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美学化与象征性实现

2020-09-10徐肖楠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学观念

徐肖楠

一、文学为什么存在

文学是什么?文学为什么而存在?突然面对这样的问题,会让很多人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不知道该从哪个起点出发去回答。

当代生活中的文学表现不像古典时代那样简洁、整齐、精致,面对鱼龙混杂的文学信息,对于“文学是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人们可能常常没有仔细想过,因此,有关文学的一切,就可能常常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这造成了对文学混乱的认知和想法,也难以真正建立文学与生活的恰当关系。

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对文学的认知长期以来可能是模糊不清的。如果没有建立起清醒明确的文学观念,缺乏面对文学的美学化感知立场和解释支点,自然就难以回答文学是什么。

由此,我们提出“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美学化与象征性实现”。

谈论文学这样宏大而细致、生动而诗性的问题,不能受到刻板的概念限制,对“文学是什么”进行语义讨论是自我限定的画地为牢、势不可入,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能超越狭小的语义限制,从人类与文学相伴而存在的意义上说,从人类美学化生存的意义上说,从文学存在的浪漫而现实、诗性而坚韧、悠远而近在身边的意义上说,从文学历史和文学事实去说,文学就是美学化的象征性有价值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般词典以至文学词典并不能告诉我们文学是什么。一般词典大致会这样解释: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而形象化反映主客观现实的语言艺术。但这里至少有几个模糊的地方:1.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绝不仅仅是工具;2.文学作品绝不仅仅是反映生活;3.形象化并不包含对艺术性怎么样的界定;4.我们无法以此了解文学作品该是什么样;5.我们无法以此去感知文学作品的具体情景。

所有词典对于文学的解释和一般文学知识读本中关于文学的概念,常常是中小学生认知事物的基本常识,在具体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中,这样的概念并不能水到渠成地发挥作用。文学常识不能告知我们文学是什么,不能告知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怎么样,也不能告知我们怎么体验、感知、接受、解释文学,我们也无法以文学常识去应对不断变化、纷纭而来的文学情景。

这样,在实际的文学写作、文学教育、文学接受、文学理解和文学阐释中,我们所说的文学常常可能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分离而存在的。甚至可能:我们所说的文学与我们所从事的文学是相互分离的,我们所说的文学与我们所写的文学是相互分离的。

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说是一套,写是另一套;生活中是一种意识,作品中是另一种表现;也可能,我们以为自己在进行文学写作,但所写的是否真正是文学作品,却是有疑问的:比如说,是不是尽心尽力地写出一些华美动人的文字就是文学?是不是漫天飞舞地使用一些文学概念、文学技法、文学理论就是文学?是不是能把一件事情记述和表达出来就是文学?实际上,还要有诸多与这些表现不一样的其他元素融合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才可能形成。

这意味着,我们对文学以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能有很多错觉或者懵懂之处,甚至意味着我们可能对生活是懵懂混沌的,而我们对这些错觉和懵懂缺乏自我澄清的意识。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镌刻着告诫人类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认识文学就是认识我们自己,不能认识文学也不能认识自己,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认识文学。

当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有价值生活时,是从文学的美学化和象征性出发的,在文学中发生的有价值生活,并不是实際发生的生活,但对于人类实际的有价值生活来说,具有象征意味和启示意味。

文学不是为文学本身存在,是为了人类能够有价值地延续下去、有价值地在现实中生存而存在,文学中的诗意生活为启示、激发和确立有价值生活而存在,所以,文学中要含有并且给予我们有价值生活。若不能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怎么样,不但对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是有牵制的,对生活也是有牵制的,因为文学只有进入生活、转化为生活形式,文学对人类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和阅读?因为通过写作和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会确定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生活,通过写作和阅读文学中有价值生活,我们要确认自己的生存价值或者生命价值。美学化的象征性有价值生活的突出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变江山,但它的象征性生存价值是永恒而普遍的,如果不是这样,文学作品就不会被人们古往今来地千古传诵。

