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报纸版面编排原则及策略

2020-09-10王艺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审美艺术

摘要:信息时代,媒介发展不断加速,传统报纸面临着极大的生存考验。作为报纸的版面设计者不得不认真反思,如何创新版面设计,吸引更多受众。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增强报纸版面设计的艺术性,分析报纸版面编排应当遵循的艺术原则,进而从版面设计、版面装饰和图案选择等不同角度着手,探讨报纸版面艺术性的生成方式,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代报纸;排版;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83-02

在报纸内容基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通过好的版面设计赢得大量受众的关注,成功吸引受众阅读,做好报纸版面设计极其重要。编排合理、美观大方的报纸版面可以优化受众阅读的体验,让报纸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同时,增强新闻的表现力。而编排过于杂乱、版面设计与新闻内容不符,缺乏艺术美的报纸,不仅无法吸引受众,其内置信息的吸引力也会下降,甚至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简而言之,版面编排设计已经成为报纸生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创作活动。

一、现代报纸版面编排的原则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应结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与此同时,还应突出多样性,使版面显得更加灵动。从报面设计的艺术性原则来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彰显报纸的独特风格

风格是设计者个性特征的体现。如果设计者的作品能够完整地体现其理念,还能形成一套系统的元素及方法,也就形成了设计者独有的风格特色。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使组版概念得到拓展,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面对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环境,报纸必须要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才能在市场当中站稳脚跟,获得自己的生存之地。对此,不仅要注重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的新颖独特,形成一套独有的视觉标志系统,同时也需要充分展现自身个性。与报纸的内容相比,这方面的优化难度相对较低。所以,现代报纸对版式设计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时下,各大媒体纷纷对版面进行创新,希望通过引入新颖的视觉元素来吸引更多受众。比如,南方日报为适应市场需求连续进行数次改版,进而形成了清新明快、庄重大方的风格;北京青年报在充分结合读者审美后,不断改变版式设计,不仅色彩更为浓重,而且各个版块的风格也更突出,通过运用醒目的图片和标题来吸引受众,或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及纵横交错的线条,使得版面更为丰富,进而获得更多受众关注。由此可见,现代报纸版面并不是简单地对版面进行美化与装饰,更不是为情感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而是对报纸的各个版块,具体包括视觉传达、文化品位等进行设计,是科学和艺术之间完美的结合。因而,各大媒体在改版时需要充分结合读者群体特征,进一步明确形象定位。作为报纸版式设计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掌握版面设计的语言并灵活进行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充分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同时,发挥自身价值。

(二)提升阅读舒适性

现代报纸在对版式进行创新时,越来越重视易读性。当下,不同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的受众意识也因此变得更突出。无论是报纸的内容、信息表达方式、标题制作等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意识,尤其是在报纸阅读引导版块的设计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2]。因此,设计者在编辑排列稿件时,必须注重其易读性。易读,即让整个版面更加适合读者阅读,版面上稿件排列整齐有序,让人一目了然。更为详细地说,这种易读性具体表现为:其一,通过头版导读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现代报纸头版的封面特点功能性不断增强,很多报纸都设计了导读版块,将比较重大的事件标题放置在导读版块内,更容易吸引受众关注,同时也更方便读者阅读;其二,模块式版面更方便受众浏览报纸的内容。目前,选择采用模块式版面进行设计的报纸越来越多,模块式版面最大的优势在于版面干净整齐、大方美观,不同模块之间泾渭分明,不同内容的稿件分开排列,不再像过去那样互相咬合。模块式版面为受众阅读带来便利,让其在阅读时不需要长距离地移动自己的视线;其三,通过留白的方式调节版面的节奏,使报纸版面张弛有度。过去,大部分报纸都没有关注留白的问题,版面挤挤挨挨,不同内容的稿件交错排列,看上去极不美观。如今,报纸的面貌发生极大改变,很多报纸都开始注重留白的运用。设计者在排版时,在文章标题、图片、不同稿件之间有意安排留白,使报纸的版面显得更为灵活,进一步提升阅读舒适性。

(三)突出新闻主题

报纸对时效性有着极高要求。因此,在设计版面时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注重突出主题。作为版面设计者,要具备头条意识,在突出新闻主题的基础上,让版面设计尽可能美观,从而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标题在整个版面中的作用,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且十分醒目的图片加以辅助,提高头版头条对受众的吸引力。笔者认为,阅读报纸可以让读者获得观看影视作品的心理体验,很多电影电视在情节上虽然没有任何欠缺,节奏恰到好处,但总让人觉得似乎有所欠缺,此类影视剧大都缺少一个关键性的灵魂人物。对报纸版面设计同理,若没有重点,没有点睛妙笔,新闻就无法吸引人。

