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20-09-10何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健康状况老年人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幸福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考察分析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描述分析和序次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度整体较高;传统媒介的使用频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互联网媒介的使用对老年群体的影响则较弱;此外,个体的健康状况、社交联系、经济状况亦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媒介使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联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77-01

按照联合国的界定,老龄人口是指年龄超过60岁的成年人。如今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我国也正在经历高速的人口老龄化。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提升至17.8%。因此关注和研究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社会关注和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家庭和睦健康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媒介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也不例外。本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老年人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与媒介使用的关系,以及其他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

一、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作为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指人们根据自己设定的关于幸福感的标准,对现实生活质量作出的一个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评估。首先,已有的研究对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有探讨:结合不同的社会背景,研究了儿童、青年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了不同职业群体的幸福感,如小学教师、农民工等。其次,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影响调查主体幸福感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如环境污染对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阶层认同对青年农民工的幸福感的影响等。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直接调研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的,也有基于已有的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

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整体较高,且有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首先,个体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联系显著。[1]其次,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有关: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比没有子女的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强。王时雨分析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库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社区邻里社交活动频繁程度越高、对政府保障工作满意度越高、所在社区安全度越高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强。[2]此外,学者刘鸣筝也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强度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已有的研究对老年群体的幸福感的探讨有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不同视角,分析了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应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探讨了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启示。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人与媒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在研究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时有必要将媒介的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和2015年CGSS的社会调查数据,将因变量设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自变量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调查数据进行选择,分别为媒介使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联系,其中媒介使用分为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媒介。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CGSS)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的问卷结果,样本容量总共10968个。该数据库是调查中国社会综合信息以供学术研究的大型数据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向公众开放的权威数据库。2015年的家庭户问卷调查面向全国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内容涵盖了社区、家庭、个人等多个层面的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了权威可靠的数据材料。从原始数据库中析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剔除无效回答后得到有效样本3040份。其中年龄最低60岁,最高94岁;男性占47.4%,女性占52.56%。问卷采用自陈量表询问被调查者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题目为“总的来说您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测量等级:1=很不幸福,2=不太幸福,3=说不清幸福不幸福,4=比较幸福,5=非常幸福,分值越高意味着越幸福。

根据研究的目的、重点和实证研究的要求,本文选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因变量“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定序变量;媒介使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联系为自变量;其他研究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梯次不同,主观幸福感会有所差异,因此将这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三、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超过一半的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自评较高。3040名调查对象中,20.6%的老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59.5%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较幸福,只有6.3%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较不幸福,1.1%的老人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使用频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互联网对其的影响大。相比非常频繁地使用传统媒体的老年人,使用非常不频繁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下降了1.02个单位,使用比较不频繁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下降了0.60个单位,使用频度一般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下降了0.46个单位,而使用比较频繁的老年人的幸福感也下降了0.07个单位。说明对传统媒体的使用对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互联网的使用频度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笔者预计这与老年群体对新兴互联网媒体的使用不熟悉、不会操作等原因有关。

此外,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与健康状况很好的人相比,对健康状况自评较低者的幸福感较高的概率均有所降低;家庭经济水平对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影响,与家庭经济远高于平均水平的老人相比,经济水平较低者感到幸福的概率较低;社交联系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朋友、邻居社交联系强的老年人感到幸福的概率更高。

四、结语

本文依据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较高,媒介使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联系是影响老年群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中,媒介使用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且使用传统媒介会增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针对性地挖掘老年群体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传统的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增强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身体健康时,个体相对更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主观幸福感也较强。经济上的安全感在老年幸福感的自我評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较好的经济状况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使其易于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老年人而言,生活保障这一物质基础不容忽视。步入老年后,亲人的关怀、爱护以及和朋友、邻居的互动,同样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积极与人交往,充实晚年生活,有益于老年人身心的发展,从而增强幸福感。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难以避免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各项健身、社区活动,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消除老年人生活的忧虑,为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不懈努力。同时,随着媒介技术操作的逐渐智能化和简易化,老年人逐渐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媒介。因此,互联网媒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服务工作,抢占老年人这一部分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亚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5-40.

[2] 王时雨.健康、社区参与以及保障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178-182.

[3] 刘鸣筝.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研究[J].东岳论丛,2019,40(7):40-47.

作者简介:何婷(1993—),女,四川巴中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健康状况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