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苏州的运河印象
2020-09-10蒋玉子
蒋玉子
说起来,苏州古城与运河几乎诞生于同一时期。苏州是建在运河上的城市,河流如血脉般,延伸流淌在城市的肌理中。曾经,运河上商贾熙攘,渔火歌吹。如今,虽时过境迁,大运河仍是贯通苏州南北的文化动脉,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地演绎了一段又一段苏式运河故事。
历史遗落的光阴
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为方便游人,在虎丘一带开凿了连通阊门的山塘河。山塘街沿河而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是它曾经的写照。如今,它依旧是苏州城最具古韵的历史街区。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就出现了两个穿针引线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的相遇在阊门外的山塘街,山塘街上的福普禅寺,经考证就是小说中贾雨村借宿的葫芦庙的原型。
古运河曾走苏州护城河的西段和南段,即如今阊门、胥门、盘门一带,也曾流经胥江,过万年桥入护城河,一路向东南而去。运河使苏州成为商业大都会,四通八达的运河促成了姑苏的繁荣,同时也为苏州积淀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
运河时代的苏州,以唐伯虎为代表的吴中四才子,把吴门画派推到了巅峰;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二人在苏州积累了写作水浒、三国的灵感;出生吴县的金圣叹,把对古典文学的评论写到极致;就连“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昆曲也诞生于那个年代。
苏州还有另一条历史老街,它是一条沿河小路,叫“平江”。宋元时期,苏州名平江,故以此命名。此处的河、路都不阔,河上行的是摇橹船,路宽仅可过黄包车。
作为拥有2500多年变迁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至今仍保持着唐宋以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水乡格局,甚至有些街巷、河道、桥梁名还能在宋代《平江图》上一一对应。这样的运河文化遗存,不能不说是万分难得。
古镇中的“大江大河”
说到大运河苏州段,望亭是绕不过去的,它的地位是“运河入苏第一镇”。望亭位于苏州城西北,毗连无锡。在水上交通中,它更是枢纽位置,太湖、大运河和望虞河在此交汇。
地理位置决定了望亭的功能。望亭在古代叫做“望亭驿”,是一处驿站,日均6000艘货船的航运水平,从古到今,望亭“不停”。
望亭发电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时最早的一批国有发电企业。直到现在它依然担负着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的用电任务,是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和枢钮电站。90后望亭人阿发说:“我们这辈人对望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矗立在运河边的两根大烟囱。”
运河边的“重工业气息”,在江南水乡是少见的。影视剧《大江大河》里,男主角宋运辉进入金州化工厂,看到新电影院,电影院边上是有点老旧的三层楼的工人文化宫,报纸杂志阅览室在文化宫二楼,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这样的场景也曾经出现在望亭发电厂。
当年,电厂的一切都是“专属”的,不光有学校、医院、电影院,甚至连住的宿舍都是红洋房,让人好不羡慕。
运河畔的昼夜声色
1963年2月的苏州,乍暖还寒。一个容光焕发却又略显忧郁的修长身影,走进古城苏州的朦胧细雨中。電影《早春二月》里,孙道临扮演的萧涧秋潇洒倜傥,那萧式围巾,灰色长衫,文人气质,在当年曾风靡一时,掀起过一阵“萧涧秋”风。不仅如此,苏州粉墙黛瓦的古城风貌,叠山理水的古典园林建筑,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风韵,也随着萧涧秋走进世人眼里。
据老苏州回忆,《早春二月》的第一场戏就在苏州运河取景,大致在寒山寺旁。枫桥与江桥两相对峙、寒山寺静竖一旁的画卷,淡淡的诗意场景,让许多观众至今难以忘怀。
如果是初次造访苏州,那么最简单、直接的体验莫过于乘画舫夜游运河,看夜幕下两岸的红灯绿影,经过各个朝代造型不同的拱桥,间或还有穿旗袍的小姑娘弹着琵琶,用吴侬软语唱着动人心弦的苏州评弹。
运河上石桥众多,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有诗为证:“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诗虽有夸张,但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城内359座桥梁却是真的。宝带桥,又叫“长桥”,被称为“苏州第一桥”,传说唐代苏州刺史王仲舒为发展漕运,变卖自己束腰的宝带,筹资兴建了这座桥。建于宋代的吴门桥是苏州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古时在运河上行船,凡过桥必须落蓬,却只有吴门桥不必。觅渡桥,原为运河渡口,有僧人化缘募捐,在渡口造桥,故又名“灭渡桥”。苏州话的发音轻,听起来“灭渡”跟“觅渡”是一个音,这桥的桥拱高,运煤船和运砂船都能从桥下经过。
一艘艘穿梭往来的画舫,划破平静的河面,激起阵阵涟漪。一路上经过20座桥梁,每一座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穿梭10座古城门,每一座都效忠千年,誓守水城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