(四)把握报纸自身基调

报纸头条应具备重心,呈现方式要引人注目。报纸的版面设计应局部体现鲜明的个性,对细节进行精心修饰,应注意形成统一的基调,体现相同的文化理念。比如,在宣布某项重大的决策或者指示时,报纸要从整体上体现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在处理某些危机事件,需要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战时,报纸版面设计的基调必定要极具力量感。此外,如果想增强整体的吸引力,还要注意不断丰富版面空间的变化形式,尽量避免让观众觉得陈旧乏味。对此,设计者可以考虑加入不同的时代元素,增强版面的时代感,进而带给受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二、现代报纸版面编排策略

(一)以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

不夸张地说,报纸是一种艺术,其要求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匹配。但在追求藝术性的同时,不能忽略报纸本身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功能。倘若消息内容并无价值,那即使再华丽的装饰也毫无意义可言,只会让版面显得不协调。反之,如若消息本身十分重要,但设计时仅仅只是轻描淡写,则会导致消息本身价值大打折扣,版面设计失去平衡。比如,2016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发布过这样一则新闻,其标题为《“微小学”的开学礼》,设计者在进行版面编排时,并未采用任何华丽的装饰,只是在图片旁运用了简单的文字进行搭配,将新闻的价值完全浓缩于图片之中,同时这也是该版面中唯一的图片,无疑成为了吸引受众关注的最佳方式,这样的编排恰到好处。比如,2016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一份与国内剩男情况相关的调查报告,该报道采用连载的方式发布,就整个版面的新闻来看,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因此影响当天的重大报道,因此在设计时选用深蓝底纹作为底色,稍作强调。同时,为突出该新闻报道的整体性及连续性,方便读者浏览查阅,与该信息相关的专题全部以蓝色作为底纹,在增强视觉效果的同时,给予受众相应的暗示。倘若受众对该专题确有浓厚兴趣,就可以很容易的根据版面的颜色设计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

(二)以阅读审美的板式进行装饰

在确保报纸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对版面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对版面进而合理点缀与渲染。但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和版面设计相关的布局都必须与版面的主题相匹配,不能将自己认为美观的元素随意地进行堆砌[3]。设计者可以尝试将不同内容的信息统一放置在同一幅图案当中,比如运用线条描绘的房屋、树木,不同内容的版块则可以设计成分散的树叶或者砖瓦等,让所有的新闻版块完全贴合整体布局,保持统一美观。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设计版面时,经常运用照片墙及拼图的形式,通过不同图片使得整个版面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构筑出层次丰富但丝毫不显杂乱的版式。在设计新闻及博客的内容时,主要采用图文组合的形式。其中图片并非整齐排列,而是根据需要剪裁成各种形式;文字也不会按照传统的版式进行排列,而是合理地进行穿插布局,充满休闲娱乐的意趣,让人阅读起来感觉轻松愉快。

(三)以整体布局的板式进行规划

在报纸版面设计中,图案主要具有以下作用:第一,突出主题;第二,补充新闻的内容;第三,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说明;第四,奠定报道的基调;第五,增强娱乐性;第六,补充版面。在设计版面时,设计者需要认真分析上述不同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及运用方式,确保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能够做到融會贯通。比如,在点评社会事件或选编微博内容时,可适当穿插漫画图景,以夸张的方式来营造气氛,让受众放松心情;在为新闻报道配图时,则应当挑选富有深意,能让人思考的照片,结合新闻的篇幅,还可以适当调整图片的尺寸,使不同图片之间形成互补的效果。如若版面太过简单,色调过于乏味时,则可以考虑加入PNG元素进行点缀,或者运用大量图片进行展映,让版面看上去更为整齐且令人眼前一亮。

三、结语

实际上,报纸版面设计并没有既定的方法与策略,更多的是根据版面的主题以及报道的内容,在秉承艺术性原则的同时,注重对版面布局的创新。报纸最大的功能在于向受众传递信息,尽管收到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报纸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其受众的数量也大幅度下降,但报业人员仍然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创新探索,正确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尽最大努力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1] 金光锡.论新时代新媒体形势下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性[J].中国传媒科技,2020(03):94-95.

[2] 高嵩.报纸版面设计发展特征及风格演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1):170+173.

[3] 叶莉霞,何玲,张坚.浅谈报纸版面设计中的“形神合一”[J].新闻前哨,2020(03):23-24.

作者简介:王艺军(1980—),男,陕西蒲城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审美艺术
纸的艺术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