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报纸记者角色转变与定位

2020-09-10刘华亮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记者角色定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应用,新媒体成功改变了传统媒体四足鼎立的局面。在新闻最前线的报纸记者,在纸媒转型大背景下工作的内外环境也发生巨大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角色,掌握最新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动态,成功实现转型,是未来纸媒记者角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纸质媒体;记者;角色转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69-02

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我们逐步从传统媒体时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推动了媒介渠道的多元化,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双向传播、及时传播以及个性化传播,在短短几年发展中,就拥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发展的巨大冲击下,纸媒等傳统媒体行业开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如“悠哉”“扬眼”等报纸客户端就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将新闻内容呈现在手机镜头上,CNN也开始采用无人机获取相应新闻报道,这均对报纸记者的职业角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背景下报纸记者职业角色转变

随着智能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纸媒也在努力挣脱传统平面发展的桎梏,向融媒体迈出步伐。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报纸记者掌握的传统采编等相关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纸媒与时代发展的需要,职业角色转型势在必行。

(一)从资源搜集者向资源过滤者和整合者转变

在传统的信息生产过程中,搜寻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报纸记者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在新媒体视域下,报纸记者逐渐丧失了信息搜集的权利。回顾近些年的热点新闻事件不难发现,其传播的基本路径都是先由专业或综合论坛爆料,然后微博扩大传播面,传统大众媒体报道实现主流化,门户网站转载实现扩大化,报纸记者难以控制信息的来源。此外,新媒体视域下,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现者和生产者,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其他自媒体形式,报纸记者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搜寻信息更加快捷与便利。然而,因为对各种自媒体平台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与管制,自媒体渠道来源的信息往往有很多博人眼球的假消息,且过于庞大的信息量增加了报纸记者的搜寻工作难度,这就需要报纸记者尽快适应新媒体语境,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对资源信息的过滤、整合、提炼以及对信息背后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从信息提供者向问题求解者转变

在传统纸媒的信息生产过程中,相比受众,报纸记者对新闻信息来源、信息传播有绝对的把控,信息是否被采用、以何种形式出版、何时出版等都要受到记者和报社的层层把关。而在新媒体语境下,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人都可以做信息的传播者,记者的信息提供者身份则相对被削弱,甚至被“罢免”。另外,面对新兴媒体平台信息的独家性和及时性,报纸记者渐渐难以匹敌。因此,报纸记者应及时转变职业角色,取长补短,从信息的提供者向问题的求解者转变。记者不再是以观察者的角度,而是有了解释者和创造者的新身份。记者应具有敏锐的问题察觉能力,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从业经验,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和内涵解读,挖掘信息背后的另外一面,快速发现尚未被发现和重视的问题,并继续利用自身传播渠道,利用新兴媒体,以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传达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和大众舆论。

(三)从信息传播者向意见引领者转变

在传统纸媒时代,报纸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传播需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及读者的积累,纸媒在受众中拥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在新媒体视域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声,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上,缺乏相关管理机制以及对应的媒体把关人,群众不需要像报纸和纸媒记者一样发布信息要经过层层审核,随意发声会导致各种观点以及不良情绪的出现,引发网络热议,甚至骂战不断。报纸记者应从过去的信息传播者向意见引领者转变,主动平衡各方观点,帮助新兴媒体平台中的各方受众疏导不满情绪,在思想和舆论上引导受众[1]。

二、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定位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理念、生产传播信息的模式均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报纸记者而言,职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的职业角色已经发生转变,要适应新媒体语境,并带动纸媒继续繁荣发展,就需要纸媒记者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做好科学的职业角色定位。

(一)主动求变,承担新闻策划工作

传统纸媒信息生产过程中,报纸记者仅承担新闻采写工作。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纸记者应主动求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新闻策划,承担起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站在统领全局的高度把控信息传播。如此不但能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也能提高信息生产的速度和信息产品的质量,是纸媒发展为受众喜爱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较高社会关注度的媒体平台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专业,做全媒体记者