在很大程度上,文学之所以长久存在,就是因为文学要表达、体现、生成有价值生活和有价值生命,就是因为文学能给予我们有价值生活的启示和有价值生存的感觉,就是因为文学帮助我们拥有更多的爱与美而能让我们美学化地生存。

文学给予我们有价值生活的前提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生活。对什么是有价值生活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识,也会有很多确立有价值生活的观念性方向,很难集中为一个明晰简洁的衡量标准。因此,对于文学中的有价值生活也会众说纷纭,与此相关,会生成对“文学是什么”的诸多想法和说法。

一方面,对什么是有价值生活的观念和意识难以形成明确、清晰、简洁的表达,另一方面,这些观念和意识可能相互不一以至相互抵触,这造成了文学表达和文学判断的困难。当诸多关于有价值生活的解说互相拆解后,实际上,有价值生活已经不存在,但我们又必须确立一种有价值生活的方向。

由于生存需要,我们要对生活和文学进行判断,我们必须在纷乱无序的生存中找到一个生存核心,找到一种久远的、持续的有价值生活,才能确立今天现实中的有价值生活,才能确立文学中的有价值生活。因为,我们的生存和文学既需要一个稳定的人类性生存价值,又需要一种灵动的现实性生存价值,否则我们会茫然失措于生存方向,失去生存的活力和依据,也失去文学。

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有价值生活的价值核心,需要对有价值生活有一个简洁清晰的判断,以进一步生成和判断文学。

这样的价值必须是人类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学有个普遍的人类性价值核心,有不同人群大致共同认可的人类性品质和价值引导的美学化特质。文学的人类性诗意来自人类美学化生存的普遍本性,文学观念与生活之间有美学化通道,美学化生存是更高的生活和文学的方向,没有美学化生存方向的引导和激发,就没有完全的文学品质和生活品质。

因此,所有违反人类性价值的文学作品,最终将被人类所遗弃。有时候,人类对某种粗鄙价值倾向的暂时热衷,只是人类犯错误的表现,并不代表人类最终的生存方向和生命的根本意识。人类的错误也常常可能以人性和真实命名,张扬自己也蛊惑别人,不过,人类错误最终将被人类自己的正义和真理所澄清,文学也是这样的人类性价值观念的体现。

二、从有价值的生活出发

如果文学要表达、体现和确立有价值的生活与生命,那么,我们对文学就要有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辨认和判断有价值生活是什么样的观念,也是辨认和判断“文学是什么”的观念,由此而确立文学像星空和玫瑰一样能影响人的命运、能安排有价值生活的象征地位。

文学观念和文学概念不一样,概念是对某种单一事物的解释,观念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的看法,因为文学本身就综合了多种因素,并不是单一事物。我们并不能具有明确说明文学是什么的概念,也并没有直接帮助我们感受文学和解释文学的概念,通常人们所知道的文学概念对于生动具体地感受文学和理解文学几乎是没有用的。

但类似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美学化与象征性实现、文学的核心主题和方向是爱与美、文学必须进入生活、要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这样的文学观念,对我们的文学与生活却至关重要,并且是可以清晰表达、反复回味、深入理解、有效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观念几乎相当于文学立场。

我们必须要有关于文学是什么的观念,使我们在面对文学时,能够进入文学、理解文学、接受文学和解释文学。文学观念的核心意义就在于能引导我们得当有效地理解并且进入文学:我们怎么去认识文学、判断文学、写作文学与阅读文学?怎么确立和进入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事实上,在写作与阅读相遇的实际文学事件发生时,我们不能不让文学观念来引导我们。一方面,我们可能在文学事件中有意无意地生成和运用文学观念,另一方面,在文学事件中我们可能因为没有文学观念而茫然任意。

这一切都要立于有价值生活之上。当我们将文学判断为有价值生活的美学化与象征性表现形态时,会发现这样的有价值生活涉及很多方面。那么,在诸多生活因素与文学因素中,怎么判断有价值生活?怎么让文学作品中发生有价值生活?怎么建立、确认和呈现文学与有价值生活之间的关系?

