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2020-09-10邱亚洪孔晓娟
邱亚洪 孔晓娟
摘 要:当前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由于在考察发展、培养教育、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以PDCA循环理论为支撑,构建“五环相扣”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并构建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考察标准、丰富教育方式以及提升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为支持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PDCA循环
据中组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发展党员234.4万人,其中发展学生党员84.4万名,占新发展总人数中的36.01%[1]。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后备力量,关注大学生党员发展考察、教育培养等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突出以质量为重点,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体系,已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对各级高校党组织提出要求,强调必须重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政治功能。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举。
通过CNKI检索,截止2020年7月,已有190篇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相关的主题文章,检索到的文献主要围绕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对策等展开研究。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马国祥、马进明认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将其概括为“四个着力”: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着力把控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关;着力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工作的关键点。[2]周静认为,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模范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重视搞笑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是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优化党员结构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3]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分析,胡飞宇以上海某市属高校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存在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纯正、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不尽合理、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等问题。[4]王静可通过以L学院为例,从L学院发展党员的四个程序中归纳出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履行义务不到位、政治立场不坚定等问题。[5]关于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具体对策建议,刘志红、陈书锦、浦娟、汤雁冰、赵莉提出了通过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个基本学生实体组织协同工作,构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6]欧琳宗、叶健有、莫艳敏提出通过“T-P-S”(即: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认知升华)模式,积极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建立起长效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7]
总体看来,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但研究多局限在个别院校情况的归纳总结,行文多与工作总结、经验做法相类似。现有研究缺乏有相關理论框架作为支撑,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保障体系。为此,不少研究者尝试跳出现有研究框架,从跨学科融合研究的视角,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框架,为优化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培养提供理论支撑。鉴于此,本文将在系统归纳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管理学中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循环管理理论为支撑,通过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辟新路径。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大学生成为中共党员需要经历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环节阶段之多,时间跨度之广,给其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不少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工作指引,或合适的教育培养方式,导致管理效果一般,最终降低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结合有关实践,可以将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考察方面:重视程度差异导致的发展质量差异
《细则》清晰梳理了发展党员各个阶段的流程步骤,但是对于一些考核和筛选的条件和标准的表述较为宽泛,留给了发展考察单位很大的“弹性空间”。由于各基层党组织在完成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主体责任落实和政治站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最终导致发展考察的党员质量存在差异。
部分高校领导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这只是一个“规定动作”,因此缺乏提前规划布局,科学规范开展工作的前瞻性。在发展考察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在考察指标把握方面,对学业成绩、班级排名、获奖情况等可量化的“硬指标”的关注程度高,对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入党动机等“软指标”的关注程度低,且常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其次,考察方式存在单一化问题。大多数支部在考察发展党员过程中所采用的是“面谈法”,都是短时间、集中式的考察,缺乏对课堂内外,宿舍生活、社团活动等日常所收集积累的长期性、过程性的综合表现的把关。
(二)培养教育方面: 连贯性和持续性不足以及培养方式的单一化
从入党申请人到正式党员,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教育,坚定他们的入党信念,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据调查了解,高校普遍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问题,没有建立起实现全程化、跟踪式的培养体系。
另外,在培养教育方式和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高校对党员的培养教育多集中为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授课内容较为陈旧枯燥。情境式、体验式、实践式等互动性强的培训课程过少,导致培训教育的感染力、启发性不足。
(三)队伍建设方面:基层党务队伍业务能力和经验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队伍主要由各级党委组织员和各支部委员构成,其中,各级党委组织员几乎全部都是由各学院的辅导员兼职担任,党支部书记从辅导员、优秀的青年党员教师中挑选出担任,其余支部委员由学生党员担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党务队伍中的成员身兼数职,同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该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和经验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由此也影响了党员管理工作中的整体规范性。
二、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PDCA循环也称为质量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推出后经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认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和推广。PDCA分别指Plan(计划/策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置/改善)四个阶段,在每个循环中要求各项工作需按照做出计划、计划实施、评估检查、改进处置的流程推进。PDCA循环不是执行一次就完结的,这种循环是不断运动,由一个质量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质量水平的“多环循环”。[8]由此可见,PDCA循环的特点即是大环套小环,由此在周而复始不断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实现质量的阶梯式螺旋式的上升。
