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媒人的发展要求

2020-09-10王开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摘 要:对一所高校而言,校园媒体既承担着校园文化传播、价值观引导、舆论引导等重要的对内职责,又承担着高校形象宣传的对外职责。现今网络信息技术革新速度快,媒介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大众传播时代早已过渡到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媒体融合也给高校校园媒体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校媒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对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已经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本文就以此问题浅析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再以此浅谈在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媒人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媒体;校媒人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11-02

一、融媒体的概念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在其《自由的技术》(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最早提出了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普尔教授指出:现在各种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原本传统的、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各种传播技术和传播形态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尼尔逊提出:媒体融合就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2]

简单来说,媒体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比如纸质媒介、电视新媒体、电子媒介、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之间相互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多种媒介形式和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发挥各个媒介形式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媒体融合后的最佳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及困境

现今,媒体融合传播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媒介大整合之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不仅展现了传媒领域的新生态,也为新闻传播界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换句话说,现在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而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的宣传阵地,在高校对内对外宣传上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增强融媒宣传能力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

从媒体类型上来说,校园媒体一般由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杂志等传统媒体和高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两类媒体组成。

从传播性质上来说,高校校园媒体是以高校为中心传播新闻资讯的媒介,主要传播对象为校园师生,主要传播内容为校园行政、教学、生活资讯,传播主体为各高校宣传部门和新闻中心。其创作主力军则为校内师生,老师作为指导,学生作为主体创作人员。这群创作主力军就被称为校园媒体人。

简单来说,高校校园媒体种类丰富,传播受众以校内师生为主,传播内容以校内新闻资讯为主,以师生团队的形式来运作。

(二)高校校园媒体的困境

1.社会媒体对校园媒体的冲击。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的到来使信息渠道增加、传播模式碎片化,不同媒介在融合的同时受众的注意力也会随之扩散。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高校师生在对高校校园媒体的关注力度上是小之又小,高校校报被用来垫桌、校园广播成为校园里的形式之声、官方网站新闻资讯浏览量低、官方微信微博互动量少,这些是高校校园媒体所遇的常事。对这些受众来说,社会媒体提供的丰富内容反而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就高校校園媒体的本身性质来说,它承担着校园文化传承和教化育人的重要职责,聚合该媒体受众的注意力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则是必要之举。

2.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冲突。高校校园媒体一直以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潮流的来临导致高校校园传统媒体的地位以及功能作用在这种潮流的冲击下不断被淡化。而长期习惯于传统媒体工作模式的校媒人在新媒体冲击下,一时对新媒体传播工作模式模糊生疏,从而导致校园新媒体运作困难,久而久之,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相互冲突下,就会出现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新媒体影响力难以上升的情况。这就需要校媒人熟谙新媒体传播模式,在发展中传承优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实现高校校园媒体的优化融合。

三、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媒人的发展要求

不管是高校媒体所遇到的外部社会媒体的冲击,还是内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冲突,这些都需要校园媒体的主力军——校媒人,来担下缓解冲击与冲突的重任。一个合格的校媒人不仅要站在大局助力优化改革校园媒体的管理体制,还要站在小我上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为校园媒体注入新力量。因此,在融媒体这个大时代下校媒人应该:

(一)加强融合理念,优化管理体制

首先,校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冲突迫切需要校媒人加强融合理念,要对校媒融合发展引起重视。而对校媒人而言,加快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摆脱传统媒体的惯性思维、革新传播理念、洞悉新媒体运作方式是首要举措。

其次,了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运作上的根本区别。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且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且互动性更强,再根据两大类媒体的区别来定位受众在不同媒体上的阅读需求,将相同需求有机融合,扩大宣传,优化不同需求,聚合受众注意力。

最后,优化管理体制,树立校媒品牌意识,构建专业的品牌团队。优化校媒人才资源配置,将校媒人力、物力、财力先有机融合再优化配置,聚合发展力量,这样才能让高校校园媒体持续发展下去。

