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艺术特征

2020-09-10蒋家斌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摄影

摘 要: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当下,艺术创作媒介也随之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多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在此基础上不断诞生,手机摄影就是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得益于手机的便携化、智能化和高性能化特点,手机摄影开始被专业摄影师接受,其摄影形式和作品也开始摆脱以往“難登大雅之堂”的“低端”“傻瓜”标签。伴随着媒介融合而来的手机摄影拓宽了摄影创作的广度,并成为大众进行艺术创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摄影;手机摄影;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62-02

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之日起,关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范畴”的讨论便未曾停歇过。摄影术诞生之初,受限于技术水平,颇多主流艺术家指出摄影术或者说摄影照片的专业水准与传统艺术相差甚远,他们认为“摄影术只不过是依赖于科技与化学药水的产物,其作品缺乏艺术的光晕和精神内涵”。[1]因此,不能将摄影术归为艺术范畴。不过,不少艺术家对“摄影不属于艺术”的言论进行了反击,亨利·罗宾逊提出:“即使是最坚决地反对摄影作为艺术的人也必须承认,同一件事物由不同的摄影师再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原因并不仅仅是每个人使用的镜头及冲洗药水不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所持的意念不一样。”时至今日,关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的争论依旧存在,但随着艺术创作的日益多元化、高度融合化,艺术的界限开始消解,对摄影艺术性的质疑声也在逐渐消弭。

随着感光元件代替化学药剂,摄影进入全新的数字时代之后,对摄影艺术性的质疑之声又有抬头之势。尤其是摄影技术不断应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摄影参与群体不断扩大之后,摄影的功能和人们对摄影的运用远远超过了其作为艺术的应用,“摄影是否为艺术”的争辩便随之转移至手机摄影上。不少现代艺术家认为手机摄影是对艺术的终结。但不管外界对手机摄影艺术地位的争论如何,或者说无论以哪种方式对相机进行分类,都不能改变手机影像创作工具的属性。换而言之,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进步使摄影创作拥有了更多技术选择,影像的记录与再现不单可依靠艺术家的画笔、摄像机镜头来完成,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拥有镜头甚至没有镜头的电子产品来完成。各种影像创作工具造就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趋势,而手机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影像艺术创作媒介。因此,将手机摄影排除在艺术范畴之外不仅显得颇为武断,手机摄影的艺术性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

一、手机摄影的艺术定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愈发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在科技洪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或主动或被动地转向,开始将科技含量更高的媒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新旧媒介的并存、杂糅使艺术创作手法更加多元化,艺术内容更加丰富。而且,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创作材料的更新,不可避免地会推动艺术创作思潮有所变化,进而艺术创作形式与表现形式的变化就显得不再突兀。这种观点在不少学者看来已成为“艺术发展的规律”。体现在图像创作领域,一幅艺术作品或许会用到全新的材料、绘画、刺绣、相机以及电脑等多种创作手段。

时代文化与科技的快速更新,正在改变传统摄影艺术媒介,最为明显的是当下的摄影创作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摄像机与相机,手机这种公众传统认知中的通信工具、信息媒介,正凭借着其便捷性和不断提高的性能成为全新的摄影工具,或者说是当下摄影的主要工具。同时,手机使摄影艺术逐渐褪去了高雅的外衣,向日常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以一种全新的艺术性呈现在公众面前。

二、手机摄影的技术语言特征

手机虽然是一种通信工具,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已经成为集通话、短信、网络、娱乐为一体的智能个人手持终端。尤其是手机的网络接入功能,更是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娱乐工具,而是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摄影与手机结合之后,手机的某些信息传播特点也开始呈现在手机摄影上。

(一)手机摄影传播具有即时性

传播即时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在融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作为网络信息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传播即时性的特征。传播的即时性使手机摄影有了全新的意义,正如陈仲元在《手机摄影笔记》中所说的:“照片的拍摄不再是为了获得一幅纸质的作品,而是传播视觉信息。”[2]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仲元笔下的“视觉信息”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二)手机摄影具有便携性

与手机诞生之初相比,当下的手机不仅性能更强,而且尺寸更加小巧,另外经过厂商的刻意优化之后,手机的摄影功能也更加具有“亲民”特征。再加上小巧的尺寸、便捷的通信功能,已经使手机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影子”。因此,使用手机来摄影具有使用、携带等多方面的便捷性。

(三)抓拍的魅力

抓拍是摄影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法或者说观念,是对目标景物“刹那即逝”影像的捕捉。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曾经提出“决定性瞬间”的经典摄影理论,意指通过抓拍的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拍摄。[3]相比体积庞大、操作烦琐的专业设备,小巧和操作便捷的手机在摄影抓拍时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同时,动态拍摄功能的推出,更是使手机成为抓拍“利器”。

三、手机摄影的形式特征

作为一种影像创作工具,用手机进行影像创作,同样需要考虑图像的构图、光线和视角。但因手机不同于单反相机等较为专业的摄影设备,所以手机摄影创作中的构图、光线和视角相较于专业设备也有不同。

(一)独特的构图艺术

构图是摄影作品的基础,不同的构图能够表达不同的意义,给受众不同的视觉体验。相比专业的相机等设备,手机在摄影构图时拥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以整个屏幕为取景器,手机照片的拍摄相比相机更加开放自由、构图选择更加直观、图像画幅比例的选择也更加自由。其次,构图的即时调整也是手机摄影构图的又一大优势。相比专业相机需要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修图,手机的图像处理能力可以让拍摄者及时对照片进行裁剪,进而实现调整构图的目的。

(二)手机摄影的光线兼容性更强

摄影是光与影结合的艺术。相比专业的摄影设备,手机可以較为智能地应对各种光线情况下的拍摄,这种“傻瓜式”的摄影,某种意义上也是手机摄影的优势。除此之外,随着手机厂商不断在手机摄影功能上的发力,目前手机摄影愈发不再受光线的限制。

(三)作为广角的手机摄影

手机镜头具有短焦距特征,因此手机拍出的照片基本以广角风格为主。这种独特的拍摄视角,可以使照片涵盖更多的信息。具体而言,手机摄影作品能够在突出前景和主体的同时,获得宽广的背景和较强的纵深感。

四、手机摄影的审美特征

较为独特的技术语言特征和形式特征,使得手机摄影的审美特征相较于其他摄影形式有所不同。

(一)手机摄影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从美学角度上看,独特的技术特征使手机摄影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4]摄影的现实主义风格指的是摄影作品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创作群体的手机摄影,并未刻意追求对拍摄景物的控制和改变,其作品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

(二)平民主义是手机摄影的又一重要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手机被赋予摄影功能之前,摄影艺术对普通人而言有不可触及的神圣感和高雅感。但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普及,这种神圣感开始被打破。

艺术创作专有性缺失之后的手机摄影,“草根文化”普遍存在其中,再加上普通大众艺术创作水平的参差不齐,使手机摄影鲜有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也正是这样,才使手机摄影尽显平民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五、结语

手机摄影从诞生至今仅用了近20年时间,已经进步、发展成为了大多数艺术家和专业媒体认可的艺术创作形式。与此同时,手机摄影也已经成为公众触手可及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其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在为社会、经济等带来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还璟文.再议摄影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党雯云.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J].消费电子,2014(22):299.

[3] 任一书.场面摄影技巧的运用[J].青年时代,2017(26):40-43.

[4] 路昌步,金虎.如影随行:手机影像[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2):84-88.

作者简介:蒋家斌(1983—),男,广西罗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任干事,研究方向:摄影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摄影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