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历代名碑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10邹艳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邹艳

摘要:我馆藏有清代名碑十多方,包括清末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何维朴、邓石如、俞越等名家的法帖碑、纪事碑等,历年来在本馆的博物馆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对纸质、木质名家手迹之外的一种书法艺术的补充和丰富,为了让历代名家名碑的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现就以我馆藏碑及身边藏家所藏历代名碑和大家来一起探讨、分享。

关键词:民碑;书法;艺术

一、从古至今,碑刻书法艺术一直在不断传承与发展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正因如此,自古以来才有那么多文人学者沉醉其中,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东晋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他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更是如痴,专盖一座小楼练字,并发誓:书不成不下楼,废弃的毛笔都葬成了一座“退笔冢”;唐代怀素刻苦练字,练废了一园子上万株的芭蕉叶,还把木板都练穿了。

“书圣”王羲之从小就受到晋代大书法名家卫夫人的启蒙,后又师法汉末至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钟繇,并妙传其法,写出了“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一手好字,千变万化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智永和尚人称永禅师,也是中国书法传承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继承了王氏家书,并加以整理,规范后成系统化,又把王家书法传承给了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特别是《千字文》,成为一代代僧徒们必抄的经书,也是后世欧阳洵、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大书法家临习的范本。他的书法形象、优美而精微;怀素曾师从唐代楷书四大家的颜真卿,不过后来他的主要成就却是草书,他的狂草行云流水,转折之处毫无拖沓娇柔之感,奔放豪迈得气势恢弘,又不失法度,能够表现自己独特的性格,终成一代“草圣”,对后代的影响非常的突出。

二、碑刻书法艺术是传播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它除了是古人日常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外,从甲骨文、石鼓文到篆、隶、楷、行草,逐步演变而来的文字,从东汉蔡伦造纸出现之前的甲骨、青铜、简牍到碑刻的使用载体上,都是传播文化史上的重要媒介。特别是碑刻,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便笺、家信,还是一篇精美的文章,或是珍贵的圣旨,只要是名家所书,文人、学者、书法爱好者都会千方百计寻找然后请人把它们刻在石碑上,日夜临摹。

唐代谜碑之一的《碧落碑》就曾让骄傲的大书法家李阳冰寝卧碑石下数天不忍离去,为它的奇古字法而痴狂;上次我们展出的清晚期大书法家、金石学家徐树钧就临摹了一幅碧落碑字体,令人一见就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秦统一文字后,文字的书写艺术得到更快的发展,从最上层的贵圈开始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扩散,为了更好的保存与传播书法艺术或者文字内容,石刻这一因随处可见又可长久保存的材质推动了碑刻艺术于东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出现了《礼器碑》、《曹全碑》等大批书法价值很高的隶书碑。

到唐代时,因为帝王记功证事以图流芳百世这一思想盛行,出现了大量制作精良、文字华美的御碑。如唐太宗的《圣教序》、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等都是唐代帝王亲自撰写碑文的代表作,如此又带动了唐代金石学进入了繁荣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楷书四大家,出现了王羲之传最好的冯承素版本《兰亭序》。

到了宋代,因为收藏仿古热,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像虞世南所书《孔子庙堂碑》因原石在唐代被毁,宋拓本难寻踪迹,所以黄庭坚曾说过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哪购得?北宋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还花了十八年时间写成《集古录》和《集古录跋尾》共一千卷,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专著;受他的影响,后又有李清照,赵明诚著有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金石录》30卷。元明时金石热暂缓,不过,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赵孟俯一生所书碑刻众多,这次展出的有他晚年的代表作《仇鄂墓碑铭》和《福神观记》、《天冠山题咏》等,他的书法遒丽老劲,一丝不苟,不愧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可惜史料记载仇鄂碑原石一直找不到,原拓本已被日本一大藏家所藏,6、70 年后才出来面世过一次,倒是有临习摹本出版流传。

到了清代,金石学高潮复起,又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次我参与展出的80多方原石及拓片,大部分就是清晚期大金石学家徐树钧家里流失出来的,现在上博的镇馆之宝--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就是他家的旧藏。徐树钧家学渊源,历代都有收藏的传统,就徐树钧个人来说,光是收藏名家字画、金石拓片就有上千种,他还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其中金石类占了最大的篇幅,可见他对金石的重视;还有一官员端方,曾担任过湖南巡抚,现在上海图书馆便藏有他和朋友制作的金石拓片十多件。他痴迷于只要在哪见过某拓片,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原碑;而清晚著名的金石学家李宗翰在湖南当学政时,还曾在广西的桂林建了一座拓园,专门用来收藏书法名碑及拓片,可见金石学在清代的繁荣和发展盛况。

三、碑刻书法艺术对清代书法的影响深远

清代梁启超曾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说过一句话:“以复古为解放”,以书法为例,金石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书家、文人们致力于探访名碑古迹,重刻名人名碑。

