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
2020-09-10鲁红英
鲁红英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它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笔者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一直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师完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讲解,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教师把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收知识,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特别是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读作品、背作品,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枯燥无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让语文回归生活,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加“接地气”,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语文这门“艺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措施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生活实际,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课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多与他们交流溝通,不要划分优等生和学困生,要让他们觉得大家是平等的,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适时地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宗悫传》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成语大会》的片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乘风破浪”这个成语的含义。在上课前,教师了解到班上很多学生平时都会观看这个节目。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该节目的相关片段,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是无处不在的。此外,在辩论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淘宝购物的利与弊”,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学生还喜欢看电影,如《战狼》。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战狼》的观后感,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其中涉及的人和事往往又与学生平时在实际生活遇到的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以王安石的《元日》为例。《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具有欢快、积极向上的格调。这首诗是这么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描写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景象。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会用放爆竹、贴对联、贴窗花的形式来庆祝。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看看如今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时的春节习俗有贴门神、贴春联、喝屠苏酒、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拜年、逛庙会、观社火、舞龙、舞狮等。如今,人们还保留了贴春联、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等习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3.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课堂教学是不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的。教师需要适时地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景训练时,就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教室,游赏一下学校周边的山水风光,尝试着写一写所见的景物。这样,学生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景,也更容易写出景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抓住景物的特征。比如,朱自清写花,分别写了花之形(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之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之味(花里带着甜味)。教师可以让学生也抓住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写它们的形、色、味,并适时使用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教师要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