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科学题材叙事的 “科学之难”主题

2020-09-10黎保荣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凡尔纳潜艇层面

科学与文学,科学理性,文学感性;科学抽象,文学形象,可以说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古今中外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科学。在此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笔下也出现了不少包含科学题材、元素的作品,如《天狗》等诗歌,《狂人日记》《铁鱼的腮》《围城》等小说,《法西斯细菌》《岁寒图》等戏剧。平心而论,中国现代文学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叙事文学中的“科学之难”的主题。

一、知识层面的“科学之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作家虽然有其科学专业底子,却似乎没有一个能像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小说那样,作品所提到的科学细节,被未来的科学所印证。凡尔纳善于利用现用科学来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例如《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艇的雏形,《机器岛》预言了航母的雏形,《从地球到月球》预言了登月和火箭的雏形,《面向三色旗》从疯子科学家托马斯·罗什发明的火箭助推引擎和混合液体炸药、新型榴弹“罗什闪电”,预言了RPG火箭筒的雏形,《神秘岛》预言“水就是未来的煤”,即现在登月火箭用到的液态氢(从水分离得来)。诸如此类。虽然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凡尔纳预言潜艇只是谬传,因为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64年,南方的潜艇成功炸沉了北方的军舰,而且这种潜艇都是人力推动的,还没用上蒸汽机,5年后的1869年,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才开始连载与出版;同时他指出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预言”大概有三个步骤:目光敏锐的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猜想,因其以科学语言阐述,相对小众,无人关注;这时科幻作家凡尔纳读到这一猜想,启发了灵感,刺激了想象,予以完善,甚至——予以“歪曲”(否则故事就不够精彩了),借此构造出一个洋洋洒洒的故事,畅销,走红,这下大众知晓了;与此同时,科学家继续为其提出的想象深入研究,终有一天喜获成功,一经公布,大众突然回想起之前那部科幻来——“太牛了!科幻作家激发了科学家的想象!”[1]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如下事实:“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海军少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后说凡尔纳是他的领路人;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2]

故此,正如凡尔纳的研究者威廉·鲍卓贤所言凡尔纳对于利用科学来“创作发生在异域的戏剧性故事特别感兴趣”,凡尔纳的小说被西方称为“科学小说”,只是中国人翻译过来之后,改称为“科幻小说”罢了,“科幻小说”并不符合西方的实际,因为西方作家的写作并非全为“幻想”,而是为了探索“科学”与异域。

但是,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科学题材叙事,却几乎没有产生这种科学预言的可能性,甚至连作品中科学家的科学知识都是陈旧的,这就是知识层面的“科学之难”。就如钱锺书的《围城》中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而老科学家高松年则不仅年纪老,而且科学水平也老,将两大退步集于一身,他缺乏广泛新颖的科学知识、体系与方法,因而难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进展。在此意义上,中国现代作家的科学叙事可以说是长于“叙事”,短于“科学”,大多缺乏对科学细节、科学过程的详细叙述。这也许由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中国现代作家的科学根底,例如鲁迅在仙台医专的解剖学成绩才59.3分,生理学才63.3分,总成绩在全班142人中排名68位,成绩只是中等;郭沫若视力不好,影响他继续从医的事业;诸如此类,而这正是“弃医从文”的前提。二是由于作家的写作意图,并不在科学,而在启蒙与人生。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指出的“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3]

二、世俗围困层面的“科学之难”

张爱玲的小说《封锁》里出现一个故事情节,叙述了在电车里面,一位医科大学生“拿出一本图画簿,孜孜修改一张人体骨骼的简图”,“细细填写每一根骨头,神经,筋络的名字”,[4]其他的乘客或以为他在速写写生,或以为这是所谓的立体派、印象派画法,或误认为西洋画也流行中国画式的题字。这里表现了世俗对科学的消解,本来认真严谨的科学,被无知、世俗的庸人所围困。

而鲁迅的《立论》叙述的是小学生本来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是老师却不讲立论方法,不讲科学,只讲立论的难处,转变到讲人际关系,“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换言之,说必然(科学)的遭打,但富贵(说谎)的却得好报,也就是说,求真的科学被求善、世俗的人际关系所弱化,所打击,人际关系的求善(得到好兆头)本来就是迷信,与科学相左,求善蜕变为说谎,这也暗示“不说谎”的科学追求处于人际关系“瞒与骗”的羁绊之中,或者说象征或暗示科学处于只想升官发财的实用理性环境之中,与升官发财无关的科学得不到鼓励与支持,由此学生知识层面的科学之问蜕变为世俗层面的科学无用。这样整个社会对科学的漠视,令人寒心。另一方面,尚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只想求真,即使被老师提醒之后,也希望“既不说谎,也不遭打”,保持自己的独立清醒的态度。只不过老师教导的话语方式却违背了學生的愿望,将一种独立思想变成了庸俗的骑墙之术,两面讨好,缺乏是非观念。