文学观念是生活观念的表现,面对文学,首先要能够对有价值生活进行判断和辨认,然后才能对文学进行判断和辨认。在文学中判断和辨认有价值生活需要生活观念,生活观念又与文学观念相连,也就是说,怎么判断什么是有价值生活的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尤其是在一定的生活历程中,就是怎么判断文学的观念。因为,人的生存历程就是美学化生存历程。

这一切意味着,发生文学观念的必要性、让文学观念引导我们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来自生活与文学的浑然一体,来自人类生活与文学在美学化生存方向上的融合。

所以,这既是美学化生活观念的必要,也是现实化文学观念的必要。于是,这既与怎么确立现实性有价值生活的观念相关,也与我们怎么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美学化观念密切相关。我们必须有一个从美学化性情出发的生活观念,也必须有一个以美学化情趣处理生活的文学观念,这两个观念天衣无缝地融合为一,形成为什么而写作和阅读的观念,才能对文学以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清醒、得当、真实的判断。

生活逻辑决定文学逻辑,是否发生文学观念、是否意识到文学观念的重要,与我们是否能真正清醒地意识到文学在生活之中有关。如果文学像魔法,文学形式有对生活形式的奇妙变幻,有对生存情趣和意义的深入影响,文学魔法能把普通生活变幻为美学化生活,那么,文学魔法的神奇和深刻在哪里?文学魔法怎么变幻生活?文学怎么把普通生活变幻为美学化生活?

一切魔幻技法都与想要变幻出什么有关,即与为什么变幻有关。在文学变幻中,一切文学形式和文学方法都与想要什么生活有关,而文学观念是主要的。没有生活观念就没有生活,没有思考观念就没有思考,没有文学观念就没有文学,文学观念决定了想要什么生活,决定了是否要爱与美和有价值生活,这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是否能更长久。

文学观念是我们对文学是什么的基本判断依据,是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方向。在文学作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中,能否彻底贯彻文学存在于现实中这个核心逻辑,是文学观念的基本出发点。这体现在切实地从生活逻辑和生活立场出发,重视文学事实和生活事实,而不是空泛地以文学为由去任意评说文学。

切实地从生活逻辑和生活立场出发,才能切实地从文学逻辑和文学立场出发,才能切实地找到文学与现实的真实联系。任何对于文学的看法都必须从生活出发、从人类生存出发,脱离了生存和生活,文学就毫无意义,文学就不可能从人类原始时代延续至今。由此出发,任何文学观念都与生活观念相关,文学观念就是生活观念,因为,任何文学观念都是怎么看生活的观念,怎么看文学与怎么看生活相连,甚至是一致的。

如果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自在自为的文学,那也就没有只从文学本身去看文学怎么样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如果确定了文学与现实相关是不可排除的,看文学不但要从文学本身去看,而且要从生活去看,那么,文学观念就无法脱离生活观念,文学观念就是文学与生活双重并行的观念。这实际上是说,文学与生活是一体化的,文学是不可能与现实相分离而存在的,文学不是孤独预设和自在变化的。

于是,生活观念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就进入了文学观念之中,生活就产生了与文学的各种问题的相关性。

三、爱与美是有价值生活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生活?

既然文學是一种美学化的象征性有价值生活,那么,能够在广泛意义上延伸的有价值生活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如何知道并且判断一种生活是有价值的?美学化的象征性有价值生活的核心又是什么?

有意味的是,现实无法明确告知和确立的,我们有可能通过文学去告知和确立:有价值生活就是有爱与美的生活,美学化生活就是有爱与美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生存和文学的核心都是爱与美,爱与美是有价值的,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和文学中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确立有价值生活的、能衡量有价值生活的,只能是爱与美。

于是,有价值生活的主题和内容的核心也是爱与美。若没有爱与美,我们的生活和文学将一无所有。对个体生命来说,有价值生活是有爱与美的生活;在人类和文学的广泛意义上,有价值生活也是爱与美的生活。以爱与美为核心,形成了每一个人、每一种生活的具体情景,形成了广泛意义上的有价值生活,也形成了千百年来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和广泛表现,也形成了文学与现实对应的美学关系的核心。

