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椰树杯”9人排球联赛总决赛观后感
2020-09-10李经剑
李经剑
9人排球比赛已经是过去式,它集竞技性、趣味性、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排球运动受到全民热爱。2019年7月26日晚20:00,万众期待的2019"椰树杯"海南省排球联赛开幕式在屯昌县灯光球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共有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澄迈县、定安县、临高县、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共9支球队参赛,比赛采用九人制排球竞赛规则。
本次比赛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海南省体育总会承办;定安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屯昌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澄迈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文昌体育管理局、临高县体育服务中心、海南厚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椰树集团独家冠名赞助。比赛设有5个赛区,历经28天的比赛,于8月27日在文昌决赛。文昌队以3:0的总比分战胜海口队勇夺冠军,海口队斩获亚军,海南师范大学队和三亚队分列三四名。
每年的椰树杯9人排球比赛被排球界称为排球盛会。聚集着全省最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同时也聚集着最热情的观众。观赛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文昌球市的亲身感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些感受和思考。当然,由于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不同,难免有一叶障目之嫌,因此有些看法和感受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有不妥之处,各位可以提出批评指正。
一
说起排球,它无疑是海南体育的一张炫目的名片。排球运动始于1895年,1905年传入我国。文昌的排球运动是由本地清朝末年的华侨华人从海外引进的,最早开展该项运动的是东郊镇,后逐渐普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文昌的任何一个村子里,几乎都可以看到排球场或正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赤脚村民。文昌被誉为“排球之乡”,排球比赛是文昌民间最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活动项目,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女排曾两次到访文昌进行交流比赛,国家男排元老也曾访问文中。
而作为排球之乡的文昌市则不仅具有悠久的排球历史,而且排球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相当厚实。毫不夸张地说,文昌市不仅在海南、在全国甚至在亚洲排球版图中都有一席之地。比如,多次代表国家在国际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中获得过世界冠军、世界亚军、第四名、第五名,亚州第三名的最高成绩,在国内中学生比赛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准,自1980年起,国家开展全国性的中学生排球比赛,文昌中学排球队斩获冠军31次,在全国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上实现过五连冠;文昌中学男子排球队2007年曾经代表国家中学生男子排球队,出战新加坡举行第三届中学生男子排球亚锦赛。这一系列的骄人战绩足以证明文昌排球运动的发展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大。
文昌球市的火爆早有耳闻,但每一次观赛让人踏踏实实地大开了一次“眼界”。当晚,我们从海口赶到文昌时,已经华灯初上。由于不熟悉路,一路上随便找一个路边的当地人问路,朋友开玩笑说,不用问排球馆在哪里,只需要问问”排球赛在哪里打“就行了。果不其然,熱情的文昌人立马告诉你怎么走。足见这个赛事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全民关注。
把车交给当地的一个朋友去找停车位后,我们便直奔球馆。一路上我们看到球馆周边的马路已经水泄不通了,各种车辆密密麻麻地排在路边。球馆周围已经围满了三五成群的没买到票的球迷,谈论的也是比赛的各种情况。有趣的是,馆外围观、谈论球赛的球迷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都有。我猜测,馆外的这些人估计是看热闹的吧,那些进馆看球的估计都是年轻人吧。挤进球馆,场面让人大吃一惊。8月海南火热的天气和球迷的热情一样,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的同时你也能感受到球迷痴迷的热情。放眼望去,不仅场内座无虚席,连过道里也站满了伸长脖子的球迷。更令人惊讶的是,场内观看的球迷也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小到几岁的孩童,既有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也有不少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甚至还能发现还有些穿插其间的老太太。好家伙!还能说什么呢?看来,文昌人爱排球确实名不虚传。
热情如火的现场气氛和本来就湿热的天气,加之球馆偏小,我几乎汗流浃背地看完了比赛。在看球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文昌球迷喜欢“玩深沉”,看得很起劲,但是呐喊助威的声音不太多。但在关键球,全场都会为好球而鼓掌。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是不管客队主队,不论哪边打出好球,他们就为谁加油。谁的球打的好,他们就会为谁鼓掌。好像担心比赛马上结束,后面没有比赛观看一样。这一点也足见文昌球迷之专业。
二
观看比赛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既然文昌,甚至整个海南岛有如此好的排球基础,但是为什么在整个排球运动的金字塔塔尖却鲜见海南人呢?对这个问题,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普遍的观点是,在排球运动员高大化的趋势下,海南人的身高不足影响和限制了海南排球的发展。或许这是原因之一,但我总觉得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地理环境的限制、海南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这些或许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从文化视角去探求海南排球的发展路径,找到突破海南排球运动发展瓶颈之策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我的感觉是,海南排球的发展一方面要观照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具备海南特色的技战术特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是有一条路可以走的通的。
我还了解到,最新的排球规则已经修改了好几年了,但是基层的不少球迷仍然不太清楚。甚至有球迷因按照旧规则的理解对触网、持球等判罚当面向裁判提出质疑而闹出笑话。排球新规则在基层的宣传和普及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排球运动要发展,要走出去,就离不开对这些新规则的认识和理解。我想,这不也是很好的研究课题吗?不仅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真正将“取之于民”的钱“用之于民”。这才是真正的善莫大焉!
这里容我置喙一句,事实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实实在在的研究课题,完全没必要搞些大而空的研究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乐此不疲,凡研究必是大而空,玄而虚。学界难道不应该反思这个问题吗?
三
椰树杯只设男排,却一直没有女子排球的比赛,如果根据来回球多而让人感到排球的观赏性强,那女排如果进行9人排球规则比赛的话,来回球会比男排的多,为什么不设女排这个现象恐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长期以来,女子竞技项目搞职业化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到场观看的观众人数过少的问题。由于关注度不够,势必会极大地降低电视转播的收入、广告商和赞助商的投资。众所周知的是,对于职业体育而言,这些收入和投资是生存之本,没有这些收入,职业体育必难为继。面对这种困境,很多女子项目的比赛都进行了相应的一些改革。最为常见和通行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些规则的改变和运动员着装的规定让比赛吸引观众。比如,让女运动员的衣服更短、更紧。这种做法是让体育运动加入性感元素,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然而,这种做法让观众到底是关注性感还是关注竞技本身呢?它起到的作用是否与竞技运动的竞技之美背道而驰呢?这种改革的思路会不会使得女子竞技项目发展变异呢?女性体育,尤其是女子职业体育的出路在哪里呢?
这一系列问题确实引人深思。当然,这些问题的解答恐怕只能是通过科学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大量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昌市业余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