高校校园媒体大多分为多级校媒:有多个校级部门管设的官方媒体,有各院系主管的院系媒体,也有各社团部门设立的社团媒体。各级校媒拥有独立的采编制作团队且有独立的传播平台,他们各自运作、互不联系,没有树立就高校整体而言的校媒品牌意识,因此整个高校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度大大缩减。而优化校媒管理体制,实现校媒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是高校校园媒体走融合发展,提高校园媒体影响力的可行之举。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国清教授提及,校园媒体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由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校级媒体: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电视台等,一类是由校团委直接管辖的校园媒体,最后一类是隶属于各院系或社团的校园媒体。[3]融合不是简单的融合,而是对各类校园媒体平台进行差异化区分,再以此给各个平台进行定位并有机融合统一。在内容编排发布上,各类校媒平台要根据自身的定位来策划、配合,发挥各长,扩大信息的传播面,提高校园媒体的影响力。

(二)紧跟时代发展,熟悉受众趣味

高校校媒人要紧跟时代步伐,熟悉校园师生需求,树立受众优先的理念,依托需求来选择传播事件;多与其他校际媒体、社会媒体交流,汲取学习校际媒体、社会媒体运作的优点。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的王道,要持续提供符合受众趣味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就被评为2019全国百强高校媒体的广州大学校媒来说,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大学官微公众平台总用户达到11万余,推文的日均阅读量9000以上。其官微设有两大特色专栏:思想教育专栏和节气节日专栏,且两大专栏都在原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进行创意,以此提升官微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其中,结合新时代建立的“微视频”“高水平大学生建设”等多个专题阅读量都过万。

以职业院校为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校媒宗旨是做一个“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校园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苏护青年”设有与学院特色相关的栏目“急救特辑”、温度栏目“晚安苏护”、娱乐栏目“苏护影院”。该高校媒体在2015年就成功入选“全国百强职业院校新媒体”,并先后14次跻身2015年度平台原创推送消息排行榜TOP50。由此可见,熟悉受众趣味的重要性,只有找准受众需求,创作对口内容,高校校园媒体才能在受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更有效地宣传校园文化,提高校媒影响力。

(三)打牢业务基础,增强新媒运作能力

基础的新闻采编制作能力是一个校媒人入门的基本要求。在融媒時代下,一个合格的校媒人,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采编制作能力,还要能够迅速适应媒体融合带来的工作模式的改变,不断去学习提升自身的新媒运作技能,这样才能使高校媒体走上融合之路且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传播作用。

1.基础业务能力。(1)扎实的文字、图像和版面的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新闻编辑、编排手段,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取得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2)新闻发现能力。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受众是校园师生,校媒人要在实际校园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思考,在平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具有新闻意义且受众喜闻乐见的校园新闻。(3)新闻敏感能力。这是新闻传播者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与衡量信息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一个有价值的校园新闻如果没被校媒人及时发现,失去了时效性,就失去了报道意义。(4)广博的知识储备。虽然高校校园媒体传播范围相对社会媒体没那么广泛,主要传播对象是校内师生,宣传报道的事件是校园事件,但高校媒体起到一个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个校媒人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能够为宣传报道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5)良好的活动和采访能力。校媒人就像是一个聚能盒,要四处联系采访者采集素材才能完成一篇稿件,因此具备良好的活动、采访能力是一个校媒人的基础业务能力。

2.新媒体运作能力。(1)学习能力。熟悉PS、编辑器、H5场景秀、数据表单、视频剪辑的基本操作是新媒体运作的前提。在融媒体时代下,校媒人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悉微博、微信新闻的基本格式以及编排方式已经是最基本的业务要求。(2)文案撰写能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又一区别在于语言风格差异甚大,因此熟谙新媒体语言风格是另一重要要求。(3)设计能力。在融媒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大不相同,图片和视频的传播速度与力度快于且大于文字,图片视频处理、图片渲染、抠图等设计能力也是校媒人需要具备的能力。(4)策划能力。官方微信、微博的更新频率怎样才能把校园文化宣传力度做到最大,对外对内怎么树立一个良好的高校形象,这些都需要校媒人具备一个良好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在融媒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度与速度大不如从前;同时,在资讯丰富且易接收的这种环境下,受众注意力被分散,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致高校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日趋下降。因此,实现传播媒介、理念有机融合以及校媒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媒体良好发展的必经之道。

参考文献:

[1] 任锦鸾,刘丽华,李波,等.媒体融合与创新[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2.

[2] 李轶,王慧,徐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及其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1.

[3] 何畅.新媒体环境下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开慧(1998—),女,四川德阳人,大专。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原则
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能力塑造研究
论融媒体时代宣传报道策划的多重性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研究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