过去,报纸记者以采访和写稿为主要内容,但在新媒体视域下,随着终端显示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报纸媒体也在逐渐实现数字化和媒体融合,这就要求报纸记者在具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技巧的同时,也能用好互联网,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媒体采集设备,学会并掌握镜头语言或动态画面语言进行新闻叙事,实现新闻的多元化表达,并能在不同新闻文本和节目样式之间灵活转换,成为全媒体记者。报纸记者应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为媒体融合型人才,将过去单纯的采编工作内容转变为集新闻采写、摄影摄录、视频剪辑、网络编发、编程和技术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工作,考虑搭建新媒体平台或相关新媒体产品的社区、数据以及运营,逐步向一个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靠拢[2]。

(三)做好监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

新媒体语境下,报纸记者做好新闻舆论监督、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角色并没有改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报纸记者都应与人民休戚与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和职业操守,监督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抵制和曝光商家制假售假行为,为广大群众发声,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纸记者要在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强大的探查、传播功能,在相关不良信息被爆出后,通过网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勇于揭露社会上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积极助力广大群众寻找事情真相,督促政府提高办事效率,严查商品制假售假,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3]。

(四)信息求真,做好新闻把关人

在新媒体语境下,往日传统纸媒的主导作用和优势被新兴媒体以压倒式的优势逐步削减,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发布越来越简单,受限也越来越少,甚至只需要键盘敲击几次就可以在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即时发布信息。很多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都是由目击者或当事人本人发布的,等记者赶到现场时,往往事件的经过、现场照片、相关视频等已经被发到网络上。这些“大众记者”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发布,为其他受众提供了观察新闻事件的更多角度,但“大众记者”未接受专业的新闻报道训练,且缺乏相关的行业监管,发布的很多信息往往泥沙俱下,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甚至会被图谋不轨者利用,发布虚假新闻产生较差的社会影响。

新闻学泰斗李良荣曾指出“信息是银、解读是金”。面对信息洪流,在受众难以辨认出信息真假以及新闻事件背后意义的时候,报纸记者应履行大众的新闻把关人的责任和义务,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去伪存真,消灭不实和虚假信息。对报纸记者来说,既应对自身提供传播的新闻内容负责,对报社负责,对读者负责,更要对广为传播的新闻信息树立强烈的把关人意识,严审每一条新闻信息,力争从源头遏制虚假新闻传播。

(五)承担责任,引领受众舆论

报纸记者应肩负起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发挥引领社会舆论的职业角色作用,即利用纸媒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深挖新闻信息背后的另一面,深入了解事件真相,解读其深层意义,并利用新兴媒体平台,为受众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讨论平台。记者在引发讨论时,应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广集众议,在深挖新闻真相、避免广大受众被虚假信息蒙蔽的情况下,既能激发大众充分表达多元的意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同时也能及时消解不同意见造成的对立情绪和负面情绪,传递有条理、系统的社会合意,增强受众认同感[4]。如汶川地震中,报纸记者各种深入一线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给予了灾区人民无限的精神支持,同时也监督了地震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彰显了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职业角色。

三、结语

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使报纸记者的职业角色迫切需要转型和重新定位,这对于报纸记者个人以及纸媒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新媒体语境下,报纸记者应主动求变,承担新闻策划工作;强化专业,做全媒体记者;做好监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信息求真,做好新闻把关人;承担责任,引领受众舆论。只有如此,记者才能在行業重新洗牌中抓住机遇,实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 王斌,刘诗瑶.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的理论争辩[J].新闻战线,2014(10):46-49.

[2] 马丽芳.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记者的角色转型[D].新疆财经大学,2018.

[3] 陈远.浅谈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的定位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4):162-163.

[4] 雷颖俊.报业记者全媒体转型探析[D].湘潭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华亮(1979—),男,山东聊城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记者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