生活方式角色定位,推动民众健康体育生活方式走向长久之计。
科研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研专项”
(作者单位:讷河市拉哈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