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畏难情绪的对策

2020-09-10郑磊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考试过程课堂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存在一定的跨度,尤其是在学生高二文理分班后,数学的难度会有一定的增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挫败感,进而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不但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听课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周边学生听课的专注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畏难情绪,使其继续投入新一轮的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找出畏难情绪的产生原因

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很多,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主要可以分为面对考试的挫败感和解题出现失误而导致的挫败感,以及这两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对于面对考试的挫败感,对于高中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缺一不可,而很多学生在这两方面各有侧重,如某次考试题目偏重计算,这对于一名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计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失误,而在第二次考试中,试题偏重逻辑思维,那么该生容易在第二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关键点正是在这两次考试的中间时间,第一次考试出现失误时,如果学生调整好心态,没有出现畏难情绪,那么第二次考试该生出现事物的可能性极低,而一旦该生在第一次考试后出现了畏难情绪,那么第二次考试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如此反复会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解题出现失误而产生的挫败感,主要体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当高中课业量增加时,一旦学生在日常作业或联系过程中因一道习题难以解答而占用了大量时间后,极易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其面对其他的题目时无法正常思考,从而更加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这种情况下,恶性循环的周期更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2、通过课堂表现找出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

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需要尽快进行积极引导,才能避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而如何通过课堂表现找出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则尤为重要,根据学生本身的性格,可以分为外向型表现和内向型表现。

对于外向型表现的学生,其在听课过程中更容易被察觉,但也更容易影响其他学生,多表现为小动作较多,甚至直接出现抗拒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如突然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课程内容无法接受等。

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其通常不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开小差,表面坐在位置上听课,实际上可能正在发呆或者想其他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区分专注听讲的和发呆的学生。

3、针对学生的特点解决畏难情绪

当找出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后,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作为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老师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信任。以存在面对考试的挫败感的学生为例,当其第二次考试正常发挥考出较好的成绩时,部分教师会认为其两次考试差异较大,而怀疑其第二次考试成绩的真实性,这是作为教师的大忌,应仔细分析试卷,找出学生两次考试差异较大的原因,即学生的数学偏向,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加强,针对学生擅长的部分,则要肯定和鼓励。

第二,包容学生因畏难情绪而产生的行为。对于学生因畏难情绪而在课堂上的小动作,甚至顶撞老师的情况,作为教师应给予包容和理解,并耐心与学生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取得学生的信任,以真心换真心,只有学生对教师信任,其才能够有动力有信息客服畏難情绪,进而投入新一轮的学习。

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深入简出的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每个知识点讲深讲透,理清教学思维脉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度。

总而言之,为解决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学生做到包容耐心,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郑磊(1982.11-),男,汉族,安徽淮北人,中教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考试过程课堂
欢乐的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写字大课堂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你考试焦虑吗?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圆满的过程
准备考试