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0-09-10温彩君
温彩君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以及创造性的阅读技巧,一般需要从多角度和创意的角度出发。而比较阅读又是作为一种研究性的阅读策略,对学生的阅读视界有较大的要求,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因此,笔者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开展比较阅读教学,为以后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比较阅读作为一种研究性阅读策略,有利于学生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去钻研课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比较阅读教学为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结构,笔者主要从字词、句段、篇章三个方面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在字词中比较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体会文本精髓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字词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还能训练学生在文本创作中运用字词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例如:学习课文《燕子》时,教材文本在描绘燕子休憩图时勾勒了这样恬静、悠闲的画面: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教师选取“几痕细线”和“几根细线”进行比较阅读。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远处的电线是用量词“痕”合适,还是“根”更准确?
生1:用“根”比较准确,因为与电线搭配的数量词应该是“根”,因此应该是说“几根电线”,而不是“几痕电线”。
生2:用“痕”更合适,因为当时作者是站在远处欣赏燕子的,看不清楚电线,只能隐约看见电线的痕迹,所以用“痕”更合适。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敏锐性,在文本中发现可选取的字词比较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就能更准确把握文本要表达的情感特征。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入情入境地思考去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在本次比较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在字词中比较阅读,不但能感受作者在远处欣赏燕子时电线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还能进一步感悟作者在欣赏燕子休憩时的恬静、悠闲画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在句段中比较
句段的比较,就是将不同文本间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比较,发现句段在结构、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中年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思维处于拔节状态,在这个时候进行句段比较,能够让学生体会句段表达效果的强弱变化,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炼词构句的方法,提升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培养比较思维能力。
例如:比较阅读教材语文课文叶圣陶的《荷花》第2自然段和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第4段描写荷花开放的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第2自然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
在比较阅读文段后选取比较点:
1.从“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可知,两个段落写的都是白荷花;
2.两篇文章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荷叶写活了。“挨挨挤挤”“冒”写出了荷花竞相开放、蓬勃生长的画面;而“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却写出了荷花的娇羞;
3.作者叶圣陶用“碧绿的大圆盘”“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这些词语写出了荷花的“形”和“色”。而朱自清则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花的“形”、“味”、“声”。
将不同作家描写同类景物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加以赏析、比较,能更鲜明地突出彼此的异同,这就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在篇章中的比较
选取和教材课文同类主题、同类体裁的文本,在其主题、结构、表达方式上进行比较鉴赏,这种跨文本之间的相互参照、折射,可收到触类旁通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赵州桥》时,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者把《赵州桥》这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章编入本单元,就是想从不同侧面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选取同类主题、同类体裁的《莫高窟》、《秦兵马俑》这两篇文章,利用以下罗列的形式和《赵州桥》选取主题、结构、表达方式、情感上的共同点进行比较阅读。
主题:都是描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章。
结构:布局谋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
表达特点:(1)都使用了过渡句把文章的内容承上启下的连接起来。(2)都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说明景物特征。
情感:表达了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当不同阅读篇章比较的不同方面在表格中逐次慢慢呈现时,学生的思维随图表内容而发生变化,逐渐由点扩展到面,再由面扩展到全局,同类文章在主题、结构或表达方式上的共性特点就会逐步变得清晰、完整。
四、结语
总之,“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运用比较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型阅读教学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鑒别以及把握阅读材料的实际本质,在实际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上去钻研文本以及领悟相应的文本,增加学生在阅读思维空间上的广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亮.比较: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支点——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J].福建教育,2021(27):35-37.
[2]卞艳成.巧用比较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课外语文,2021(19):119-120.
[3]颉晓明.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1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