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西场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020-09-10张洪杰
摘要:开滦煤矿建井以来,下部煤层开采受地下水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 析,揭示矿井充水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水源;导水通道
一、概括
西场矿业分公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境内,北靠燕山,南望渤海,与京津城市相连,处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腹地。井田面积40.5km2。开采煤层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层分布为中石炭统唐山组,上石炭统开平组、赵各庄组,下二叠统的大苗庄组、唐家庄组。主采煤层为5、7、8、9、11、12-1、12-2、12下、14煤层,其厚度分别为1.1m、1.15m、3.53m、4.10m、2.18m、2.23m、2.52m、1.13m、1.76m。此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开拓,划分四个水平,分别为-500m水平、-690m水平、-950 m水平和-1200m水平。矿区最大向斜为开平向斜,延展长度达60km,长宽比约5:1,向斜总面积约800km2。
二、充水水源
(一)大气降水、地表水、潜水
大气降水、地表水均是井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们分别通过基岩裸露区及风化带渗入补给,通过顺层径流,但在此地区受地形及基岩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补给量有限。次煤田存在三个隔水层及地表河流少的原因,因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潜水对矿井涌水量影响甚小。
(二)含水层水
井田内的三大含水系统—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和中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有以下特征:
(1)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承压含水层水
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全区分布,不整合于古生代地层之上,北薄南厚,较均匀地渐变,车54和车60孔一线以北为厚度小于180m的宽缓平台,向南一般以每公里50~60m的幅度增厚,到南缘厚度达到650m。第四系全为松散沉积物,此孔隙含水层水量充沛,含水性强,但变化较大。单位涌水量0.275~2.258L/ s·m,渗透系数0.371~4.846m/d,水温12~18.5℃,富水性强,水量充沛,为煤系含水层的间接补给水源,但如有构造导通,则该含水层也有可能成为矿井涌水的直接水源,
(2)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石炭-二叠系煤系含水层伏于新生界松散层之下。泥岩中所夹的砂岩,为本组裂隙的赋水层。沉积稳定富水性弱,地下水径流缓慢,不易流动。因为是隔水层(泥岩)含水层(砂岩)交替产出,所以含水层厚度薄,无构造沟通时,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以水源为背景,按水位(头)、水化、水温的连续与差异以及钻孔抽水流场反映,可将本区含煤地层划分为四组十段。其中5煤顶100m为强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以及渗透系数相对较大,对5煤以下8、9等主采煤层的开采存在安全隐患。
(3)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不整合于含煤地层之下。本区有十二个钻孔揭露此层,除车43、车59两孔揭露较厚(73.26m和97.38m),一般揭露厚度多小于10m,但推测其厚度大于400m。灰岩含水层岩溶比较发育,多以溶孔为主,连通性比较好,所以富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为0.799~1.794 L/ s·m,渗透系数3.405~10.385m/d。本层含水性强,对供水是一良好层位,但对矿井深部的安全采掘威胁甚大。
(三)老空水
西场矿在建井、水平延伸、新区域施工及最上方煤层回采中,充水水源主要为含水层水,而在下方煤层回采中,老空水就成为了主要充水水源。本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的布置、顶底板的岩性特征及涌水等因素,在采空区或废巷,有可能存在不同形式的积水。一旦施工工程接近、揭露或冒落帶导通这些积水,便可涌入井巷,发生老空区突水事故。而且老空水是长期积存起来的,多为酸性水,有较强的腐蚀性,对矿山设备危害甚大。
三、充水通道
通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西场井田范围内充水通道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直接揭露含水层
根据开采煤层与含水层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充水水源和间接充水水源。从目前矿井的开采区域看,直接充水水源为A0~A、A~5煤顶、12煤~14煤含水层组。
(二)断裂带导水
本井田构造发育。通过建井及生产阶段来看,大部分断层未与含水层导通或不导水,然而有些断层天然条件下是隔水的,但是当开采矿层时,采场内的断层会由于开采造成的矿山压力的变化而“活化”,从而引发突水。如建井初期,-230m水平北二顶板绕道利用管棚技术顺利通过F2(落差35m)断层组,一年半后发生了迟到突水,最大涌水量3.0m3/min,并伴随有大量的黄泥、卵砾石等物,判断为导通冲积层水。
(三)采矿造成的裂隙通道
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时,都会对原有围岩产生影响,当产生的裂隙导通含水层或其他水源时,这些水也会顺采动裂隙进入矿井。如2011年11月18日13时30分,2089采面28至35组架间滴淋水,水量为0.2m3/min,出水形式由滴淋水逐渐变成淋水,出水面积逐步向上、下出口方向发展。16时,采面1至82组架间普遍淋水,后淋水范围由82组向下缩小,采面水量开始逐渐减少, 23时,采面淋水范围为66至下出口,采面水量为1.0m3/min,下运老空水量为0.6m3/min,工作面总水量为1.6m3/min。水呈乳白色,且无异味。截止2011年11月29日,2089下采面内已无水,下运老空水量为0.4m3/min。经分析为工作面回采垮落后,裂隙导通煤5顶板含水层所致。
四、充水量状况
在建井初期,随着巷道开拓工程不断揭露各含水层,矿井涌水量逐年增加。之后由于矿井含水层本身的自然衰减及本矿注浆堵水工作的开展(如:水仓、轨道中石门、201废巷明水注浆堵水等),涌水量逐渐减少,有下降的趋势。虽然2002年之后又呈现上升的趋势,但2007年之后涌水量明显下降,目前涌水量基本维持在33.0m3/min左右。
五、结语
开平煤田为东北向大型复合式含煤向斜构造。随着回采工作的不断进行,再加上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隐蔽、不确定性,使得矿井受含水层突水的威胁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开滦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有助于其他井田参考,以便更好做好井田防治水工作。
参考文献:
[1]汪智强.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玛纳斯湖北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地下水,2020,42(03):54-55.
[2]赵军学.对煤田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0):230.
[3]吕东亮,李松营,张春光,杨培,张万鹏.新安煤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J].中国煤炭地质,2017,29(11):35-40.
[4]张洪杰.开滦西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河南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洪杰(1997-)男,汉族,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籍贯:河南开封,在读研究生,地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