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0-09-10丁竹华
丁竹华
【摘要】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结构进行剖析,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深入地理解,帮助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基于此,以下对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一直是让不少师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素材还比较有限,在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对阅读对象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锻炼其阅读思维能力,同时又要注意一些关键知识点的讲解,比如新遇到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这就使得不少教师不知道怎样做好两方面的平衡,经常会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教学情况时顾此失彼。而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师生双方捋顺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
一、课前自学
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完成预习。教师可将思维导图中容易回答的关键词挖出,设计成需要填空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阅读内容框架以及结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提前对阅读中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学习。东尼·博赞在《记忆导图》中提到“记忆和行为规律”中的首因效应,其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利用思维导图记住学习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由此我们可知,在课前自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内容猜想预见性
很多初中生在开展英语阅读训练时,生词数量多,英语单词积累不够是造成其英语阅读障碍的重要体现。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单词积累与拓展之中以外,教师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初中生的阅读训练之中,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提升阅读材料的“预见性”,即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掌握阅读材料上下文的猜想能力,即根据段落的行文脉络,按照以往经验和现有认知对阅读材料中的单词含义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猜想,进而使学生克服生词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围绕Saving the Earth展开材料阅读时,可以围绕noises made by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在二级层次构建中可以涉及piano/cat/wind/bus等单词,从这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就能够直观地看出这一段落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当学生在大意意思上已经掌握了这一段落的内容时,因此在生词猜想方面也就有所限定,无须漫无目的的猜想,而遇到noise pollution /sick or deaf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噪声污染入手形成对应含义的猜想。通过这种思维导图利用的形式展开英语阅读训练,学生会逐渐提升英语生词猜想的能力,对于阅读材料整体的把握以及下一部分可能阐述的内容都会形成较强的“预见性”。
三、重视课中学习
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当前的课堂教学要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需要开展合作学习,并在合作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对课文篇章结构进行解析,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I am watching TV”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篇课文是很长的,而且有很多陌生的单词,而其优点是脉络清晰。而这显然是符合应用思维导图的要求的。所以,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引入合作学习中。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I am watching TV”进行阅读,让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人们的“activities”,如playing baseball、watching TV,让学生可以感知“I am watching TV”的内容整体,帮助学生搭建起思维导图的框架。随后,教师就要利用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借助问题的帮助,学生就能快速找到阅读思路,从而准确地对文章开展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绘制出思维导图,并使分支结构内容更加的完善。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课文段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对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课后复习
在人教版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都包含着字、词、句法、语法等重难内容。在课后,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背诵、复述或是默写课文。而学生在课后的复述、默写中通常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思维导图中图形、颜色等元素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受图形、曲线、关键词等元素的刺激,能显著感觉到课程难度正在降低。此外,思維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在默写、背诵时能够在大脑中有逻辑、条理轻松地提取知识。
五、通过思维导图实现能力迁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而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英语知识技能实践上去。比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让学生参照之前在阅读中的使用经验,先画出思维导图,然后再去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更加清晰,不仅内容的逻辑性更强,而且能够更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写作主题:写出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业余活动,要能够引起其他人对此项业余活动的兴趣,说明自己通过此项业余活动得到了哪些收获。然后提醒学生在构思的时候要画出思维导图。
结束语
思维导图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散能力,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教学时,也应该积极观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李俊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英语教师,2020,20(24):147-151.
[2]席萍霞.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7.
[3]王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