同时,文学作品的永恒核心也是爱与美。从文学的形式风格意义上说,爱与美作为人类生活的主题气质和风格氛围,集中并突出了文学的美学化表现,文学的美学化主題气质和风格氛围,常常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生活风格和生存意识:一个时代的爱与美怎么样,一个时代的生活也会怎么样。人类的文明表明,人在个人生存中愈来愈追求和向往爱与美的生活,愈来愈注重生存的美学化感受,并且逐渐形成群体性的生存氛围和风格。

往事越千年,今天人类似乎一步就跨越了漫长的农耕时代,一切都似乎变得与以往不一样了,但有些东西并不是存在于虚空无限的时间中,也不能由每个时代的具体生活来标定。虽然高科技时代带来的是高欲望、高满足、高消费和高享受生活,有些东西却像树与石子、星空与玫瑰一样横贯在时代生活中,就像神的生活一样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人类爱与美的生存价值,只要人类在,爱与美就在,对爱与美的无限向往,是人类无限的希望。

爱与美成为人类的神圣信仰,并完成生命的诗意生存,也成为文学的核心品质与核心精神,任何文学作品表达的有价值生活和生命或者无价值的生活和生命,都会在爱与美中体现出来并被检验。无论理由多么振振有词,无论言说多么美妙动听,无论表现多么迷惑诱人,只要是疏离、缺乏、反对、毁坏爱与美的,都不是有价值的生活和生命。有些文学作品可能疏离爱与美的主题,或者不体现爱与美的主题,但不能反对和抑制爱与美。

文学的核心品质和方向与人类生存相一致,人类留存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几乎都书写了爱与美,像童话大都是以爱与美为主题的,而童话和神话是人类文学的根基。那些不表达爱与美以至毁灭爱与美的作品,最终将被人们遗忘。即使一些极端独特的作品,比如卡夫卡的作品,也是表达爱与美在现代生活中的压抑变形,但并没有抵制和否定爱与美,相反,是极度渴望生活中的爱与美而不能获得的表现。因此,卡夫卡的作品中的人物是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这是现代生活缺陷的警示。

实际上,缺乏爱与美的交流的生活也无法延续下去,卡夫卡的作品正好印证了:没有爱与美的生活无法持续,带来的是生命的毁灭。这是象征性的没有价值的生活,反而会激起人们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去追求有价值生活,去追求生活中的爱与美。在生活中,人们都不愿意做受压抑和被毁灭的人,这也就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永恒思考:活着还是不活,爱与美的判断是这个思考的现代再现和延伸。

将爱与美作为判断有价值生活的标准,就有了判断文学即判断美学化与象征性有价值生活的标准:对生活和文学以及两者的关系,无论什么样的价值解说和诗性解说,只要疏离、抑制、反对爱与美,就无法确立人类的有价值生活,也就不存在相应的有意义的美学化和象征性表现,如果文学作品中没有有价值生活,自然也就没有发生文学故事、事件、行为的价值,也没有美学形式、诗性构成和诗意发生的价值。

以爱与美对文学进行判断跟以人性对文学进行判断有什么区别?虽然人们常常论说文学中人性的伟大力量,实际上,很难能用人性来检验文学的力量,因为人性是抽象的、泛化的,人性的文学表现也是纷乱的,可以任意评说认定,当人性表现为文学作品中的情景时,很难辩说是人性的还是反人性的。

人性应该引导生活的美好,但一些文学作品把不论表达什么都当作人性的,即使是反人性的表现,也可能被说成是人性的,当没有对人性明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和界限时,就可以把对人性恶与丑的渲染也说成是人性的深刻表现。

但爱与美无法像人性一样被曲解,因为爱与美不是抽象的、泛化的,而是形象的、具体的生命行为和生活情景,爱与美体现在文学作品的事实中和人物行为中。爱要有爱的表现,美要有美的表现,无法将恶与丑说成是爱与美,爱与美的表达跟反人性的情景有明确的界限,所以,爱与美可以精确地体现文学中的生存品质。

