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探析
2020-09-10单景志
摘要:当前,互联网新媒体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这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纸报的读者日渐减少,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报纸了解新闻。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是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首先阐述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特征,而后在分析传统媒体转型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亳州晚报社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经验,希望传统媒体借助新技术力量,坚持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245-02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3.19亿,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在互联网普及率与发展速度不断增长的情势下,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依托强大的时效性与互动性,极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一是用户陆续转向新媒体,使得传统媒体受众数量急剧减少;二是广告收入逐渐降低甚至断崖式下滑;三是不少纸媒休刊、停刊,并且近两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每年都有8~10家报刊迎来末路,《黑龙江晨报》《西部商报》《城市快报》等多家大型纸媒均宣布停刊或休刊。因此,对传统媒体来说实现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唯有顺应新媒体发展规律、尽快实现转型,才可以保证传统媒体获得长远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一)媒体个性化更显著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新媒体可以依照大众的需求,通过算法推送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此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特点是难以与新媒体特点进行对比的。新媒体在把握大众的基础上,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以此使大众更加注重新媒体行业,从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1]。
(二)大众具有更多选择性
新媒体受众范围极广,同时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实效性高,大众对信息具有更多的选择。新媒体信息可以被评论,有助于信息发布者和受众进行互动。传统媒体主要是使用“主导受众”的发展模式,而新媒体重点使用“受众主导”的发展模式,这对新媒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1]。
(三)表现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可以通过图文与视频的方式传输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静态的传播模式,使信息传播更具动态性与形象性的发展优势。在信息表现过程中,新媒体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搜索更具高效性与便捷性[2]。
(四)信息发布更具实时性
新媒体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加工并传播信息。而大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获取并浏览信息。如此一来,大幅度提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速度,并且提高了获取信息的便利性[1]。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规律缺乏准确的认识
在发展过程中,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并可以高效、迅速地采用多样化形式传播各种信息。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慢,内容和形式单一,和大众缺乏互动,这严重阻碍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转型发展。制定新媒体发展规划和设计平台都必须以大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为重心,并达到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传播边际不再受到限制,有助于节省成本,获得更好的浏览量。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能准确认识自身和新媒体的差别,同时对发展规律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将对自身的转型发展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3]。
(二)转型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但是这种思维习惯容易导致其过于重视自身专业优势,而忽视大的环境变化。传统媒体在以往之所以有较好的生存空间与品牌影响,是因为其垄断了有限的信息渠道,大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缺少有效的反馈途径。传统媒体将大众视为被动接收信息的群体,对大众缺乏正确的认识[2]。
(三)转型方式缺乏有效性与合理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进和调整,然而转型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不足,使得转型效果达不到预期。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必须将载体数字化、传播智能化、内容优质化作为重点,创新转型形式,根据大众的不同需求,开发更多高品质的媒体产品,从而实现转型发展[4]。
三、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探索
亳州晚报在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紧跟前沿、小步快走”的原则,以亳州晚报品牌为基础,多措并举,积极布局,顺势而为,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媒体融合路径、提高党报媒体传播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观念融合
亳州晚报社全体采编人员树立了全媒体观念,形成了媒体融合就是媒体未来、就是媒体品牌、就是传播力量的思想。全媒体不仅是报、网、“两微一端”媒体种类全,还是信息交互过程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报社每周一召开全体采编人员工作例会,其中一项议程就是由一位同志对上周媒体进行总结点评,点评内容围绕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对一周内全媒体的内容、特点、水准、效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二)机制融合
亳州晚報社将原新闻中心改组为全媒体新闻中心,对各类采编人员和新闻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从网络部和新闻采编部门中抽调力量成立新媒体发展部,专门负责移动媒体的内容生产,与网络部同隶属于全媒体新闻中心,各新闻采编部门打破壁垒、打通渠道、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在机制融合的过程中,注重全媒体人才队伍的培养。全媒传播需要全媒人才,全媒人才要会使用“十八般兵器”。为满足融合发展的需要,加快全员融合转型,报社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重点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把传统媒体的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多种新兴媒体高效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全媒体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征文、摄影、短视频比赛等活动扩大通讯员队伍、挖掘有潜质的网友,通过给他们开设个人专栏及公众号等方式参与媒体内容建设,力求打造全员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扩大稿件征集的来源,通过这种方式为传统媒体组建与培养优质新闻人才队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5]。
(三)平台融合
亳州晚报社为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将报纸采编平台拓展为全媒体平台,新闻素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各媒体开设端口、各取所需,并根据媒体特点、用户需求进行二次加工和包装。报道选题、新闻线索、宣传提示、记者调遣、稿件上传、编辑指令、相关响应都在平台上集聚和呈现。在传播端积极搭建“PC网站+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多终端一体化的信息发布云媒体,为报社融合发展提供了从资讯发布、组织、传播、互动、数据挖掘到盈利的一体化平台。
(四)考核融合
将新媒体产品纳入报社采编系统考核,对微信、微博稿件实行每月统一计分,奖勤奖优。并且每个月报社还进行“六好”评选,曾设了新媒体好稿件、新媒体好编辑的项目,以此提高大家创作新媒体好作品的积极性。
(五)线上线下相融合
亳州晚报社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与地方特色,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用户参与,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如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团结向上的正能量为主题的“奔跑吧·梦想”大型户外真人秀活动,不仅获得了商家赞助,而且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第一期共300多人报名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线下活动效果,活动视频在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亳州头条APP等平台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突破了140万,吸引了广大粉丝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报社新媒体矩阵联合市司法局、市文联主办了“摄影家看社区矫正”摄影大赛活动,组织了40多名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深入社区矫正中心、基层司法所、社区、村居、服刑人员家庭等場所,围绕社区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贫扶助、制度建设、场所建设等社区矫正具体工作进行摄影创作,在线上制作了网络宣传专题,向社会普及了法律常识、弘扬了正能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亳州晚报社并不追求“高大上”,而是尽量做到“小而巧”,控制成本,借力而行,一些轻量化、小成本的内容产品和活动策划成为了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常态。
四、结语
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不可以失去本真。传统媒体具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服务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严格的把控,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为公众服务,所发布的信息必须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写的,从而有较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传统媒体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抛弃这些优势,而应发挥好这些优势。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探索独具特色的长期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孙贝贝.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03(006):45.
[2] 李爽.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9):7-8.
[3] 张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出路[J].传播力研究,2018(010):85.
[4] 卫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06):139+175.
[5] 张安浩,陈邱忠,张子璇.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及融合策略研究的意义[J].记者观察(中),2019,000(002):23.
作者简介:单景志(1975—),男,安徽亳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