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

2020-09-10王成凤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编辑工作有效性

摘 要:编辑工作是文化生产和传播工作。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出版企业的目标。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在有限的人力和资本条件下,帮助出版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出版企业、编辑室主任和编辑三方面协同努力。

关键词:编辑管理;编辑工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88-01

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着数字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给出版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出版企业人员流动性增强,人才被新媒体行业分流。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版物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逐年加大。不管是出版企业管理者还是编辑自身,都在思考如何在较大的内外部压力下,以有限的人力和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效益。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使编辑工作事半功倍,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什么是編辑工作的有效性

在现代出版业中,编辑是作为出版工作一个组成部分的专业活动和专业人员。编辑工作是文化生产和传播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方针收集信息、策划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并向公众传播。在管理学中,有效是指使某项工作产生效益。[1]编辑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是编辑工作的有效性。[2]

二、如何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

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产生效益。编辑是知识工作者,不同于体力劳动者,有不同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方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法。[2]科学管理编辑,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

(一)出版企业对编辑的管理

1.满足编辑的生存需求。人才是核心生产力。近年来,受到新媒体行业的冲击,出版企业人才流失率增大,部分大型出版集团的离职率已达到40%。出版企业只有招收到适合编辑出版工作的人才,并采取措施留住人才,才能够保证并提高生产效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个体生存的基本需求。编辑需要通过工作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与新媒体行业相比,出版企业薪资普遍较低,但工作时长比较短,工作强度比较低。

吸引和留住人才不能靠空谈情怀。为了增强编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提高工作积极性,出版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建立科学的绩效体系,合理提高编辑收入,保障编辑生存所需;建立灵活的考勤制度,方便编辑协调工作和生活,使编辑无后顾之忧;通过集体宿舍或公租房、单位食堂、班车通勤等保障措施,进一步降低编辑生活成本,减轻编辑生存压力。

2.完善编辑工作规章制度。出版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编辑工作有“法”可依。一方面是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制度的内化,包括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三审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等。出版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合理安排人员和流程,使相关制度得到落实,引导编辑在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上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各项具体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流程的规范化,形成明确的入职手册、员工工作手册等,降低编辑出错概率,提高其工作有效性。

编辑属于知识工作者,其工作动力与工作的成效和成就感息息相关。出版企业要给编辑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机会,并根据编辑的贡献对其进行奖励。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在绩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给予编辑季度、年度或不定期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3.为编辑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出版企业应为编辑提供内部入职培训、定期岗位培训,使编辑能够快速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学习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技能;支持编辑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外和线上学习与培训;鼓励编辑参加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书展,学习优秀出版品牌的经验。对参与社外培训和学习的编辑,出版企业可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

(二)编辑室主任对编辑的管理

1.加强与编辑的沟通和交流。编辑室主任作为编辑的直接管理者,要重视与编辑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能够避免编辑得过且过或者只关注自己的任务而看不到编辑室和出版社的需要和机会。除了日常任务安排、工作汇报和选题交流会,编辑室主任还应定期与编辑进行轻松的交谈,表达对编辑的期望和要求,了解编辑对近期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自我设置的下阶段目标以及对编辑室整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同时也要了解编辑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倾听编辑的困扰和需求,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给出版社高层领导。

2.见人之长并用人之长。编辑室主任不应只关注编辑的短处,只见人之短,而应发掘每个编辑的长处,在工作安排中合理分配任务,使编辑能够各展所长。强调编辑的长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才能,提高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相反,如果专找编辑的缺点,则会破坏管理者和编辑的团结。在工作考评中,编辑室主任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打造学习型编辑室。编辑工作是知识输出。这就需要编辑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及时更新。编辑工作还是经验积累工作。新老编辑的工作心得和经验的交流对提高编辑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显著效果。编辑室主任要督促编辑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编辑提供必要的工具书和学习材料;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加强编辑室内部的沟通;密切关注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新的制度标准和行业动态,及时告知编辑,更新编辑工作规范。编辑工作还要求编辑成为全才。因此编辑室主任在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还要督促编辑养成阅读习惯,学习其他行业的知识。可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将编辑室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三)编辑的自我管理

1.要有“把关人”的责任意识。社会主义国家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肩负着为人民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版物的质量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编辑要有导向和质量的“把关人”意识,一方面要多出书、出好书,努力为人民提供包含先进思想和科学价值观的出版物,在源头上阻止不良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向人民传播;另一方面要严控出版物质量,努力生产内容优质、形式优美的高质量出版物。意识指导行为,编辑要始终把责任意识放在第一位,作为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思想基础。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编辑的专业技能包括语言文字能力、专业基础知识、选题策划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在入职时,编辑要认真参加入职培训,快速了解出版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学习前辈分享的工作经验,巩固语言文字基础;关注本专业的理论发展,更新专业知识储备;通过图书榜单、开卷数据、书店和营销反馈、读者群等渠道,了解市场信息,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加强与著译者的线上和线下交流,巩固已有作者群体,挖掘新的作者人选;多参与各种行业交流活动,与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人保持联系,了解行业动态,为选题策划建立信息和人力储备。专业技能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也能使编辑通过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获得成就感,得到认可和尊重,满足自身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3.了解并掌握相关新媒体技术。出版融合是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出版相结合的产物,是出版企业为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而探索的道路。出版融合要求编辑成为全媒体人才。编辑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出版工作全流程中,提高信息收集、选题策划、营销推广的效率,使出版物内容与形式都得到优化,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出版物精益求精的要求,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结语

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数字时代,出版企业、编辑室主任和编辑三方面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科学管理编辑工作,提高编辑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桂福.编辑出版发行实战研究[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3.

[2]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

作者简介:王成凤(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开明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室主任,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编辑工作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