四、文学与现实双向对映的交融

确定了文学与生活必然相连甚至是一体化的,确定了文学观念就是生活观念的另一个身影,进一步,就不是有限地确立单一狭隘的文学观念,而是建立清晰又有张力的文学观念,是得当地、准确地、尊重事实地看待和解决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从文学观念与现实观念的关系去确立文学观念。

怎么看待文学的看法是基本的文学观念,怎么看待和建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看法,也是基本的文学观念,换句话说,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看法,既来自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观念,又是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观念的来源和表现,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从文学是有价值生活的美学化与象征性实现出发,我们提出文学与现实双向对映的文学观念: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美学化双向对映的关系,两者本来是水乳交融的,不是单一的文学和单一的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是融合了生活的文学与融合了文学的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现实与文学不是互为参照和互为印证,而是相互对映、互为镜子,就像古代以水为镜:水中有镜、镜中有水,镜花水月是同一回事,而通常人们的最大错觉是: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两者的联系是两个分离的事物的相互印证。

确认了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而不能脱离现实,只能从生活立场、生存现实去看文学时,就可以延伸出并确认生活与文学是同时并行交错的,并且相互对映提升。由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双向对映的美学化关系出发,去看待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各种变幻、曲折和复杂时,就会有一种清晰的思路和脉络。

文学与现实双向对映的美学化关系意味着,文学要进入生活中才能构成文学,文学并不仅仅是用语言让生活情景更好看,并不仅仅是用语言反映生命的表现,并不单纯是语言构成的形式文本和言说形态,并不单纯停留于文学形式中或者诗性结构中,文学绝不是与现实相分离而悬置于生活之上的,文学与生活就像天空与大地相互对映、相互转化、连为一体。

于是,对文学与现实,我们只要言说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必定在场,永远不可能单一地只言说其中一个,只是,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忽略或者遮蔽了另一个。只看我们是否对此有所意识,而意识到这一点,将会对看待文学、看待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单方面的文学言说实际上不着边际、不得要领。

既然文学本身不能独自解决文学诸问题中最重要的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就要由包括美学化存在和美学化生活在内的文学与现实的融合来解决。不过重要的,是要采用对映美学的观念,以形成生活与文学融合在一起的美学化系统和方法,这既是形式的,也是意义的。

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观念包含了其他文学观念中的有益成分,摒弃了一些文学观念中不合文学情理和文学事实的成分,也摒弃了反人类性的文学观念。在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的基本观念之下,将会展开新的观念性视角,对文学以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去重新言说,与之相关,延伸出诸多文学概念和文学观点,比如文学必须进入现实并改变现实、文学必须具有诗性情趣但不是单纯的情绪愉悦、文学中爱与美的主题、美学化生存、诗性逻辑、诗性修辞、诗性惊异、诗性正义等。

作为人类生存的美学化表达,文学不能失去体认文学的诗意价值及经验的感性维度,文学是以感知经验为中心的美学化生存表达,它的过程就是从文学的发生到感受这样一个美学化过程,其中包含文学的美学化的本质、心理、表现等。但如果文学对现实问题不加以理性的反思和审视,排斥对现实的表现,必将导致文学的理性缺失以及意识狭隘。

在文学的双向对映美学中,生存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化活动,是一个美学化的过程和形式,文学的美学化形式承认生存的美学化过程,并表达这个过程中一些基本内容、主要环节、细致情景,文学的美学化表现包括了从文学家到文学作品等多个环节,因此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相互对映转化的,并不是各自孤立分离的。

五、返回文学所改变的现实

在双向对映的文学与现实的美学化关系中,文学会模仿生活,生活也会模仿文学,但生活逻辑决定文学逻辑,怎么生活就怎么写作,有什么样的生存就有什么样的文学。然而,文学逻辑只能决定文学,文学会影响生活逻辑,却无法直接决定生活逻辑。

