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探究

2020-09-10陈佳兵

当代体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意志力体育教师

陈佳兵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近年来,因为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所导致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正确看待成败、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不断拼搏、进取等积极心理品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

1.1贯彻新课标思想

《小学体育与健康》(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了“五个领域”的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调控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逐步形成不断进取,不畏失败的积极心理品质。由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思想的重要举措。

1.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生爱“比拼”、“争上游”,尤其在体育活动中,不论是趣味游戏或者是体育竞赛,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然而,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无法正确看待输赢,由于心理较为敏感,失败的结果容易造成他们自我否定。例如,在投篮比赛中连续投篮不中,很可能使学生产生挫折感,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篮球运动的动力,丧失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这种消极的心态一旦产生,极有可能蔓延到其他运动技能的学习甚至其他方面,严重危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找出失败的原因,能“重振旗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3 注重学生终身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的教育迫在眉睫。学生的教育不能单单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应落脚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育心”的功能,并以此为教育载体,能培养学生自信、阳光的良好心态。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勇于尝试,大胆突破的良好品质,还能将善于与人沟通、正确看待体育竞技输赢、乐观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品质、集体荣誉感等众多良好的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缺额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额30万左右。专职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体育专业素质和完备的体育教学实施理论,他们是体育课程落实开展的主导者、实施者。就目前我国专职体育教师队伍数量而言,有相当部分的学校配不齐专职体育教师,这给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增添了极大的阻碍。

2.2运动负荷难以把握

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体育课堂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表现较为突出的两点,也是培养途径中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意志力的培养往往靠身体生理机能的磨练,在体育教学中,中长跑的练习能有效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但是,这种培养的效果取决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例如,负荷过小,导致学生完成得很轻松,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效果差;负荷过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效果好,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只有运动负荷把握精准,学生才能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又磨练了顽强的意志力。

2.3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负面心理

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课成为绝大多数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但是在一些较为枯燥无味、运动量大的内容教学中,存在学生容易对体育课产生负面心理的情况。小学生骨骼还在慢慢生长中,体育运动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在学习有一定难度或者负荷较大的体育运动技能时,运动能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害怕完成不了而感到恐惧、胆怯的消极心理。长此以往,容易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小学生学业任务普遍较为繁重,加之体育课不纳入升学成绩,部分学生产生体育课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表现散漫,消极对待。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3.1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性和抗挫能力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竞争,敢于竞争是自信、勇敢的表现,拥有竞争意识是不断提高自我的前提。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小学生的成长被过度保护的情况日益突出,培养竞争意识的条件被剥夺,缺乏竞争意识是现代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活动具有多样性并且拥有较强的竞争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与胜负联系在一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举行各类体育比赛,让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学生斗志,逐渐培养敢于竞争的积极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失败的经历能让学生感受到适当的挫折刺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直至达到成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是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

3.2注重激励机制下的语言艺术

喜欢被表扬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共同特点,适当的表扬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达到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却忽略了表扬的重要性。一方面對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延续甚至增强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否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会伤害自尊心,甚至导致其缺乏自信心,造成消极的心理。例如,篮球比赛中,同学A在传球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战术失败甚至影响比赛走势。此时,如果教练员一味的批评很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本就不强的小学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影响比赛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如果教练员换种类似于“某某同学,你如果能将传球动作做得更规范就更好”的表达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明白纠正错误的方法,还会使学生感受到鼓舞。因此,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机制下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3.3开展团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解决,“单打独斗”注定被淘汰,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小学生更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的平台,激发他们沟通交流的积极性,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遇到问题能敢于面对,迎难而上,善于团结他人力量的目的,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4 小结

综上所述,重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开展现代素质教育取得突破的关键,这对全方面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小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广大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强健其体魄的同时,健全其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意志力体育教师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Willpower 意志力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