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互动视频的特征与发展研究

2020-09-10森巴提·赛力克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游戏化

摘 要:在互联网语境中,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便是即时性、交互性与复杂性,其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正在发生改变,技术与影像的融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新形式的影像产品,互动视频就是其中之一,互动视频的叙事方法比传统视频叙事有更加复杂和随机的特征。

关键词:互动视频;数字叙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18-01

在“互联网+”语境中,传统传播模式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发展的影响,发生着改变,而新的传播形态也逐步改变着影像的生产、传播过程。为提高用户对内容和平台的黏度,更符合信息传递的规律和传受双方的需求的互动视频应运而生。

一、互动视频的定义与发展概况

互动视频(Interaction Video),又称为交互视频,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产物。算法与影像的有机结合,使得用户通过对影像关键节点作出选择,介入影像的情节,控制影像的内容发展,实现了使用户由被动接受传播的客体变为主动选择主体的这种身份上的转换。科技的发展,给予了互动技术更多的发展空间,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观看互动视频,点击鼠标或屏幕便可以完成互动操作。

追溯影像史,不难发现真实感与互动性是影像创作者一直追寻的。世界上首部互动视频《自动电影》诞生于1966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拉杜兹导演。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电影的解说会在需要观众作选择的情节处暂停,让观众通过按动按钮选择剧情。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美国流媒体网飞(Netflix)于2018年12月发布互动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将《黑镜》系列剧集的IP与互动技术结合,该电影情节设置复杂,据网友统计,这部互动电影共有70种以上的剧情情节供用户选择,若想要观看所有的内容需要312分钟,此外全片共有7个不同的结局以及2个彩蛋设计。除了电影外,网飞于2019年4月推出一档探险类真人秀节目《你的荒野求生》,用户可以通过互动来操控贝尔·格里尔斯的探险行动,选择可能成功亦可能失败。

国内的腾讯视频、爱奇艺和哔哩哔哩这3家视频平台已开始创作互动视频,内容有电影、剧集、短视频、广告和综艺节目等。相对于腾讯、爱奇艺等有专门的创作团队的网络视频平台而言,由UGC上传原创视频发展起来的哔哩哔哩,通过举办互动视频大赏活动,设置奖金,鼓励视频创作者上传原创互动视频。

二、互动视频的特征

(一)数字“讲故事”:影像的游戏化

互动视频使用互动式叙事,互动叙事的概念由游戏设计大师克里斯·克劳福德在2004年提出。[1]互动式叙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户在观看影像时可以进行选择,由用户个人的选择建构其独特的叙事空间,互动式叙事结合了线性与非线性叙事,具有复杂且随机特征,是利用数字“讲故事”的一种新方式。彼得·卢侬菲尔德指出,“互动电影尤为令人陶醉的神话之一是,通过技术和美学的结合,将电影从叙事俗套规则中解放出来”。[2]在观看互动视频的过程中,用户需要对视频的剧情进行选择,用户就是影像的玩家。比如在《你的荒野求生》中,用户操控贝尔的探险路径与方式,节目拍摄真实刺激,若探险任务失败,用户便像游戏中的玩家一样,可以选择重播此集、等待救援、重试这几个选项,这种互动体验感接近于游戏,通过互动,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参与感,强化了用户与影像的交流。

(二)用户主角化

互动视频使用户由传统的单向被传播转为了与影像内容的双向互动,互动的形式强化了用户与内容的交流。克里斯蒂安·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指出,对影像的理解在根本上依赖于用户的“认同”过程,即主体立场和电影能指之间的关系。用户在观看互动视频,以第一人称视角操控剧情时,实现了用户主体与影像客体之间的“认同”,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这种“认同”就是用户的“自我认同”。[3]互动视频中的用户看似是变成了“主角”,有权进行“自由选择”,但这种“自由”是限定于创作者所给出的有限的选择中,这就意味着影像内容的创作仍处于创作者的控制中,用户只是拥有“上帝视角”,而没有创造新内容的权力。

(三)沉浸的影像空间

真实感与沉浸感是影像创作者追求的,互动视频通过数字技术和视听语言的配合,营造出更为逼真的“在场感”,这种由影像符号建构出的“仿真”[4](simulation)的虚拟空间,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观感。用户在观看互动视频时操控剧情发展,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5]在互动技术与影像符号建构的空间中,用户在观看互动视频时,不仅是观看者,还是用户认知下的“创作者”,互动的形式模糊了用户与创作的界限,在影像的叙事过程中,二者身份随时相互转化,不断加深用户的沉浸感。互动视频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影像当中的错觉。

三、对互动视频的展望

5G时代的到来,带给了互动技术更好的发展图景,以用户为中心,将技术与影像内容融合。对互动视频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3点展望:

(一)技术成就内容

从文字到图像再到影像,我们不难发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变化,人类所创作内容的核心是讲故事,互动视频亦是如此,只有优质的内容才会被人们接受,如果不注重内容的表达与呈现,那么再新的技术都不会被认可。互动视频要重视内容的制作,从用户的视角出发进行内容创作,利用互动技术特有的互动式叙事,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互动视频,避免同质化、模式化的思维。目前随着5G网络、互动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领域与传媒领域的融合与互相渗透日渐加深,传媒与数字科技践行着“1+1>2”的合作模式,成为了互相成就的两个伙伴,不断为用户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媒体时代的新产品。

(二)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

根据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整体的20.9%,学生占网民整体的26%。[6]由此可见,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少年,因此传媒领域应注重培养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以期为青少年用户创作出高质量、有文化底蕴的互动视频,为青少年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环境。

(三)政策落实,保护用户隐私

用户在观看互动视频时,作出的选择会听从内心真实想法。例如在观看《黑镜:潘达斯奈基》时,用户选择讓主人公是吃“玉米片”或“白糖莎翁”,其选择会留存在网络平台中,虽然用户的这种信息泄露出来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这些细节逐渐变多串联在一起,由符号堆砌的内容便会更加丰富。这些由用户选择而形成的隐私信息,若被无良平台泄露,后果将是无法预测的。为了确保这些隐私不被泄露和窥探,政府应该设定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在消费互动视频时的隐私权,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中,媒介的交互性十分重要,拥有交互性的媒介往往能成功抓住用户的“眼球”,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信息传播的目的。虽然存在质疑互动视频是影像本质还是游戏本质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互动视频会成为影像数字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互动视频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可以静待其发展,选择权在用户手中。

参考文献:

[1] 何雅柔.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式叙事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

[2] 玛丽-劳尔·瑞安(美).跨媒介叙事[M].张新军,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352.

[3] 聂欣如.影像作为“想象的能指”——克里斯蒂安·麦茨影像本体理论释读[J].艺术百家,2014(02):84-89.

[4] 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事业中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J].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61.

[5]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79.

[6]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 38750.htm,2019-08-30.

作者简介:森巴提·赛力克(1993—),女,新疆乌苏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游戏化
以课程游戏化谈我园的园本特色实践研究
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让游戏融入集体教学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