如这次历代名碑展中,大部分都是清代名人用搜集到的前朝歷代唐拓本、宋拓本、明拓本重刻的。前面介绍过的原石已失传,只剩拓本流失日本的赵孟俯晚年力作《仇鄂墓碑铭》,我们这次展出的原碑上有著名金石学家、鉴赏家,并曾担任过湖南巡抚的清代书法家吴荣光写的跋拔;有何绍基题跋的宋拓本《麻姑仙坛记》,原碑是清朝官员李恰从故宫带回新化老家珍藏的;清中后期金石学家翁方纲题跋的赵孟俯的《天冠山题咏》也是清代精刻石碑;还有端方寻访到中国十大名碑之一《天发神谶碑》的明拓本后,请人重刻了一套(三段)镶嵌在今天南京中统府内,只是还有一段现已遗失。这次我们展出残碑四方;又有王羲之的宋拓清刻版《兰亭序》,上有徐树钧的长子徐德立于不同年份写的两段跋文;更有王献之的宋拓清刻版《洛神赋十三行》,比现在盛名的“碧玉版本”年份更早,上面有唐代柳公权、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澍等名家的题跋等等。

在乾隆时期深受《天发神谶碑》的影响和启发的邓石如从隶入篆,后自成一家,对清代中晚期篆書起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对后世吴昌硕、赵之谦的影响很大,从近代齐白石的篆刻中也可看出它的影响。

还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黄自元,他是道光、同治年间的大臣,自幼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及王体书等等,他是学一家成一家,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书法上的成就都为他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至后来被光绪帝赐为“字圣”而名声大震,他的字也逐渐成了社会上的通用范本,更是考生们考取功名的典范,晚年所仿的名碑帖作为教材用木刻拓印发行,流传甚广。

而清代各朝所刻圣旨碑、纪功碑等更是繁多,这些都清晰地反映了金石碑刻在清代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四、碑刻书法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

碑刻书法艺术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国粹、精华,当我们静心仔细研读、欣赏石碑上的书法艺术时,那原碑刻上传达的信息仿佛穿越几百上千年向我们走来,我们不仅谨见书家、文人、学者的艺术风格特点,情感流露,还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可见一斑,每一方碑刻都有它历经时间洗练的前世今生。

如这次出展的三段碑《天发神谶碑》,一共四方,其中一方外观明显可见斑驳苍老,字迹比另三方残碑更流畅奇伟,如此可见是两个相差很大时期刻录的。三段碑的身世在清代是这样的:嘉庆十年左右,原碑在南京一个寺庙里毁于山火,当时徐树钧的亲家陈启泰是江苏的巡抚,而徐树钧这个儿子徐贞立在解放后还曾担任过湖南省的文物委员会委员,不知他老人家有没有在南京寺庙外的荒山野草里捡拾过一段或几段碑石呢?然后到了清晚,曾经在湖南担任过巡抚的官员端方多方打听寻找到了三段碑的明拓本,并请人重新刻录了一段,安放在今天南京总统府内的一面墙上,可是后来又有一段下落不明。而这四方碑石呢,是20多年前藏友从长沙望城徐树钧家附近两公里内的一户人家家里求购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就是历代名碑流转的故事,其精湛的书法艺术总是让一代又一代人沉迷其中,爱不释手,于是有了传承,有了发展。

在展览过程中,碰到好多学书法的学生乃至学者,来了就直奔三段碑及其它名碑的拓片前仔细揣摩、久久不舍离去。碑刻书法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传统环境下的书法教育已成历史,它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交流工具、传播信息的主流媒介,但传承、熏陶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碑刻书法艺术一直还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西安碑林、各地书法长廊碑林、碑刻拓片非遗馆等等每年都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阶层的游客去打卡、参观,是当代文化传承中重要的教育基地。

现广大中小学校乃至大学学校对写字书法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2013年,教育部将书法教育纳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之中,并印发了中学书法教育纲要;2019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把中小学书法列入考试的提议;今年高考中,有一份被称为神仙卷面的考生拿了作文60分的满分,大家都评论她的字迹工整漂亮,有书法家的潜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影响力。

五、传承和发展碑刻书法艺术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责任

碑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风化、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历代名碑原石很多都已失传或受损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忠于原貌的唐拓本、宋拓本、明拓本、清代翻刻本日益珍贵,而依靠这些历代保藏的拓片影印出版的法帖本,是目前市场上临摹、研习书法的主要教科书。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的“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去年来,我和身边一群志愿者把馆藏以及身边藏友几十年来收藏的历代名家碑刻书法照片及拓片整理、装裱、展览,并积极申报了楚拓非遗,成立了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心,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团体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进一步促进了对历代名碑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的碑刻书法艺术,就是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当结合当代的书法教育走入一个健康发展、更宽广的天地时,学习传统书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智慧的精髓,将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应负起的责任。如此,我们的下一代将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出更强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新力。文化自信是我们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纸的艺术
诗书画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书法等
爆笑街头艺术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