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小新闻”折射为民“大情怀”

2020-09-10周春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摘 要: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市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最早出现在报纸上。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兴起,特别是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民生“小新闻”,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头内容,而且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在所有新闻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充分折射为民“大情怀”。

关键词:区县报;民生新闻;“小新闻”;“大情怀”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58-02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深沉而充满力量。2019年上半年,从人民大会堂到田间地头,从老北京胡同到“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才抵达重庆山村,从赣南革命老区到内蒙古农家院……无论在哪里,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1]

区县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是传播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重要阵地,也是报道地方民生新闻的主战场,更应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新闻作品鼓舞人,为民解疑释惑,帮民排忧解难,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那么,区县报如何做好民生“小新闻”,折射为民“大情怀”,笔者结合《璧山报》的做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民生新闻报道应注重策划

随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县报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重视策划,要想做出好的民生新闻,就必须先做好新闻策划。一是新闻策划要紧跟政策。新闻报道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策划人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掌握实际工作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创作出鲜活的新闻稿件。《璧山报》作为璧山区党委机关报,在宣传报道中一直秉承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原则,注重新闻策划。例如,5月16日,璧山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集中力量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2件民生实事。《璧山报》根据会议精神,紧急策划报道方案,开设“办好22件民生实事”专栏,采取多种新闻体裁,向读者进行全方位报道。此专栏一经刊登,就引起了读者广泛热议,大家普遍认为“办好22件民生实事”专栏办得很实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还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二是新闻策划要形成制度。新闻策划的核心是“创意”,要不断地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对策划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为此,《璧山报》编委会每周一定期开会,共同研究本周的宣传计划,创新报道方式和内容。例如,《璧山报》编委会根据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方面要加快绿岛新区设施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升级改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共同推动璧山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策划了“关注老城区改造”系列报道栏目,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区政府在抓新区建设的同时,不忘老城区建设,开展老城区的升级改造工作,改变老城区档次低、破烂难行的景象,提升市民居住幸福指数,让市民重新认识和了解璧山老城区的改造,促进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关心。三是新闻策划要深入现场。策划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现场采访结合起来,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例如,《璧山报》开设的“走基层”“民生实事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等栏目。这些栏目记者都是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现场,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才取得了第一手鲜活的素材,最终取得报道的成功。

二、民生新闻报道应“本土化”

民生新闻表达的是当地百姓的“心声”,报道的是发生在当地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因此,民生新闻报道应注重“本土化”。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保、低保、就业等方面,报道这些内容可以最直接地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璧山报》刊登的《正兴镇:38盏路灯点亮村民幸福路》《1500个岗位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市民乘车请注意:双星大道公交路线有调整》《城区三轮车综合整治》《战高温、斗酷暑》等新闻报道,就是记者从当地百姓的需求出发,并善于从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新闻”中找到切入点,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最后创作出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同时,围绕璧山全区的中心工作与市民需求的结合点找素材,充分发掘和弘扬璧山本土文化习俗、百姓习惯,内容上锁定璧山群众的生活生产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报道。这样的民生新闻既满足了读者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也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民生新闻报道应“百姓化”

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百姓喜爱,是因为其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能倾听百姓的心声,成为百姓的“代言人”,因此,民生新闻报道应“百姓化”。《璧山报》在报道中注重百姓的参与和交流,积极探究新闻背后的新闻,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品位,既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又找到了与百姓需求的契合点。例如,《璧山报》刊登的《夜间烧烤严重扰民 部门回应加强整治》《璧城街道:启动“一户一表”供水改造工程》《记者体验801路空调公交车:热!挤!慢!》等新闻报道,都是记者通过对市民反映的事情进行调查和走访,用百姓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百姓生活的焦虑、困扰,真正理解百姓内心的欢喜、悲哀或愤怒,发挥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市民解难题,为市民营造一个安静、洁净的生活环境。

民生新闻,“民生”是主角;做好民生新闻,百姓最有发言权。特别是在涉及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城建等热点话题时,党报和群众最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地市级党报要重视和读者的互动沟通。民生新闻要真正做到“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就要贴近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关注民生问题,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2]

四、民生新闻报道应“大众化”

民生新闻报道应大众参与,只有充分发动大众参与,才能获取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报道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例如,《璧山报》开设的“记者帮帮忙”栏目,就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报道的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该栏目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吸引读者积极参与,通过热线将周围突发事、稀奇事、好人好事等通知报社,让记者第一时间得到线索,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交流,在获取新闻素材的同时也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当然,《璧山报》民生新闻的信息源,不仅仅是依靠热线电话,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记者和通讯员。例如,在“民生社会”版开设的“记者在身边”“记者观察”等栏目,就是通过记者、通讯员以及有奖提供新闻线索等方式开辟信息来源,鼓励记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以及深入街头巷尾,俯下身、沉下心,及时了解和收集到基层和民生方面的线索,这样才能丰富稿源,增强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写出受读者欢迎的好报道和好文章。

五、民生新闻报道应坚持导向

民生新闻虽然是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但同样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璧山报》作为区级党报,是重庆大众传媒工具之一,一直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原则进行报道宣传,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同时也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例如,《璧山报》刊登的《未来在前方 他却够不着》《救人后悄然離去 “无名英雄”被找到》等宣传报道,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记者和编辑还应注意对“度”的把握,严把新闻素材导向性和质量关,否则报道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误导读者,最终对新闻媒体、新闻本身造成损害。例如,《璧山报》开设的“曝光台”栏目,对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闯红灯、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报道的每一条新闻都是记者通过街边访谈、现场采访、市民提供等方式采集线索,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才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素材。《璧山报》不仅曝光不文明行为,还要追踪报道整治后的结果,这样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既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和自律意识,又起到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六、结语

民生新闻在区县报新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民生新闻策划好、经营好,广泛汲取民意,让群众参与其中,并且真正做到“本土化”“百姓化”,才可以充分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阅读率,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民生新闻也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少华.习近平的民生关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8-14.

[2] 马驰.如何做好地市党报民生新闻[J].记者摇篮,2014(3):35-36.

作者简介:周春雷(1975—),男,重庆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报纸编辑。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