而钱锺书的《围城》叙述了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充满了投机与世俗:高松年身为大学校长,前途无量,这是因为文科出身而做大学校长的人轻易坐不上这位子,即使坐上了也不以为荣,很可能是由于干政治碰壁下野,既然未能“学而优则仕”(做官),那么索性仕而不优则学,到大学做官虽无官场荣耀,但毕竟也是做官;但是理科出身而做大学校长的人,就不可相提并论了,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晋爵。”高松年是位集年龄之老与科学之老两大退步于一身的“老科学家”,[5]但是他却以这种退步落伍来达到“中国科学家晋爵”的目的,况且三闾大学也不过是他通往更高仕途的跳板罢了。他充满了强烈的权力欲,善于运用官场手段,表面上是科学家、大学校长,实际上是一个庸俗势利之人。故此,有的学者指出“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6]这样功利的风气至今不绝如缕,哈佛大学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一语道破:“现在名校教授花时间不是在学术上。有些人首先弄好处,捞金钱加荣誉,让外国人来评价自己,一年有3个月到5个月在国外‘走穴’。不管这个教授有没有能力,评博士点,自然基金会,甚至评某某大学这些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学术交易和拉票。算起来,三分之二是非学术生活。当然不愿意做学问了。”[7]

三、理想实现层面的“科学之难”

许地山的小说《铁鱼底腮》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小说写雷先生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因国内没铸炮的兵工厂,学无所用。后来利用在外国战舰、潜艇里工作的机会学习制造潜艇,每次到艇上工作时,他就从水手那里探问他们的经验与困难,但是后来被一位外国军官发现并且怀疑他是奸细,从此不派他到潜艇里去工作,他不得不辞工,离开外国船坞。然而他以民族利益为重,并未把发明(潜艇)的图样献给外国人。[8]

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坚持科学理想,继续研究潜艇,并且画出了图纸,制造了模型,他的“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他的“铁鱼”能获取氧气,像真鱼在水里呼吸一样,所以能潜在水里的时间很长,甚至可以几天不浮上水面。“我这鱼有许多‘游目’,无论沉下多么深,平常的折光探视镜所办不到的,只要放几个‘游目’使它们浮在水面,靠着电流的传达,可以把水面与空中的情形投影到艇里的镜板上。浮在水面的‘游目’体积很小,形状也可以随意改装,虽然低飞的飞机也不容易发现它们。还有它的鱼雷放射管是在艇外,放射的时候艇身不必移动,便可以求到任何方向,也没有像旧式潜艇在放射鱼雷时会发生可能的危险的情形。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9]而关于铁鱼(潜艇)的腮,他的模型是一个人造鳃,从水里抽出氧气,同时还可以排泄炭气;艇里还有调节机,能把空气调和到人可呼吸自如的程度。

只不过无论雷先生怎样坚持科学理想,他的潜艇模型怎样能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但是他却遭遇了一连串的理想失落:一是当局有眼无珠,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从未被采用过;二是即使他找中国造船厂来制造潜艇,也无济于事,因为他知道进去船厂的人,依靠同当权的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才能获得相当的地位。纵然他能进去,他提出来的研究和制造计划,即使能够申请到一笔试验费,也许运用到实际工作的经费已经被层层盘剥到所剩无几,如此不仅导致毫无实绩遭人耻笑,很有可能还会因此获罪。三是即使他找高深学术研究院试验潜艇模型,也无异于枉费心机,因为主持研究院的大多是年轻的八分学者,很不虚心,狂妄自大,自认比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技高一筹,妄下断语,而且他们还有帮派组织,党同伐异,他不喜欢与之交往。[10]

如此这般,无论是政界(军界)、商界还是研究界,都让他深感科学理想无法实现、报国无门的痛苦。最后雷先生在逃难时,因抢救落水的图样而葬身海底,导致永远无法实现其理想,更是令人痛心疾首。这个故事让人想到了所谓“中国第一艘潜艇”的故事,据说是清朝时有官员上书请造舰船,朝廷批复在天津制造局试造;结果制造过程十分神秘,不许外人窥视。1880年该船建成,从描述上看极像潜艇;但后续记载全无,不了了之。[11]