不过奇妙的是,不懂文学逻辑的,也不会懂得生活逻辑。因为,文学逻辑中产生的生活可以影响生活、引导生活、改变生活和提升生活。并且,文学立场与生活立场相关,生活立场常常决定了生活逻辑,而文学有什么样的逻辑既来自文学立场,也来自生活立场,于是,文学立场就与生活立场紧密相连,审美立场就是生活立场,怎么写作也会怎么生活。

在文学与现实的双向对映美学化关系中,包含了文学与生活相互之间的模仿、反映、包含、促进、改变、提升,但实际上反映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超越现实。虽然文学的功夫有时在文学作品的形式之内,不在文学形式之外的现实,但诗意表现对于人类的存在意义却并非为诗的,而是为人的,并非超越現实的,而是返回现实的。

只有返回现实,文学与诗意表现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于是,文学作品的最根本表现,就是对现实的表现,而不是对自身的表现,文学对自身的改变和创造,是为了生长出对于现实更好的表现形式,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不是以文学自身的技巧来衡量,而是以能否返回现实和是否具有现实价值来衡量。

人不可能封闭在文学想象和虚构生活中不返回现实,如果文学只是让人们超越现实而不能返回现实,人们写作文学和阅读文学就毫无意义。如果文学是现实的诗意构成现象、是现实的诗意表现,那么,文学的终极目的是返回现实也就意味着:构成文学和诗意表现的终极目的也是返回现实。

进一步说,如果文学和诗意表现的终极目的都是返回现实,并且体现在文学事实和生存事实中,体现在文学与现实、虚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中,那么,文学与诗意表现怎么返回现实?

文学的价值是要改变现实,文学与诗意表现返回现实就是改变现实,文学返回的现实已被文学和诗意表现改变了,文学返回现实的最明确体现,是文学对于人和现实的影响与改变。

对人的改变,是对人的生存感觉的改变,由于文学的影响,在面对现实时,人会产生与文学中的生存体验相似的感觉,与没有受到文学影响的人相比,就会有对生活的不同感觉,也就是说,文学不可能直接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人的现实感觉,面对同样的现实时,有不同的感觉,现实也就不一样了:心无外物,就不为外物所累。

另一方面,文学的美学化整体世界和整体生活形式会产生一种生存的立场、品质和倾向,这会被注入到现实生活中,转化为生活形式。因此,文学必须转化为生活形式才能真正成为文学,文学能否转化为生活形式,是对文学作品的真实和价值的验证。

生活中必然包含生命,文学返回生活,首先会返回具体的生命情境,发生在每一个人的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中,同时,也是返回人类的整体生活、宏大生活和历史生活。

并不是人类经历与个人经历无关,生命历程就是文学历程和审美历程,文学经历和审美经历必然要进入生命经历,而生命经历与人类经历相关,生命无法离开历史而踽踽独行,如果生命经历要进入文学中,文学中的审美经历也就会进入历史经历,并且影响和改变与审美经历相关的历史。

所以,在文学中,一切审美经历都与时代和历史相关,每一个生命的生活都与宏大生活相关,而缺乏宏大意味或者宏大意趣的生活,也就往往缺乏生命内涵和诗意力量。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只是表达个人,所表达的个人经验没有人类性成分,就与人类生存无关,也与他人生活无关,这样的作品并没有表达有价值的生命和生活。

灵魂、自由和人性既与个人生存相关,也与人类性相关,要仔细体会个人生存与人类经验有什么联系。文学作品有人类性无限空间就有开阔大气和持久性,但人类性不是什么都写,而是在个人生命和个体事件中写出整个象征性的生活世界,我们不能停留在文学所表达的空泛的人类经验中。

于是,重要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四大实际存在的要素:历史、灾难、爱情、理想主义的神性。不过,文学中的一切最终都精准地集中向爱与美,爱与美会具体而生动地体现生活与生命,体现人性价值和人类性价值。历史、灾难、爱情、神性四大要素形成爱与美实现的具体情境和具体行为,具体地担负着对于文学中有价值生活的实现。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王威廉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美学观念
印花派对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钓鱼的观念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纯白美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