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花样翻新”危害多
2020-09-10
本刊记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虽然我党历来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时至今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并没有根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少领域反而还衍生出了新的“变种”。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新现象新话题
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话题、新任务。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批判、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态度就非常坚决,而且是一以贯之。据《学习时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和资料整理,可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故事和事例,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党一贯以来的优良作风。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强调必须严厉地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把那些遮塞在苏维埃与民众之间的废物抛开去,这些废物就是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作“泥塑的神像”,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其意思是,官僚主义者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一座泥塑木雕的神像,与人民群众严重脱节,对人民群众毫无用处。在1950年,毛泽东就告诫全党:“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1960年3月14日,山东历城县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基层仍然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毛泽东在看到这个报告后,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他还明确表示,“一年要对这个五多五少问题谈两次,至少谈一次”,因为“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
1963年,周恩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着重讲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周恩来对二十种官僚主义的概括和剖析,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为官僚主义“画像”:“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邓小平不仅对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概括,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认识官僚主义。
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变种”
虽然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痼疾却“生命力顽强”,甚至“花样翻新”害人不浅。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对待这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这10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如下。
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寫文件、制作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形式主义的新“变种”进行了不少归类,广大群众更是对此类形式主义深恶痛绝,但有些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却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据《人民日报》报道,个别地方的基层干部竟然将“红头文件”改成“白头”。所谓“白头文件”,实际上就是“没有抬头的文件”“没有编号的文件”。按照基层“减负”整治文山会海的要求,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予制发。如此玩“猫腻”,实则是个别基层干部患上了“文件依赖症”。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通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群众早已愤慨不已的“老问题”“老现象”,也有不少是党的十八大后甚至是党的十九大后出现的所谓“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其中一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次性通报8起此类问题后指出:这些问题是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案为鉴,主动对照检查,引以为鉴。
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毫无疑问,官僚主义也是阻碍群众路线的大敌,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拦路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释放了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现形式。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巍认为,官僚主义得不到有效遏制,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必将成为空谈。如果官僚主义盛行,党的民心“长城”便轰然坍塌,执政之基也将土崩瓦解。同时,官僚主义必然催生形式主义,并导致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盛行,从而极大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反对官僚主义,就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