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容不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0-09-10
本刊记者
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却成了拦路虎、绊脚石。如何从根本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乡村振兴的危害,是基层治理的一门大课程……
乡村振兴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能搞“形象工程”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求,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是增強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用群众的话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的这“四大关系”,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毫无疑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必须搬掉的拦路石。客观地说,在振兴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的成绩也举世瞩目。但是,个别地方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根治切除
对乡村治理和乡村基层情况非常熟悉的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萧仲文认为,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必须想方设法根治切除。比如,个别产业项目盲目冒进,一味追求“短平快”效应,忽略了地理条件和市场供求,终以失败告终;个别工程未经科学研究仓促上马,习惯“按领导意思办”,造成实用性不强、耗资颇巨浪费财政。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作用,采取公众参与、民主监督、依法管控的方式,实现权力分散,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形式主义波及乡村振兴,归因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长期潜伏干部队伍思想中,造成事情在变思想未变。而其屡禁不止,根源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缺乏担当的责任心,以致某些干部思想僵化,习惯用表面光鲜掩盖矛盾问题,用假装靓丽遮丑避短。”
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困扰着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工作。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通知》发出后,《半月谈》刊发了系列批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文章指出,形式主义是长期困扰基层的顽疾。基层干部说得好:工作多难多苦都不怕,怕就怕上级没完没了地走形式主义。填不完的表格,统计不完的数据,写不完的工作报告,应付不过来的各种督导检查……为了这些形式主义的工作任务,有多少基层干部奔波劳累、点灯熬油,付出了身心健康的代价,消磨了为国为民奉献奋斗的一腔热情?搬掉形式主义这块“绊脚石”,就是对基层干部工作最大的支持、最贴心的帮助。
“不能让他们(基层干部)频频跌倒在形式主义这块‘绊脚石’上了!当形式主义‘作风病’正在发作的时候,对形式主义这个顽疾的整治,就不能再局限于治疗‘慢性病’和坚持‘ 慢慢来’的传统观念,要下猛药、出实招,切切实实让基层干部群众得到减负的获得感。中央在这个时候发出《通知》,可谓正当其时。”
决不能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这对乡村振兴建设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基础上,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指出,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无疑,《通知》为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提供了坚强作风保证。
《通知》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深入查找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存在的政治偏差,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
《半月谈》另一篇批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文章则表示,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为从中不难发现,不少形式主义闹剧往往只为了“领导满意”。《通知》提出“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整治精准,正当其时。“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对上面很负责,对下面不那么负责,让领导满意,而不管群众是否满意,正是形式主义难以根治的一大因由。”
该评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领导满意”的理解变了味。有的干部唯上是从,敷衍群众,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而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有的干部看到群众冷脸相对、腔调傲慢,门难进事难办;看到领导立马“变脸”,态度恭谦,不仅要高接远送,还要制订每天每小时的接待计划;还有的干部不靠工作实绩、群众感受检验治理成效,而是热衷于造盆景、堆材料、“巧”汇报、演线路。结果,自以为讨了领导的欢心,却冷了群众的期待……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也无一不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门基层治理的大课程,也是真正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凝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