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需要做好“源头”防控工作,需要打造从入党申请人到正式党员的全过程、链条式、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以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理论为支撑,构建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党员整体管理过程为“大环”,五阶段身份的质量把控为“小环”的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了突破该难题的关键,该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如下:
构建PDCA循环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其关键在于做好五阶段“小环”的内容建设。根据PDCA循环的特点,每个“小环”均需独立完成计划、执行、检查、改善四个环节,为确保每个“小环”中的循环顺畅,在构建该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围绕各阶段的质量把控目标和特点,细致全面地进行设计考量。
1.入党申请人阶段:年满十八周岁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即成为了一名入党申请人。根据《细则》规定,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到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进行谈话。做好入党申请人这个阶段的质量把控,关键是要明确目标和定位,将入党谈话落实到位。同时,要注意在“检查”环节,要侧重对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宗旨、理念的认同等方面的考察。
2.入党积极分子阶段:通过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的方式产生了入党积极分子。以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为出发点构建“质量环”,在这个阶段需要探析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重点把好培训的质量关。同时,要侧重考查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跟进式培养的质量成效,从而提升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
3.发展对象阶段: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分子,在听取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委员会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该阶段是学生发展成党员的最后一个关卡,因此在这個阶段需要重点在考察把关的质量上下功夫。
4.预备党员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是一名党员,因此在其预备期内的质量把关,需要在“思想-行动”两个方面同步进行。思想方面,突出对其入党动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等方面的考察;行动方面,需要从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服务师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和生活实践中去评估。
5.正式党员阶段:从党员的身份和角色定位的角度出发,正式党员阶段的“质量环”处于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高级别的一环,因此该阶段的所有方面的质量把控都应处于最高级别。对正式党员的质量把控,一方面要突出“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对其的“后续培养”,即重视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
三、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实践路径
在推行以PDCA循环为理论支撑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在程序、标准、教育方式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予以相配套支撑,具体实践路径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严把流程和标准关,实现党员发展过程规范化
各基层党委要在《细则》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院)的特点,制定操作性和指引性强的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同时,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的要求,确保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程度。建立定期党籍材料检查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材料的填写规范性、材料完整性的检查,确保党员发展全过程规范留痕。
在严把标准关方面,可围绕基本条件、政治标准、思想品德、学业情况、实践经历等五个维度构建发展学生党员质量考察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个阶段和从“课堂-社区-网络”三大阵地的考察路径,构建“5+3”的考察路径,从而将质量考察指标“落地”。
(二)完善培养教育体系,推进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注重抓好发展党员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应推进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创新培养教育方式和途径,从而使学习教育真正往心里走,往深里走。
首先,从教育方式上看,可以丰富党课课堂模式,多采用体验式、互动式、实践式等“知-行”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结合高校推行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等途径,将课堂从室内延伸至户外,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其次,进一步创新教育载体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党员学习教育“掌上通”。例如:利用易班平台中的优课资源开设网上党校,录制精品“微”党课等短视频进行播放等。
(三)定期推行专题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
党务工作是一项极为严肃规范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党务业务知识和经验做支撑,因此需要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是极为关键的一步。高校应定期开展党委组织员、党支部书记等专题培训班,根据当前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党务工作队伍人员的培训应从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政治素养是一个党务工作者的“内功”,主要是指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站位、政治意识、政治理论功底等方面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结合重大时政热点等时机,组织党务工作者第一时间学习党内最新政策和文件,使其更好地在师生群体中发挥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的作用。
其次,要定期开展党务业务培训,推进党务工作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可以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全面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20-06-30)[2020-09-20].http://www.12371.cn/2020/06/30/ARTI1593514894217396.shtml.
[2]马国祥,马进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控制[J].党政论坛,2019(10):57-60.
[3]周静.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51-53
[4]胡飞宇.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以上海XX市属高校为例[J].新西部,2020(05):68-69.
[5]王静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以L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1):78-79.
[6]刘志红,陈书锦,浦娟,汤雁冰,赵莉.“三位一体”模式下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J].教育现代化,2020,7(37):171-173.
[7]欧琳宗,叶健有,莫艳敏.基于“T—P—S”视角下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以梧州学院为例[J].才智,2018(10):42-44.
[8]刘志文.基于PDCA循环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9(23):77-78.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邱亚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孔晓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講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BKZZ009);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高校“95”后大学生党员“后续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BK04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