又如冰心的小说《去国》写朱英士就像他的姓名所示,作为一个英明的知识分子或英雄式的知识分子,他从美国毕业回国,希望干一番大事业,“新发明了一件机器,已经画出图样,还没有从事制造,若是在厂里做事,正是个制造的好机会”。可惜的是,国内的黑暗现状让他英雄气短士气全无,根本无法施展他在美国学到的现代科技,而与其共事的其他“技正”也有相似遭遇。因为报国无门,英士只得再次出国以实现其事业抱负,“祖国啊!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12]的感慨传达出报国无门的悲哀、科学受冷遇的寂寞以及对黑暗政府的愤慨。黎锦明的《十个顽童》也有类似意蕴,此不赘述。

而陈白尘的戏剧《岁寒图》,它塑造了坚持科学理想的科学家黎竹荪,但同时也写了黎竹荪的两个学生胡志豪与汪淑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人生投机之路,背弃了科学理想,与其姓名寓意大相径庭。而这两个抵抗不住社会“结核菌”病毒感染的人物变形记与变心记,恰恰折射了社会投机“结核菌”病毒肆虐之广之强,以及科学家黎竹荪坚守科学理想的艰难背景与坚毅精神。而庐隐的小说《一个著作家》写的是“思想宏富”然而贫穷的青年数学家邵浮尘,被女友沁芬的父母嫌贫爱富,被迫分手,后来发狂离世,他的数学理想也随之烟消云散。

四、政治层面的“科学之难”

夏衍的《法西斯细菌》表现了从“科学至上”到“国家至上”的主题。从1931年到1942年,日本步步紧迫侵略,科学家俞实夫节节退避,只想进行平静的科学研究,但这一小小愿望也被日本侵略者无情毁灭,他的女仆因为他妻子是日本人,他在日本人的研究所工作,而坚决辞工;他的女儿也被其他中国小孩所排斥欺负;他的朋友被日本兵杀害;他的仪器被日本兵破坏,最终导致他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他终于认识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科学之外还有国家和民族,国家没有弄好,科学不能单独存在、发展与繁荣,也认识到必须扑灭人类的愚蠢和野蛮,即“法西斯细菌”,科学才有正常的未来。[13]

综上所述,无论是知识层面、世俗围困层面、理想实现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体现了“科学之难”。其中,知识层面体现了由于科学家缺乏广泛新颖的科学知识、体系与方法,因而难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进展;世俗围困层面体现了世俗功利观念对科学的消解,使得科学难以普及,难以纯粹;理想实现层面体现了政府、团体、个人等多种因素轻视、阻碍科学,导致了科学理想实现的艰难;政治层面体现了政治、战争对科学研究的摧残,国家没有弄好,科学难以单独存在、发展与繁荣。

尤其是后两者,还流露出一种“科学救国”的思想。但实际上,“科学救国”并不仅仅是现代中国的一种文学现象,还是现代中国的一种历史现象,这两种现象在西方都是匮乏的。有的学者指出:“科学救国”思潮在现代中国的演化,展现了学术(科学)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总是作为工具被利用,“科学救国”将“科学”这样本质为追求真理,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的求知行为与“救国”这样宏大的实用目标相联系,是与“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精神相背离的,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利用厚生”、经世致用的文化特质,[14]缺乏西方科学体现为自然观而非人生观,对知识、真理的纯粹追求,与宗教信仰有深层联系的三重内涵。[15]如美国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所言“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16]而上述作品中的科学家做的几乎都是应用科学。简言之从上可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为利益,为救国,为应用,这种科学实用主义,体现了中国坚持纯粹科学研究的艰难。

[注释]

[1][11] 星河:《凡尔纳预言潜艇的谬传》,《中国科学报》,2016年3月4日,第7版。

[2] 黄秀敏:《文化语境下的西方幻想文学之嬗变》,现代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页。

[3]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439页。

[4]张爱玲:《封锁》,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第一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0-101页。

[5] 黎保荣:《何为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2期。

[6] 张子高:《科学发达略史》,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247页。

[7] 杨猛:《数学大师丘成桐痛击中国学术腐败》,《北京科技报》,2005年8月11日,另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http://www.cutech.edu.cn/cn/

qslt/sgwz/webinfo/2005/07/1180054677395715.htm,2005年07月11日,另见简夫:《科学殿堂为何黯然失色》,《检察风云》,2007年第3期。

[8][9][10]宋伟杰编选:《中國现代文学百家·许地山》,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194、191-192、193-195页。

[12] 冰心:《冰心文集》第1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32-33页。

[13]《法西斯细菌》,见夏衍:《上海屋檐下》,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98-170页。

[14] 张剑:《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第1期。转引自黎保荣:《何为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2期。

[15]黎保荣:《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9-45页。

[16] [美]亨利·奥古斯特·罗兰:《为纯科学呼吁》,王丹红译,《科技导报》,2005年第9期。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周西篱

猜你喜欢

凡尔纳潜艇层面
潜艇的由来
潜艇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潜艇总动员4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
凡尔纳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