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促进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研究
2020-09-10邵珠彬
邵珠彬
2018年初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落实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单位的学校体育,必须最终落实到体育课堂的课程教学中来实现,体育课程是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载体。篮球项目作为学校开展的主要体育课程之一,在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篮球课程与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健身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课程标准对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指出,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有目标性的培养和实施,对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此外课程标准中还确定了中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结构、模块、学时等,其中篮球属于拓展模块的限定性选修内容。篮球的各项技术动作、安全与防护知识及篮球文化内涵是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细化,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三维度相对应。
1.1 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包括专项运动能力和职业劳动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促进健康行为、塑造体育精神的前提,起到基础性作用。只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才能在经常性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获得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各种运动情境中塑造良好的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行为。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一项综合运动,集跑跳投于一体,对于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在篮球运动中,每一次的运球、突破、投篮都是人体综合运动能力的表现,每一次成功的技术运用又激发着学生的求胜欲望,在一次次的肌肉碰撞中,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在不断提升,弹跳变高了、速度变快了、柔韧灵活了等等,身体素质在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1.2 篮球运动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养成
健康行为是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绪的调控和管理等。健康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运动兴趣激发运动的参与欲望,在固定时间和地点的运动参与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身心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体魄强健,精神抖擞,在日常中有余力来享受生活,去参与到积极的活动中。
在篮球课程中,教师在具体的运动情景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加强篮球运动的安全与防护知识,篮球常见急性伤害的处理,如扭伤脚踝,手指戳伤等。通过具体运动情境的恰当引导以及篮球安全与防护知识专题教学,教育学生如何自救或帮助别人。同时,学生对于安全和防护知识的习得,在参与运动和日常中会懂的如何避免和处理,提高规避危险的能力,培养了健康行为。
1.3 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引领体育精神的塑造
篮球运动是在人数相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公平竞争的项目,在每个队员勇于挑战、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的努力下赢得比赛。因此篮球运动的本质是团队的运动,是在与人分享球权,在共同的制胜目标下产生的信任合作,在彼此的球权传导与进攻配合下,产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篮球运动的灵魂是团队的,是合作的,是分享的,单打独斗与拒绝分享是不会取得胜利的。同时在篮球比赛中会认识新的朋友,增加了自己的社交面,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精神就是倡导学生的团结与合作,坚韧的精神风貌,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是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精神的具体呈现,通过篮球运动来引领良好体育精神的塑造。
2 篮球课程促进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
2.1 校本开发:制定适宜的课程方案
坚持校本研制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学科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体育课程坚持创新的最好解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以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地方体育文化特色、全面分析学校具体体育情境的基础上,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力量,以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编制并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的过程。篮球课程具有场地要求不高、娛乐性强、受欢迎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各校基本都开设篮球课程或篮球社团,但是各学校因办学理念、场地设施、师资配备等物质条件不同,因此各学校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的有效可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各学校在制定篮球课程方案时,要始终紧扣并真正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开足、开活篮球课,在篮球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篮球选项课,篮球社团课,让真正喜欢篮球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去学习去展示,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真正享受篮球的乐趣,带来身体的健康,真正贯彻落实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2 有效教学:强化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中达到的教学效果,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教学效果的达成与否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有效性,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本性基础性的因素,具体指的是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平均心率等,在此一定运动负荷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创造适宜学生练习的情景,如通过教学比赛、游戏,运用网络的微课、视频,以及新型的训练器材等,运用多元途径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进而培养学生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要倡导体育课堂的“四有”,具体指“指体育课堂教学要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有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有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有重在激发的运动兴趣。”体能发展是基础,在良好体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能力,通过适当的方法来组织适宜的灵活多样的竞赛,激发学生内在的练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体育品德、体育精神。通过“四有”的体育课堂,打造强力有效的体育课堂,让新课程标准落实落地。
2.3 多元考评: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过程等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传统教学评价是将运动技能的掌握高低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参与体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育教学评价。评价的客体不仅限于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及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在篮球课程中,在注重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对课程的评价,倾向于学生的过程性体验,以及在篮球课中表现出来的勇于拼搏、不气馁不服输的精神。此外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实时反馈。有效反馈的四个特征,认为要促使反馈信息的运用,反馈应在信任、安全的氛围中实施,反馈应当关注表现而不是关注人,一次反馈的信息不能太多,保证学生有运用反馈的时间。对学生的过程性反馈比终结性考核更加能突显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篮球课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及时的鼓励,肯定的眼神。篮球技术高的学生不一定要一直表扬,篮球技术差但是积极参与、情绪高涨,同样要给与肯定,既要“肯定技能”,又要“超越技能”,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育人和教育价值。
3 小结
中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发展性、完整性的工作,篮球课程的高质量实施,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此外中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与职业劳动能力相关的体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育的特色,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