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访写作中的独特视角分析

2020-09-10侯永斌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自媒体、融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媒体尤其是纸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新闻报道要想吸引读者注意力采写内容就要杜绝千篇一律,创新写作方式,用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态度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新闻质量。

关键词:新闻采访写作;独特视角;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77-02

一、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仅仅通过一部手机便可以轻松获取信息,做到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事,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对新闻记者来说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使自己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在海量新闻中脱颖而出,得到关注,是对新闻记者能力的一种考验。作为新闻记者应该独立思考,用独特的新闻视角报道新闻,从而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

二、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向受众传播有用信息,为实现该目标,传播者要在具备区分信息价值能力的同时,明确如何将信息传递给他人。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的发布会受到全国受众的重点关注,因此新闻中的相关问题也会被随之放大,所以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需保持谨慎,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将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新闻采访写作的内容要绝对可靠和真实,新闻相关的地点、时间、人物、结果等要素也必须得到体现。要坚持及时性,必须确保新闻采访写作新鲜、有价值,避免新闻因为时过境迁而丧失自身价值。此外,新闻采访写作还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记者所展现给观众的新闻节目,不能依照记者个人喜好,而应客观公正。然而现实中,因为不同个体在新闻事件方面的感知存在差异性及价值观念上的区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存在完全客观的新闻,这要求记者要尽可能全面地表达事件,将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让新闻事件本来的面貌得到全力维护。

三、新闻采访写作的误区

新闻记者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立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记者可以为了追求独特而违背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闻采访写作存在很多误区,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標题过分夸大

标题是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新闻标题应该基于事件的事实基础,切忌为了博人眼球而故意夸大或虚构事实,不能顾此失彼。在当前融媒体的环境下,很多“标题党”为了获得关注度,赚取点击率,卖弄标题,夸大其词,偏离实际,这种行为应该严禁。作为新闻记者,坚持标题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二)过分求新求异

为了求新而偏离真实是当前很多新闻人存在的问题。有些新闻媒体为了抓住所谓的“独家”,往往忽视了新闻的最基本要素——真实,他们为了追求网络爆点,“大胆”地求新、求奇、求异,或断章取义,或采编一些未经证实的新闻消息,或夸大其词,或过分渲染事实。这种枉顾事实基础的求新,不仅是新闻采编人员所不能使用的,也是社会舆论所不能接受的[1]。

(三)游离于法律边缘

新闻媒体人的职务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担负起媒体从业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当前,大多数新闻通过网络传播,很多新闻也打着传播新闻的旗号,游离在法律法规的边缘。作为新闻媒体人,尤其是当前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更加应该担负起媒体人的责任,新闻采访写作要更加尊重事实基础,遵守法律法规,切勿打法律的“擦边球”。

四、新闻采访写作模式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媒介融合的进程,新闻采访写作不应该再以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而是应该对新闻采访写作模式进行创新,运用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方式将新闻人的独特视角展现出来。

(一)整合新闻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在这个通过一部手机便可以知晓天下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既是新闻的消费者,亦是新闻的生产者。信息无处不在,公众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有所欠缺,很容易被“带节奏”。而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应该用专业的眼光和判断对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注重从多角度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保证向公众推送信息的真实性。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新闻工作者追求抢占先机,力争简明扼要;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性,让人们更加关注新闻后续的发展。所以,新闻采访写作应该逐步探索出一条社会化的生产道路,以多维度视角对新闻进行分析和报道,从而提升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二)多元化编排

传统新闻写作多以图像和文字为主,但是在当前的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借助互联网平台,新闻采访写作的编排模式除了图文搭配之外,还可以辅以音频和视频,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现新闻人对新闻的独特见解。文字一直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写作需要与时俱进,善于吸纳和运用网络流行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如全景图片、3D视频等,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从而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更加深刻。

(三)动态化报道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迭速度加快,新闻写作要更加注重即时性和动态性,新闻媒体应该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加快人们信息获取的速度[2],扩宽信息获取渠道,更新新闻传播方式,简化新闻制作流程,缩短新闻生产周期。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是,当前我们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新闻传播渠道,除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访谈直播、图片直播等直播方式来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即时性和动态性,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实时同步地接收到新闻资讯。

五、新闻采访写作中的独特视角培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与新闻写作非常契合,新闻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实践就是“成峰”或者“成岭”的效果。作为新闻人应该练就过硬的眼力,制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展现时代风貌,引领社会风尚。

(一)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作为新闻人应该具有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新闻事件是客观存在于新闻人脑海中的表象,新闻写作的好坏取决于新闻人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事件客观与事件本质之间的区别。新闻人要眼力深邃,要具备洞察一切事物本质的能力,要拥有独到的见解,才能发现并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好新闻。因此,新闻人必须拥有过人的洞察力,正所谓“独特视角能见其新,洞察深刻能见其本”。而对于新闻人来说,其洞察力的练就多来自于生活。首先,是从基本功底中来。作为新闻人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就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般,登高望远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其次,从视野格局中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有登高望远的能力,要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拥有担负社会责任的胸怀,关心大局、关注大事、关切国家,转变固有的、片面的思维方式,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最后,从实践经验中来。实践经验是新闻人最宝贵的品质,新闻写作并非凭空捏造、断章取义,任何新闻作品都应该是新闻人亲自探寻过的,是在新闻人深刻了解了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培养细节之中见真知的发现力

新闻人要想练就独特的视角就必须提升自己观察细节的发现力[3]。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力是新闻写作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优秀的新闻人必须要培养高超的发现力。首先,要善于见微知著,善于观察细小,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本质、看穿真理、理解真谛。不论是在新鲜事物还是司空見惯的事件中都能够挖掘出好新闻。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从社会生活层面来看,大多数新闻作品都是以小见大,都是从细微小事入手,通过挖掘细节内容,发现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以小见大、以线画圆,深刻内涵,让读者能够豁然开阔。最后,要善于以点带面。以点带面不同于以偏概全,新闻写作中新闻人需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善于将同类事件进行归类总结,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三)培养纷繁中善于辨别的鉴别力

鉴别力是每位新闻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新闻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不同新闻记者在采访同一事件、同一批人后所写出的新闻作品却大相径庭,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新闻人的鉴别能力大有区别[4]。优秀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眼力,能见人之所见,亦能见人之所未见。当前,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正在快速发展,而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面对当前的现状,信息无处不在,可以随手获取,新闻人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批评错误言论,用鲜明的态度和观点引领社会新风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求新闻人提升事物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要善于观察事物,要能用独特的视角找到新闻的与众不同之处,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已然成为了重要的新闻阵地,新闻媒体应该懂得借势发力,让眼界与眼光与时代接轨,在创新中升华。

六、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媒体工作,不论是对新闻采访还是新闻写作来说,新闻人必须坚持用独特的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同时,新闻人还要坚持作为新闻人的原则和底线,不夸大事实、不一味博得噱头、不违反法律,始终坚持发展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满足新时代下公众对新闻的需求。而培养独特视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新闻工作者从提升观察力、洞察力和鉴别力中来体会。

参考文献:

[1] 杨娜.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8(10):25-26.

[2] 王辉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提问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7(10):23-24.

[3] 谢映珊.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11):119.

[4] 石建卿.新媒体时代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5):173-174.

作者简介:侯永斌(1967—),男,山西阳泉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