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主要问题与创新策略研究
2020-09-10孙旭峰
孙旭峰
摘 要:我国是农林业大国,确保农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现阶段,我国农林业经济管理存在农林经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问题,必须要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是知识进步的需求、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农林经济管理创新非常有必要,为此,需要从推动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形成强有力竞争力、建设健全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提高政府专项资金补助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080-03
我国自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经济实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观,经济建设也在社会前进过程中稳步发展,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体现出加强农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完善农林经济管理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对农业管理、林业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三者中的某一者进行管理,其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三者的有机融合,实现三者的统筹规划,是对传统观念思维的创新和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分析和探究农业与林业的发展状况,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社会前进方向为导向不断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要始终贯彻经济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对农业与林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建设。加强农林经济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农业和林业,使得农林行业能够获得飞速发展,并确保农林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现阶段农林经济管理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给予我国农行业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农行业,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虽然国家给予农林业大力支持,但是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行业的发展速度显然和其他行业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对现阶段农林经济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改观,而农林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农林经济在管理模式、运营理念、政府扶持制度和市场竞争力上都不尽完善[1]。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林经济,还必须积极引进农林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也有许多问题,许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即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此外,高校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但是农村经济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和城市建设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支持农村的经济建设。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缺少中流砥柱,政府部门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刺激农村经济,也没有为农林经济设立专项辅助资金,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比,农林经济在改革创新力度上比较乏力,从而造成农林经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2]。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能够得出,我国在农林经济管理方法和理念上还有许多的问题,要想改善农林经济管理现状,必须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案,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更加科学与高效,不断形成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体制。
二、農林经济管理主要问题
(一)农林经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农业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从专业角度来说农业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其中就涵盖了林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等在内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常见的自然因素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现阶段,我国农业部门积极地对传统农业结构进行改革,不断地引导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手段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这样的变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但是依旧没有帮助我国农林经济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这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的:一是现阶段我国许多农林种植区域不集中,从而给建设集约化管理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障碍;二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方式依旧比较落后,没有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充分融合到农林经济管理工作中;三是现阶段我国农林种植还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林经济的不断发展[3]。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
农林经济的快速与稳定发展必然离不开合理的管理制度,然而,现阶段农村地区依旧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大城市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许多农村人员选择到城市务工,从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主力军,阻碍了农林经济的向上发展。
第二,我国农村人口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农林经济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科学地建立农林经济管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正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才使得我国农林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也造成了农林经济没有充足的力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速度明显要迟缓许多,正因为农林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造成许多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流失到大城市或者其他行业中[4]。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造成了许多农田处于闲置状态,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更不能为农林经济增长带来正面作用。此外,当下实施的农业经济管理改革也未能从本质上改善农村生产关系与劳动力之间的协作发展模式。最后,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上也存在欠缺,使得培养出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其中还有许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与此同时,农林经济产业自身缺乏有效的吸引力,不能有效地引导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
三、农林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知识进步的需求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行业以及新型行业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更是刺激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传统行业获得新的活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一席之地。任何领域都要尊重现代知识的发展,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公司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在新时代变革中永葆青春。我国是农林业大国,传统的农林业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但是随着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林业发展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发展步伐,必须要将现代新知识应用到农林经济管理中,不断创新和变革农林经济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农林产业在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5]。
(二)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发展社会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中,我国的经济模式多为粗放型,这样的经济模式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资源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农林行业更是粗放型经济的典型代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农林行业逐渐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对传统农林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进而使农产品在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农林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升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农林行业的管理,确保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能够实现精确供给[6]。
(三)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向经济大国转变,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林产业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力,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我国是农林发展大国,加强农林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农林行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四、农林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一)推动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形成强有力竞争力
为了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管理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必须要持续推动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三个环节:一是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提高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林产业中的应用,提高农林产业的生产效率;二是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问题进行整改,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再学习,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品质和师资力量;三是政府部门还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推动农林科技服务基地的建设[7]。
现阶段,我国在建立农林科技服务基地方面还存在欠缺,突出表现在农林科技服务基地数量普遍较少,并且我国农林种植面积非常辽阔,受到自然因素以及地势的影响,使得农林种植区域不集中,相互之间间隔较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林科技服务基地在农林建设中的影响力,也不能很好地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融入农林种植中,不能促进农林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先设立农林科技服务基地示范点,通过这个示范点带动周边农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随后将发展的经验扩散到农林建设其他区域,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整体实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二)建设健全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
上文研究了农林经济管理制度出现的问题,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制定了以下几项改善措施。
第一,政府部门制定有偏向性的农林经济扶持政策,要求政府相關部门能够充分重视农林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农林经济规划中,建立农林经济与社会经济沟通交流的桥梁,加强农林经济和社会经济的相互融合,有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通过不断地引进外界资源和生产模式,创建稳定的信息沟通途径,才能从本质上改善农林经济管理方式。
第二,要加大对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以及剩余人员的利用,政府要制定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奖励扶持政策,让农村地区人民能够自主意识到参与农林经济建设的重要经济价值,防止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员流失到城市,有效地保留农村地区的技术人才。
第三,要充分调研和开发农林闲置田地以及留守人员的使用,不断挖掘潜在的应用价值,对这些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系,将促进农林经济发展为主导线,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经济的整体进步[8]。
(三)提高政府专项资金补助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在农林经济建设上的投入较少,对于农林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活动也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从而导致我国农林经济发展在资金与人才上都比较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第一步,要构建全面有效的农林经济建设融资途径,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增加对农林经济发展的投入,缓解农林经济建设在资金上的问题;第二步,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提高对农林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农林建设资金供给的稳定性;第三步,农林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的有效利用能够为农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农村地区必须要重视培养农林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农林行业的技术实力,进而提高农林经济的社会影响力。
(四)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必须要明确农林经济发展的方向,要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促进农村地区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建设活动,随着现代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使得许多机械设备取代了人工劳动力,为此,农林经济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秉承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思想,加大科学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此外,还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刺激劳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劳动人员在农林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只有充分提高劳动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有效推动农林经济的发展,促进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农林行业的结合。最后,农林经济建设的管理模式也必须要跟上时代潮流,加大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不断提升农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好地发展农林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
(五)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农林经济建设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紧密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深入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农林经济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林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同时根据现代化农林经济发展现状创建新型的经济管理办法,加强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起综合实力一流的农林经济管理队伍,从而让现代化技术深入结合到农林行业建设中,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提升农林行业工人的整体技能水平,促进农林行业现代化設备的广泛应用[9]。
要促进农林经济现代化更好地发展,还需要建立全面的社会服务体制,该体制的建立能够引导农林业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政府部门针对农林业制定的专项扶助政策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林行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五、结语
传统的农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从而导致农林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是知识进步的需求、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林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从表面开展,更是要贯彻落实各项创新策略,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创新效果,提升农林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秀景.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出路[J].农家参谋,2018(12):8.
[2]潘君辉.浅析我国农林局的内部控制建设——基于临海市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6):33-34.
[3]崔晓琳.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8):162-165.
[4]崔玉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6(6):6-8.
[5]王军,王夷平,许春艳,王桂霞.农业经济转型背景下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探讨——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21-24.
[6]景军,张永福,安放舟.新疆县域农林牧渔业空间差异分析——基于ESDA与GIS方法[J].干旱区地理,2015,38(4):821-832.
[7]李翠霞,黄凤,余志刚.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35-137.
[8]黄敏,雷新途.中国农林企业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沪、深农林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改革与战略,2011,27(6):167-170+186.
[9]刘圻.农业企业风险的整合治理研究——基于COSO报告的风险管理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8(4):88-92+109-110.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